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回应视域下高职思政课教师职能优化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文化回应;思政课;教师职能
正文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项目名称:文化回应视域下高职思政课情境教学法改革研究,项目负责人:谢玉龙,项目编号:2023SJSZ0638的研究成果。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思政专项课题,项目名称:文化回应视域下高职思政课教师职能优化研究,项目负责人:谢玉龙,项目编号:XGY2022G00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谢玉龙(1980—),男,江苏宝应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1]这一重要论述为思政课教师怎样上好思政课指明了方向。高职思政课教师要依据高职学生思政课学习存在的问题,优化思政课教师职能,积极搭建高职思政课教师与高职学生差异性文化沟通桥梁,让高职思政课教师做到更好的“用心教”,高职学生做到更好的“用心悟”,促进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提升。
二、高职学生思政课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职学生思政课学习存在的问题
1.“重参加轻参与”问题
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有部分高职学生存在“重参加轻参与”的问题。这部分学生能做到按时上课,课前、课后学习任务也能按要求完成。但在思政课学习中偏重于课堂形式上的“签到”,偏重于课前、课后任务形式上的完成,在课堂上不能做到“用心”的学,学习任务不能“用心”的做。
2.“重了解轻探究”问题
高职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案例普遍比较感兴趣,但对案例背后折射的深刻道理怠于深究,学习上存在缺乏进一步思考探究的问题。在碰到较难的问题需要学生“用心”的悟时,很多学生存在“畏难”情况,缺乏深入思考的习惯,更多的是等待老师的答案和分析总结。
3.学生成绩“两极分化”问题
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很多班级会出现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问题。思政课不同于专业课,其知识难度不大,重在正确的价值引领。因此,高职学生只要认真学习思政课,该课程在知识考核上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通常会出现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取得较好的考核成绩,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学习态度散漫,学业成绩较差。这部分思政课学业成绩较差的同学,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部分高职学生在学习中“实用主义”倾向较为严重
部分高职学生在思政课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实用主义”倾向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很多高职学生认为“专业课”才是“有用”的课程,思政课属于公共基础课,相比较“专业课”才更加值得投入精力认真学习。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很多高职学生上思政课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拿到课程的学分,也有部分学习认真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目的则是取得思政课高分,为申请奖学金做准备,但在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养方面,则不是很关心。
2.部分高职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缺乏学习自信心
目前,高职院校生源结构日益多样化,与普通本科院校生源存在很大不同。高职院校生源除了普通高中毕业生,还包括中职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高职学生生源多样,但在学业发展方面,高职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的文化知识学习普遍不够优秀,在多次的考试失败后,对探究学习缺乏信心和耐心,很多高职学生缺乏学习和个人发展自信心。同时,高职思政课教师对学生既有文化状态的关注和文化需求回应不够,造成部分学生游离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之外,高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生对思政课学习失去兴趣。
三、文化回应教学在解决高职学生思政课学习问题方面的价值
文化回应式教学(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它是针对少数族裔和贫困阶层等弱势群体学生开创的一整套教学理念、课程模式和教学策略[2]。虽然文化回应教学理念的研究起源于美国,其主要研究美国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学生的学业水平提高问题。但是,作为一种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对提高相对处于“学业弱势”群体地位的我国高职学生学业水平同样具备借鉴意义。
(一)文化回应教学能促进高职思政课教师认真教
文化回应教学以学生文化背景为中心,强调尊重和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并以此为基础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分析高职学生的文化背景和学情,选用能够引起高职学生文化认同的案例,并依托高职学生的学情用高职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授课,以提升高职课堂的“抬头率”。
(二)文化回应教学能促进高职学生认真学
在中国古代教育论文《学记》中写道,“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其意思是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亲近了,学生才会亲近、信任老师;学生愿意亲近、信任老师,才会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尊重自己的老师,并且信奉老师的教导,听从他的教诲;敬佩自己的老师,以老师为榜样,尊行他的做法。文化回应教学的理念其实和我国古代《学记》中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一致。文化回应教学是一种强调利用学生文化资源、文化优势与文化能力来提升教学质量、变革教学形态的教学理念与实践。[3]文化回应教学通过文化积极搭建起高职思政课教师与高职学生差异性文化沟通桥梁,跨越客观存在的文化障碍,让老师和学生彼此相互尊重,从而促进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对思政课教学的认同。从而提升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的“点头率”。
四、文化回应教学视域下高职思政课教师职能优化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应然的职能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对高等学校思政课教师的职能作了原则性规定。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要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第二,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用好国家统编教材,讲好思政课。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国家统编教材为教学参考,积极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第三,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做好教学研究。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以思政课教学为核心研究方向,深入研究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成果。第四,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深化教学改革。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积极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努力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在教学改革中要贯彻 “八个相统一”的原则,努力打造思政“金课”。
(二)文化回应教学视域下高职思政课教师职能优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主阵地、主渠道,在“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提高高校思政课实效性,应着力发挥好教师队伍“主力军”的作用”。2020年,教育部出台《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职能做了原则性规定。但是,高职学生不同于普通本科生,针对文化回应教学视域下高职学生的特定,高职思政课教师职能还需在以下三方面进行职能优化。
1.尊重学生
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充分的尊重高职学生,以更好的解决高职学生学习思政课“重参加、轻参与”的问题。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对学生期望越高,学生的学习就会表现得越好。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相信高职学生并坚信他们一定能取得更好的发展。目前,高职思政课教师大部分都具备硕士以上学位,教师个人在学业方面都比较优秀。但是,高职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基础和能力普遍较弱。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高职学生的学习专注度、遵守课堂纪律等方面表现也相对较差。在这种情况下,高职思政课教师与高职学生就存在学习文化背景上的巨大差别。高职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跨越的就是与学生在学习文化背景上的鸿沟,在教学前了解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偏好,接受并认可他们,教学中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并处理好与学生的人际关系,做到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2.关怀和帮助学生
关怀帮助学生是指高职思政课教师要从学生的文化背景出发设计教学,帮助学生成长,以解决高职学生学习思政课“重了解、轻探究”的问题。首先,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上的自信,激发起学生追求个人成功发展的信心。在具体的思政课教学中,要选用与高职学生文化背景相同相似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能与教学案例中的内容产生文化上的共鸣。在课堂互动中,高职思政课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引导,帮助他们学会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针对学生的回答,高职思政课老师要给予更多肯定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其次,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高职学生的文化背景来看,很多学生从小就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自控力的训练。高职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做好“课前、课中和课后”三大学习时段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设计自主学习,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教学交流,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中认真思考和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再次,建立学习共同体,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高职思政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以团体的形式让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解决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可以多让学生发表观点,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和自信心的树立。
3.多元评价引领高职学生进行理性的文化身份重构
多元评价引领高职学生进行理性的文化身份重构,以进一步帮助高职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引领高职学生进行理性文化身份重构的必要性。在现代社会,文化身份不是单一的、固定的,而是多元的、流通的。思政课教师要引领高职学生进行理性的文化身份重构,让学生明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在人才市场上,高职学生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同时,一部分高职学生通过创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帮助高职学生树立自信。其次,有效的应用多元评价引领高职学生进行理性的文化身份重构。在传统思政课教学中,评价方式主要是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忽视学生学习态度、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政课教学评价时,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通过多元评价引领学生进行理性的文化身份重构。多元评价就是要改变传统单一标准化考试的评价方式,从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出发,全面多元的来评价学生。将标准化考试与线上线下思政课教学中的学生表现、实践教学和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相结合。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残疾的学生、贫困家庭的学生等。通过多元评价,鼓励学生在课前课后多学习,课中多思考多发言,进而进行积极人生态度的塑造。通过向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回应,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增强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认同。
五、结语
依据文化回应教学理念分析高职学生的文化特点,通过高职思政课教师职能优化,打造更适合高职学生的思政课堂,帮助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未来事业发展的信心,从而更好的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课程作用。
参考文献:
[1] 深刻把握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EB/OL].人民网(2022.8.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9905325164541623&wfr=spider&for=pc
[2]余祖光. 文化回应式教学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1):(45-50)
[3]吴陈兵.肖景蓉. 文化回应教学:理论模式与操作标准[J].苏州大学学报,2021,(1):(117-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