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明辉

(滦南县程庄镇中心小学,河北省唐山市 063500)

摘要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势必要减少学生在作业等方面的量,许多教师会觉得这样影响了学习效果,但只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效果同样会达成,或者超过之前的传统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去认识当前传统教育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在确保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降低学生负担。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思考学生的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氛围当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高效教学,减重前行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正文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需要重新审视传统教育的问题,寻找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和质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双减政策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
一、双减政策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双减政策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这主要是由于在传统教学当中很多重复的学习过程不但没有提高教学质量反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我们要减量提质,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双减政策改变了以往作业数量多、质量低、功能异化等问题,为学生创建了更多锻炼、休息、娱乐、拓展的时间,实现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尤其要关注学生的课堂状态,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需求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确保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更轻松的进行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双减政策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双减政策时,最大的难题其实是教师自身教育观念的转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主导着课堂,但是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要让学生自己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是由不同个体所组成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应当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做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发挥特长。第三,传统的教育评价也不利于教育的发展,因为传统评价方法往往只注重学生分数,而给出对学生的评判,这样的评判在某种程度会打击在成绩上不太优秀的学生的自信,也不能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面判断,也有失公允。传统教学这些弊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出改善。
三、双减政策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学习体验
提升学生主体性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和问题解决能力,也贴合了双减政策的要求。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试着解决发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要适时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和分享,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他们的想法和观点,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与体验感。为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和数字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交互工具,帮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在学习教版小学数学年级册的第二单元《认识钟表》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演示不同设备显示的时间,让他们学会读表,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给学生说明电子表和机械表的优缺点,向学生介绍科技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好好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素核心养和综合能力。
(二)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这包括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以及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观点,从而为他们量身定制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讨论。在实施个性化教学时,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进行独立思考也是非常重要的。探究是学习中重要的步骤,而在传统学习中,由于过于注重教师的引导,往往缺少学生探究这一步骤,无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就比如,在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土地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计量土地的面积的方法采用什么面积单位,然后让学生尝试按照自己的方法来计算土地面积。还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尝试知识的运用。这种方式能极大的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贴合了双减政策中作业在精不在多的理念,这种方式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一举多得。

(三)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
双减政策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个性化教学非常必要。教师需要减少因过度追求学业成绩而出现大量重复的教学动作,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全面发展。完善的教学方案应该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将重复性的教学方式转化为高效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探究过程,进而在减轻学习负担和压力的同时,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双向提高,做到提质减量。比如,在学习教版小学数学年级下册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出示学过平面图形的图片,揭示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接着让学生寻找平行四边形与那个图形的相似度较高,猜测是否可以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来探究面积公式。一系列的安排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了解了学生在第一学段的经验积累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接着教师再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表现来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以帮助学生能积极有效参与课堂活动。高效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对于双减政策的实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平衡发展,还可以为双减政策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在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个性化教学方案的应用,以更好地适应双减政策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
结束语:

双减政策是现代教育不断发展而来必然形成的策略。在这一政策背景之下,教师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同时也要考虑尽可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针对不同的教学需求和教学目的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简化教学过程中的重复动作,让学生的每一节课、每一个探究过程都能够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徐颖翠.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 数学教学通讯,2023(4):18-19,31.  

[2]张瑞玲.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堂减负提质教学探究[J]. 科普童话,2023(27):13-1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