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高考背景下广东高中二类学校学业水平测试探究与复习备考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新高考;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备考
正文
引言:生物学科在我国独立设置的起步时间相对较短,课程内容也经过了多次调整,自20世纪末期课程内容逐渐趋于稳定。后又因为生物学科高考的取消,导致这一时期生物课程评价效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科发展。在新课程背景下,伴随生物学科高考恢复与开展学业水平测试,迎来了课程评价的崭新篇章。该测试在一方面为学生升学提供所需信息,另一方面承担监控与管理生物课程的功能。
一、高中生物学合格性考试试题分析——以2023年第一次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为例
2023年第一次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紧紧围绕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不仅符合新课改理念而且满足新课标要求,试卷试题不仅突出对必修1和必修2模块包含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考查,而且兼顾实验考查,试卷题型对比2021和2022的有所调整,从原来的60分选择题+40分非选择题调整为全部为选择题,整体难度适宜。试卷满分为100分,共50题,其中单项选Ⅰ共40道(每题2分计80分),涵盖了必修1和必修2的大部分基础知识点,主要为单点结构和多点结构;单项选II共 10道(每题2分计20分),以情景的模式呈现题干,主要为关联结构和抽象扩展,难度稍有提升。考试主要考查的内容如下:(1)学生理解生物学核心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与模型等;(2)掌握生物科学的探究方法;(3)对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对新知获取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及理解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4)学生对科学精神、态度以及科学本质的认知,理解生物科学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依据课程标准参数指标体系中高中生物模块1与模块2知识内容条目数与占比权重,试卷中呈现的两大板块思维结构水平权重,见表1。
模块 | 单点结构 | 多点结构 | 关联结构 | 抽象扩展 | 总占比 |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 14.49% | 22.44% | 11.11% | 3.67% | 51.11% |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 14.50% | 20% | 11.01% | 2.78% | 48.89% |
总占比 | 28.99% | 42.44% | 22.12% | 6.45% | 100% |
表1 思维结构水平权重
二、广东高中二类学校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策略与备考策略
(一)教学策略
1.深入钻研课标,根据学情进行科学定位
根据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借鉴近3年广东省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试卷,并分析试卷内容不同层次提出的要求,结合学生基本学情、认知水平,在复习教学阶段可以采取以下两大点策略:(1)重视教材,主抓基础;(2)着眼中低档,适当减重心。至于做法可以采用:(1)跟进度,多回头;(2)重基础,强渗透;(3)看方法,常强调。围绕策略与做法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与备考计划,既要在备课中体现集体意识,还要在教学中体现基础意识,更要在备考中重视学生意识[1]。
2.紧抓基础主干,重视综合联系
学业水平测试作为水平性考试,重点考查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教材中相对较偏、难的知识不仅在复习阶段展开,至于“拓展题”“技能训练”以及“思维拓展”等,结合不同班级情况有条件地选择。在教学实践环节,最大限度详细讲清本章节的知识点,还要突出知识重难点;同时尝试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辅助学生在复习知识时加深理解,在课堂上尽可能完成对知识的吸收与掌握。除此之外,教师应重视“本节聚焦”的教学环节,及时巩固上节课讲授的知识,在完成基础夯实、抓紧主干的前提下,从纵向、横向联系知识。复习完各章节后进行全面梳理,以作系统性地总结归纳,还要选择综合题目组织学生练习。
(二)备考策略
1.合理利用教辅资料
结合课本内容与考试说明安排相应的复习内容。如何在学习中遇到不清楚的术语或者概念,鼓励学生从教材中查找,不能过度依赖资料。备考复习与新授课不同,其既重视知识的梳理归纳,还要培养答题方法与解题能力。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教辅材料过于依赖,无法及时调整一些变化。但因为教辅书中包含的知识点不准确,加之部分题目难度偏高,所以教师应依据学期考纲加以把握,删除偏难题目,至于讲授时不可以偏离基础而误导学生[2]。
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为例,多数学生认为这部分知识较难,具体表现在不熟悉减数分裂过程特征,混淆有丝分裂。但实际上,学生只需要掌握减数分裂过程特点与正确识别图像即可。近几年学业水平测试中这部分的选择题相对基础,多是考查识图与过程特征,至于对结合其他模块知识的考查,一般体现在非选择题或单项选II中。利用综合性的问题拉开分数等级,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有条件的舍较难题目,狠抓基础。
2.合理利用课堂时间
生物教师应对学生精准定位。针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大部分学生已经淡忘,为此教师不可以刻意提高教学进度。而应利用平时提问、日常检测的方法掌握学生情况,在此基础上调整进度。学生在备课复习期间,还可能存在以下问题:伴随增多的复习内容,遗忘的部分也随之增加,大部分学生还为识记目前复习的知识,之前复习的部分早已淡忘,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提高备考复习效率。
(1)巧设问
精巧的课题设问,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因为已经掌握一定知识,所以问题设置应体现梯度且环环相扣,一方面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另一方面培养其解题能力。
(2)重基础
针对关键的识记内容,可以利用课前三五分钟的时间,组织“读”与“记”的活动或者默写活动。在对“光合作用”相关知识进行复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默写发生“暗反应”与“光反应”的过程和场所等。教师在课下及时批阅或者当堂以同桌互换的形式批阅。
(3)会构建
对于部分复习内容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绘制概念图,概念图能直观呈现知识,打造知识网络。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绘制概念图的过程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印象[3]。
3.精选习题、督促检查
对于重点复习内容,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归纳本部分的规律与常考点。以“遗传病”中涉及判断遗传方式为例,多数学生不清楚怎样下手,由此教师可以利用某一题目归纳解题方法:首先进行“显隐性”判断,其次判断致病基因处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最后提供类似题目进行练习。因为课上做习题的时间有限,所以强化课后练习至关重要。鉴于此,教师需要定期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作业完成情况不理想的学生应该加强督促,并要求在课后补齐。与此同时,定期开展模拟检测,试卷习题要选择贴近学业水平测试的题目,并且每次考试需要记录分析,高度重视学生产生的问题。
三、广东高中二类学校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对生物教学的策略启示
(一)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拓展知识视野
从广东省高中生物学合格性考试试题来看,其中体现一定的学科融合性,不仅有利于学生构建清晰而完整的框架,还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作为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要求教师精准把控教学内容,联系关联学科的相关知识以深化学生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4]。鉴于此,教师有必要深入挖掘教材,聚焦基础且重要的考试知识点,合理增进学科联系。
(二)实施实验探究活动,培养综合能力
教师可以从学生学习情况出发,设计开展形式多元的实验探究项目,通过让学生以独立或合作的形式完成实验操作,将实验与课堂教学,学生讨论相结合,让学生更好的记住高中生物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逻辑的缜密性。
(三)运用日常生活实际,增强教学效果
在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生物教学并非仅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还需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强化社会责任感[5]。基于此,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不能脱离生活性,可以创设贴合学生生活的教学环境,一方面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另一方面提高教学实效性。例如,在进行《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时,在合适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会达到最佳,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是否有发烧高热的经历,由此讲解人体温度达到39摄氏度时会感到乏力,主要是由于伴随体温升高会降低酶的活性,随之影响细胞新陈代谢的速度。由此可见,日常案例的引入,既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还满足“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要求。
(四)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结构
信息技术对教育领域改革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信息化技术完善教学结构,攻克教学难点,辅助学生理解吸收课本知识。以“细胞的分化”相关知识教学为例,学生已掌握细胞利用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可若单纯进行分裂,受精卵无法成为一个多细胞生物体,以上是在知识层面上体现出认知冲突,那么教师可将其作为一个教学切入点,如将认知冲突点制作为教学微视频,让学生利用视频资料完成课前预习,这样能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保障。课上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学生不仅能直观了解有关知识点,还能提高教学效率。总之,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建立科学而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发展学生的生物意识与自学能力。
(五)推进教学评价改革,升华教学品质
传统教学评价方式侧重于点评学生的学习结果,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而为了达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与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评价改革势在必行,教师可以为每名学生建立一个学习档案,其中记录学生每次测试成绩、课上学习态度、进步情况等,由此了解学生阶段性的学习动态,将其作为调整教学策略与备考指导的参考。
结束语:综上所述,纸笔考试是重要的教学质量检测手段,也是评价与测验学生学业水平的途径,为此高中生物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学业水平测试。如何提升备考复习有效性,探索符合学生需求的复习模式,依然是广大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从基本学情出发,深入探索并善于总结,在尊重学生能动性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备考复习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瞿大枞,张从福.以终为始、逆向设计,深度学习遗传平衡定律——由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遗传题引发的思考[J].中学生物教学,2021,(14):75-78.
[2]刘明.重在提高学生长句式作答能力的讲评课——以“2020北京高中生物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适应性测试”为例[J].中学生物学,2020,36(12):53-55.
[3]201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生物[J].中学生物学,2019,35(04):53-56.
[4]韩磊.浅析主观题中的核心素养培养之科学精神——以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为例[J].高考,2019,(10):114.
[5]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生物[J].中学生物学,2018,34(04):57-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