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课程与Scratch课程融合的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劳动课程;Scratch课程;融合
正文
引言: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2022年版)》颁布与实施以后,劳动课程已经正式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这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作为教师,必然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在劳动中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不仅要多体验日常劳动实践,还需融入更多新技术在劳动之中,创造性地劳动,智慧地劳动,尝试应用新技术来解决未来劳动中的问题,从而适应新时代需求。
一、小学劳动教育面临的挑战
1.劳动教育师资力量较弱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要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在劳动教育中,如果缺少专职教师的指导和引领,劳动教育的系统性、连贯性可能不够,这会直接影响劳动教育的效果。然而在当前的中小学,很多劳动课程教师是兼职的,他们并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劳动教育培训,真正受过专业培训的劳动课程教师相对较少,这种情况对劳动课程的教学教研等工作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劳动教学行为不够规范
自从国家将劳动教育纳入到必修课之后,各地各校都很重视,然而真实的劳动教育教学行为依然欠规范。笔者曾对全校各年级劳动教学做过师生调研,以便了解真实的教学情况。结果显示,依然存在劳动课重知识传授而轻动手实践,劳动课中少数时间被处理语文数学等学科作业,少数任务群知识无法深度学习等现象。很显然,这些现象与专业教师短缺、劳动场域及设施不完善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3.现代劳动内容体现不足
目前,中小学的劳动课程内容设计比较全面,甚至还配有学校开发的各类校本课程,教师教学有了规范的保障。然而,我们不难发现,体现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的现代劳动内容则明显不足。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情况将越来越难以充分体现新时代劳动的新特征。
二、小学劳动课程与Scratch课程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1.互补之处
小学劳动课程和Scratch课程都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二者之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
Scratch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一款面向儿童的图形化编程工具,现已风靡全球。在Scratch中,程序语言已经被设计成一块块积木,儿童通过拖拽积木块就可以完成程序的编写,操作起来非常简便。在Scratch课程学习中,儿童可以利用Scratch视觉图像库里的图像、音乐、声音等媒体来创作自己的故事、动画、游戏等,逻辑思维、实践探究等能力均能获得很好的发展,也充满了“趣味”,但是出力不足,“汗味”不够。
在小学劳动学习中,学生需要体验一些简单而机械的劳动,培养劳动意志,散发劳动的“汗味”。但是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能苦干,还要学会巧干。
由此可见,小学劳动课程和Scratch课程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互补性。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整合课程资源,转变教学方式,努力促进小学劳动课程和Scratch课程之间的融合。
2.劳动课程与Scratch课程都是综合性课程
无论从学科内容来看,还是从学习方法来说,笔者所强调的小学劳动课程和Scratch课程都属于综合性课程。
就课程内容来看,Scratch课程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编程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条件判断、循环、变量、函数等,同时学生在学习Scratch的过程中,可以与物理、数学、艺术等学科知识相结合,逐步形成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和综合素养的发展。而小学劳动教育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三个方面的内容,教育教学内容很显然属于综合性的。同时,学生在学习劳动和Scratch课程的时候,都需要将所学知识与已有的经验相结合,与生活和社会实际相结合,与自然相结合。因此,学生所采用的学习方法、策略也必然是综合性的。
3.劳动课程与Scratch课程都注重实践
小学劳动课程和Scratch课程都需要与学生的生活与社会等紧密联系,自然都十分注重实践。
在Scratch课程学习中,由于使用了图形化界面和积木块式的编程方式,加上学习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得学生兴味盎然,但对课堂内外依然需要精心设计,积极注重组织实践操作,动手动脑,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用编程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劳动课程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要求劳动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宜工则工,宜农则农,要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获得劳动经验,习得劳动知识与技能,感悟劳动精神。
由此可见,小学劳动课程和Scratch课程对实践性的要求是一致的,都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认知和创造。
三、小学劳动课程与Scratch课程融合的策略
1.整合教学内容,奠定融合基础
(1)在Scratch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
Scratch课程在小学阶段主要体现在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中,一直深受学生喜爱。为了拓展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包括逆向思维在内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整合资源,开发新的项目,丰富包括劳动教育知识在内的Scratch课程内容。一方面,可以在Scratch课程中指导学生学习与劳动教育有关的编程知识,完成与劳动教育有关的编程任务。例如执教《摘苹果》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导入三个角色,分别是苹果、+1图片、小手,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实现苹果的采摘呢?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劳动经验,尝试用逆向思考的方式推出。这样,学生慢慢明白了,要想把苹果成功的摘到并用分值记录摘了多少,应该先建一个分数变量来记录摘得的苹果数,并且需要一个循环、判断、运算模块中的“或”、广播和计数模块去实现。对于苹果要在舞台上随机出现,要利用“移到:x y”和运算模块中的“在某数值和某数值之间去随机数”积木块实现。对于采摘的小手,使用“重复执行”和“移动鼠标指针”去实现。对于小手每次点击苹果,会出现加1效果,是这样设置的:当接收到打中了消息,就会一道屏幕最前面,位置移到苹果的位置,方向向上即可。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常规的Scratch课程学习结束后,精心设计与劳动教育有关的拓展练习,以便加深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的编程知识巩固和迁移。例如在执教完Scratch课程《西红柿的生长》一课后,让学生思考西红柿如何长大,从而让学生明白西红柿的生长经历了:播种、浇水、发芽、施肥、长大开花和结果。然后以给西红柿苗施肥编程为例,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方式解决:要想给幼苗施肥,肯定要有肥料出现,肥料在什么时候出现呢?需要点击“施肥”按钮,“施肥”按钮同时发送广播,肥料图片接收广播并出现,然后给幼苗施肥,这样才完成了对幼苗的施肥过程。
(2)劳动教育中融入 Scratch课程
同样,在劳动教育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Scratch课程学习成果,借助Scratch编程根据来解决劳动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新技术在劳动课程中的应用,使劳动课程呈现新样态。比如,在指导四年级学生学习蔬菜种植时,可以将通过Scratch制作的《西红柿的生长》这一动画播放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劳动实践活动做好准备。再如,学生在校内的劳动基地种植蔬菜时,除了要及时做好除草、施肥之外,还需要关注土壤的湿度,以便及时浇水。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Scratch编程以及必要的智能硬件,对土壤进行精准检测,最终实现科学种植。
2.倡导项目式学习,提高融合实效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而设计的项目执行的教学方式,是学生从真实世界中的基本问题出发,围绕复杂的、来自真实情境的主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周期较长的开放性探究活动。项目式学习需要完成一系列诸如设计、计划、问题解决、决策、作品创建以及结果交流等任务,并最终实现知识建构与能力提升。在劳动教育实践中,以项目式学习开展劳动教育,能够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和以劳育美的目的。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灵活运用其他课程所学的知识进行劳动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劳动育人功能。
基于上述要求,将小学劳动课程与Scratch课程深度融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倡导项目式学习,必定成为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环保实践能力,学校开展了“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劳动实践主题活动。根据这个主题,笔者带领学生设计出“废旧塑料瓶回收再利用”这个项目,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很显然,这个项目式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在真实、安全的劳动场域中,开展校园服务性劳动。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都非常规范、高效。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也被充分激发,他们以多种方式利用Scratch编程、视频软件等工具,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资源,手脑并用,虚实结合,完成了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样的项目式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劳动素养,发展了学生问题解决、沟通合作等能力,更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生活。
3.搭建实践平台,展示融合成果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充分利用课外、校外劳动实践场所,自主开发项目,满足多样化的劳动实践需要,将劳动教育与学生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丰富劳动实践经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依据课标要求,同时考虑小学劳动教育和Scratch课程的高效融合,学校围绕多个主题,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校内外劳动实践活动,搭建实践平台,展示融合成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开展“我是种植小能手”活动,组织学生针对自己喜欢的蔬菜,利用Scratch编程、智能设备等,科学监测,科学种植;开展“校园无人机定点送贺卡”比赛,引导学生利用Scratch编程、无人机知识等知识,完成体现新技术应用的现代校园服务性劳动任务;开展“谁是养蚕高手”趣味赛,引导学生借助Scratch编程、智能设备,科学监测蚕的生长环境,为蚕宝宝创造更舒适的条件;开展“交通灯延时设计”大比拼活动,引导学生利用Scratch编程所学知识,借助智能模块,编程交通灯控制程序,体会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培育主动服务社会的情怀。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Scratch课程知识,自主发现问题,查阅资料,积极合作,主动探究,最终完成了劳动实践任务。
四、成效评估
1.发展了包括逆向思维在内的创新思维
当小学劳动课程与Scratch课程实现了融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学习结果都发生了变化,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应用知识,更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包括逆向思维在内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2.培养了跨学科学习能力
在小学劳动课程与Scratch课程融合的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学会打破学科边界,学会整合与应用多学科知识,学会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会选择多种策略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了自身的跨学科学习能力。
3.提升了核心素养
小学劳动课程与Scratch课程的有效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学习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从而实现了核心素养的提升。
结语:时代的发展使劳动教育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新课标背景下的劳动教育更需要结合新时代的科技发展、学校课程和学生对于多样化劳动实践的需求,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意识,还要注重树立不断追求品质、体现科技创新的劳动精神。因此,将小学劳动课程与Scratch课程融合起来,必然有利于促进手脑“融合贯通”,促进教学资源的活化与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陈浩.Scratch趣味编程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