深圳大学生对高校开展的传统节日系列文化活动认同感的调查和分析——以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为例
摘要
关键词
深圳,大学生,文化认同,现状,特征
正文
一、 研究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社会的精神根基,凝聚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灵魂。它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核心,塑造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①。
近年来,受经济全球化、西方文化及其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强烈冲击,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 。中国传统节日观念淡化。对西方节日热情很大。成了过洋节的主力军。他们对中西传统节日的内涵、起源、习俗等知之甚少,甚至丧失文化自信。而大学生又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主力军,是未来中国的建设者,他们肩负了中国伟大复兴的使命,只有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感,才能让中国在当今波谲云诡的国际大环境中站稳脚跟。同时,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树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自信②。因此,在高校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刻不容缓。
深圳又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它既是向其他国家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也是防止外来文化渗透的前沿阵地。因此研究深圳高校传统节日系列文化活动实施状况可以折射国内其它地区高校同种类型活动的实施情况,从而国内其它高校开展系列活动提供有关的数据支持并探索具体的实施方法。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分别是深圳新型研究型高校、国际化高校、传统国防院校的代表,通过对这三所高校的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系列文化活动认同感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深圳不同类型高校开展的传统节日文化系列活动的效果,并为高校开展后续的活动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直将传统⽂化的传承和创新作为⽂化发展的重中之重,⽽⾼校学⽣作为对⽂化观念吸收能⼒最强,最容易获取知识的群体,他们对传统节⽇的⽂化内涵的认知程度和参与状况,以及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节⽇我⽂化始终是学者们研究的⽅向。为此,许多学者对于⾼校学⽣的传统节⽇⽂化以及在⾼校中的传承⽅式进⾏了不同⾓度的研究。但是现如今的不同地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水平和方法各不相同,统一观之,故地区类小而精的实地调查和分析更为重要,以及深圳立足于改革开放的前沿,正处于各种文化交流的最前沿,也是文化相互碰撞的土地,我们更应该在这种条件下观察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教育效果,分析反思与改进,故而该论文具有较高研究价值。
1.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基于人与自然、他者和自身关系视角的考察》(张勃,2021)中从人与自然、他者和自身关系的视角分析了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范如国,2017)从传统节日的由来分析并推出并总结了传统节日的意义。《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传承探究》(陈艳,2015)从遵从节令时序、敬天法祖、辟邪祈福三个方面阐释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王文章,李荣启,2012)从农业文明、中华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 当今时代下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认知与参与状况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认知与参与状况的分析研究— —基于扬州某高校的调查》(李娅,2018)对扬州地区大学生群体认知、认同、感知传统节日文化的情况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存在的问题,建设性地提出了推动高校中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发展的建议;《近十年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研究综述》(姜智颖,潘可欣,魏蕾,程小漩,李家玮,2019)通过问卷的方式分别调查理科和文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知和实践状况,对比分析了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关键的问卷设计要点;《当代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认同研究——基于浙江省本科院校的考察》(李洁,2015)以量化研究为主,运用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浙江省多所高校学生传统节日的文化认知、情感认同、行为参与进行研究,并设计出了评价文化认同的问卷,最后提出了社会、学校、个人提升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认同的可行途径。
3. 应对高校学生忽视传统文化的途径
《论高校学生忽视传统节日文化的原因及应对途径》(赵瑞杰,2015)就当代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忽视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大学生传承和延续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研究——以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为例》(邓晓文、王祺,2020)提出充分利用“互联网+中国传统节日”新形式,多渠道铺开,打造品牌活动为中国传统节日的继承发展提供一些创新途径袁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创新模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融合研究—以大学生参与传统节日活动为例》(明成满、陈健,2017)以安徽马鞍山大学为例,组织学生参与多种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校内外实践活动,达到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和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双重目的,同时为我们的实践方案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综上可见,目前研究主要针对的是提高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途径,但是并未针对传统文化宣传活动的具体实施情况和宣传效果进行深入地分析。本课题就文化宣传活动的学生满意度和宣传效果进行分析,能够填补在此领域研究的空缺,并且对相关的活动提出真正有价值的建议。
三、 调查内容展示,分析与思考
(一)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认知状况
大一与大二均占比约百分之三十,大三百分之17大四百分之13硕博研究生共计百分之十当被问及您的大学在教学上涉及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知识吗?百分之91的同学均在公共必修课,专业课或选修课及讲座上涉及过,也仍有百分之9的同学并没有在大学的教学上涉及过。这些数据反应了从学校层面基本覆盖所有学生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知识的普及活动,但从客观或主观原因上仍有部分学生未能完整得接收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得熏陶和知识传播,体现出校级活动与传播效果上的一定脱钩,是我们需要去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考察同学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时,知道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是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和清明节的仅占37.32%;端午节习俗有吃粽子,纪念屈原且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在同学们的问卷反馈中按照习俗的久远性与流传性差异而产生了不小的认知参差,仅有约五分之一的同学知道以上所有的习俗传统(,甚至还有5.66%的同学完全不甚了解)。这部分问卷更进一步地抽样调查了现代深圳地区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深入了解程度,是否能够辨别那些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地由来,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以及中国传统节日于古代中国和现如今的意义区别或传承。
在了解同学们如何度过传统节日时选取了三个较有代表性的问题,一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清明节是否会和家人一起去扫墓祭祖,结果显示经常(或一直)回去与偶尔(或从不)会去的人数几乎一样;第二个问题,过春节时老板要求加班但是付你3倍工资百分之78.35的同学选择了错峰放假加班拿高工资,几乎五分之四,相当之多的比例;第三个问题调查同学们一半中秋端午传统节日会如何度过,按照正规习俗感受节日文化和氛围与仅排在5个可选项的第三位处于中庸的位置。
(二)对于基于中国传统节日展开的活动态度调查及原因分析
当同学被问到传统文化活动是应该迎合现代还是保持传统时,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两者兼取一半,呈现正态分布的样式,说明其实同学心中也拿不准态度,只能基于文化活动对自己的吸引力再去判断,可见需要有人走在整体的前面去策划整个活动,带动所有人的兴趣参与其中。
同时我们也对同学对传统节日习俗的态度及其原因进行了调查,支持传统节日习俗是因为其具有特殊意义,同学也较为喜欢热闹和传统文化,而在反对习俗中我们也收集到了过度铺张浪费,过于陈旧,毫无新意以及没有节日氛围等词,也有相当部分人约三分之一保持中立或因对传统节日不感兴趣或认为传统节日习俗活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三)基于学生对学院内开展的活动反馈分析家宴类活动的利弊
由数据可知,当以学院为单位以传统节日,如“冬至”为背景的活动开展时,学生的参与率普遍较高,对活动的氛围及整体满意度也在一 个相对高的水平,但也有不少同学认为这样的活动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开展的活动似乎也仅仅与节日的“吃”相关,二很少结合文化内核,造成参与人数和满意度在可见的下降,这是一个十分需要注意的趋势,这一条下行的曲线就代表这样的活动已经逐渐被抛弃“玩腻”了,迫切的需要新类型的新形势的活动被开发查出来,让这条满意度曲线重新上扬, 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去融入到传统活动中去,去理解传播传统节日文化。
因此,在问卷中我们也悉数采访了对此话题有强烈兴趣的同学,他们提出可以先小范围“精英化”,让少部分感兴趣的人参与到小而精的活动中如穿古典服装,重走旧时路等,让这部分人先产生带头效果,从而为之后的活动做些基础和准备,这样传播人群更多,且拥有的文化底蕴更好,同时也更有说服力和吸引力。是之后活动实践的相当不错的点子,期待实施,和对比反馈报告。
四、结论
通过调查深圳不同类型高校学生对学校开展系列活动认同感,可以得到此类活动开展的情况和他们对此类活动的态度大部分的大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妥协状态,来者不拒,但仍有一部分人愿意成为领导者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先行者,从自我做起带动同学一起了解到传统文化中去。不仅如此,新型的活动如家宴等,再结合吃,玩的基础上总体有利于传统文化节日以及习俗的传承,但是仍需持续创新,由于现代人对于娱乐形式的疲乏速度过快,故而创新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并且要经常尝试,时常试点,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另外得到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程度的数据,为高校开展传统文化类主题活动的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支持,有助于活动举办方优化开展方式,多元化活动形式,促进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输出与吸收,更有利于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促进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中国文化底蕴的积累。
参考文献:
[1]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基于人与自然、他者和自身关系视角的考察[J].中国文艺评论,2021(05):39-50.DOI:10.19324/j.cnki.zgwypl.2021.05.005.
[2]范如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J].人民论坛,2017(07):134-135.DOI:10.16619/j.cnki.rmlt.2017.07.056.
[3]陈艳.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传承探究[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5(05):98-101.
[4]王文章,李荣启.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J].艺术百家,2012,28(03):5-10.
[5]李娅.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认知与参与状况的分析 研究——基于扬州某高校的调查[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2):77-81.
[6]姜智颖,潘可欣,魏祎蕾等.近十年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研究综述[J].中外企业家,2019(25):202-203.
[7]李洁. 当代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认同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
致谢:在“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的赞助支持下,文章得以完成;鸣谢指导老师周秀梅、王令军的指导与意见。攀登计划编号pdjh2024c32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