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运动依从性的研究现状综述
摘要
关键词
糖尿病 运动依从性 个人因素 社会支持 干预措施
正文
第1章 糖尿病患者运动依从性现状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依从性普遍较低,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学者卫薇(2017-2018年)对江苏、山西和河南2 6 65例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管理状况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38.9%的糖尿病病人没有满足运动的时间及次数需求[]。本课题组前期对北京东城地区进行了一次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病人中只有31.9%的人有正常的锻炼行为。刘利等通过对483例重庆市门诊和医院就诊的483例病人的体育活动进行了问卷和统计,结果显示,只有34.8%的病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体育训练。由于地域、经济和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糖尿病病人的锻炼依从性在全国各地都有差别,但是总的来说,国内糖尿病病人的锻炼依从性还比较低[]。
第2章 糖尿病患者运动依从性影响因素
2.1 人口特征
个人因素在影响糖尿病患者运动依从性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方面,对患者运动的态度和行为形成深刻的影响。深入了解这些个人因素,有助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依从性。
2.1.1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理功能会发生变化,这可能对其运动能力和意愿产生影响。老年患者可能由于关节疼痛、肌肉退化等因素而对运动产生抵触感,因此需要更加细致入微的干预来促使其积极参与适度的运动。
2.1.2性别
研究发现,男性患者相对于女性患者更倾向于参与体育锻炼。这可能与文化因素、社会期望和生理差异有关。因此,在制定干预策略时,需要充分考虑性别差异,提供更加贴近患者需求的运动建议[]。
2.1.3教育程度
受教育水平较高的患者可能更容易理解医疗专业建议的重要性,更具有自主管理的能力[]。因此,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患者,需要采用更直观、易懂的健康教育方式,以提高其对运动的认知水平。
2.2 社会支持
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得到来自家庭、朋友和社区的支持,对于建立积极的运动态度和维持运动习惯至关重要。了解和加强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患者对运动的参与度和坚持度。
2.2.1家属支持
在家庭层面,亲人的支持对患者的运动意愿和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成员的积极参与和鼓励可以激发患者的动力,使其更容易坚持运动。共同参与运动活动,如散步、健身等,不仅有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增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凝聚力。
2.2.2同伴支持
社交支持网络也是影响患者运动依从性的关键。朋友和同事的鼓励、一起参与运动的倡导,可以为患者提供积极的社交环境,激发其运动的兴趣。在社区中建立运动小组或社交平台,促使患者形成良好的运动社交圈,互相支持和分享运动经验,是提高运动依从性的有效途径[]。
2.2.3专业机构人员支持
医疗团队、健康教育师和运动教练等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支持,有助于患者更系统、科学地进行运动。通过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解答运动中的疑虑和提供专业建议,这些专业社会支持可以更好地指导患者克服运动的困难,确保运动的效果和安全性。
2.3自我效能感
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其对运动的积极性、坚持性以及最终的运动成果[]。
高自我效能感的患者更有可能克服运动中的困难和挑战。他们相信自己具备足够的能力和控制力来执行运动计划,更容易坚持下去。相反,低自我效能感可能使患者在面对运动困难时感到沮丧和无助,从而减弱其对运动的积极性[]。
建立和提高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首先,通过设立可行的短期目标,使患者能够逐步体验到运动的成就感[]。小步快跑的方式,让患者逐渐适应和接受运动,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其次,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激励也对提升自我效能感至关重要。通过正向的自我对话,患者能够建立起对自身能力的信心,从而更有勇气面对运动中的挑战[]。
社会支持在提高自我效能感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来自家庭、朋友和专业团队的支持和鼓励可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即使在面对糖尿病的限制时,仍然能够通过运动获得好处。专业人员的指导和认可也有助于患者形成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知[]。
第3章 干预措施
3.1 基于智能技术的干预
技术层面的运动依从性干预是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便捷、个性化的运动支持。在这一层面,主要包括手机应用程序平台和可穿戴设备两个方面。
3.1.1手机应用程序平台
各种健康应用可以帮助患者记录运动数据、设定目标、追踪进度,并提供实时的运动建议。这些应用通常结合社交互动、健康教育和个性化定制,激发患者的积极性,提高运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通过手机应用,患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运动信息,使运动变得更加便利和可控[]。 Höchsmann 等将研究设计更进 一步,他们设计的游戏多维化,涉及了力量、平衡、耐力、灵活性锻炼以及日常体力活动的推广,且强度和时间与运动指南推荐的一致,比之前的游戏设计更加科学与合理。
3.1.2 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运动状态。智能手表、健康追踪器等设备能够记录步数、心率、睡眠质量等多个指标,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可以激发患者的运动兴趣,还帮助医疗专业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生理状况,进行更为个性化的运动建议[]。蔡雪发明的计步器、运动手环等将资讯科技与卫生保健相结合的装置,现已逐步用于糖尿病病人的运动行为训练。这种可穿戴式的智能终端能够对病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实时的观测和记录,从而对病人进行远程监测和及时的反馈,从而增强病人的精神上的满足感,还可以通过间接地对病人进行行为上的鼓励和鼓励,从而增强病人的自我效率,从而改善病人的训练依从性。
技术层面的运动干预不仅提供了便捷的工具,还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患者和医疗团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有助于更好地评估患者的运动需求和效果。然而,在引入这些技术手段时,也需要关注患者隐私和数据安全等问题,确保患者的健康信息得到妥善保护[]。
3.2 基于相关理论的健康教育
教育层面的运动依从性干预旨在通过健康教育和认知行为疗法等手段,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意识、知识水平和运动自我管理能力。在这一层面,主要包括基于跨理论模型(TTM)的健康教育、基于社会认知理论(SCT)的健康教育以及其他形式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形式策略多样化,如使用多媒体教育材料、组织座谈会和讲座等形式,以更直观、生动地向患者传递运动相关知识。
3.2.1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
该模型结合了不同的行为变化理论,通过评估患者的认知阶段,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在运动依从性中,该模型可帮助患者认识到运动对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性,促使其从认知层面逐步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此基础上,本项目拟通过半年多时间的激发式调查,通过对被试的行为变化进行问卷调查,确定被试所处于的不同发展时期,并在此基础上对被试进行共情、克服抵抗和支持自我效能进行评估。通过避免建议和提供简单决策均衡等激励式采访方式,促使2型糖尿病病人主动改善其健康行为,实现健康促进。
3.2.2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健康教育
本项目以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以社区为研究对象,以社区为研究对象,以社区为研究对象,探讨社区干预对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影响。在运动介入方面,建立运动团体,强调同伴支持,能提高病人的运动依从性。Shamizadeh等人以 SCT为基础,进行了一个4个月的学习项目。首先,评价病人从糖尿病前驱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加强他们对病情的重视。
通过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和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有望提高患者对运动的认知水平,推动其更主动地参与到运动。
3.3 创造支持性环境
支持性环境层面的运动依从性干预关注的是创造和提供患者在运动过程中所需的积极支持和支持性环境,从而激发其运动积极性和坚持性。在这一层面,主要包括同伴支持和家庭支持两个方面。
3.3.1同伴支持小组
通过与其他糖尿病患者或健康志愿者组成运动小组,或者通过参与社交平台等形式,为患者提供相互鼓励和支持。同伴支持有助于患者建立运动社交圈,共同面对运动中的挑战,分享成功经验,增强运动的社交性和趣味性。同伴之间的正向互动可以激发患者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坚持运动的意愿。张午的研究中,常用高度积极和训练有素的 DM患者以适当的方式教育和支持其他DM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管理疾病,在对同伴教育者进行相关专业培训后,由他们对 DM 患者进行相关的教育、交流和指导,从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服药、运动 、饮食等)的依从性。
3.3.2家庭成员支持
家庭成员在患者运动中理解、鼓励和积极参与,家庭成员的支持不仅可以在运动中提供实质性的帮助,还可以在心理上对患者形成积极影响。共同参与运动活动,如散步、健身等,不仅有助于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还增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凝聚力。
支持性环境的运动依从性干预注重于从社交角度出发,通过建立支持系统,为患者提供情感上和实质上的支持,降低运动的难度和孤独感,提高患者对运动的投入度。通过同伴和家庭的支持,患者更容易形成稳定的运动习惯,有助于长期维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3.4 运动处方
管理层面的运动依从性干预旨在通过医疗团队和自我管理处方等手段,提供更系统、科学的运动指导,确保患者在运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这一层面,主要包括医院管理和自我管理处方两个方面。
医院管理通过医疗团队的介入,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运动指导和管理。医生、护士、康复医师等专业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并提供监测和调整的服务。医疗团队的介入有助于确保患者在运动中不会对身体造成过度负担,同时能够达到良好的健康效果。张爱先等发现护理人员对住院DM 老年人的运动方式、强 度、时间、时机等进行干预后,老 年人的运动依从性明显提高。
自我管理处方是一种由医疗团队提供的个性化的运动处方,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这种处方包括运动类型、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方面的详细说明。通过自我管理处方,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运动需求,有助于提高运动的自主性和可持续性。胡明
娟等基于住院 DM 患者的病情和 意愿制定个性化的自我管理处方(包 括营养处方、运动处方等),6 个月后,干预组患者运动管理评分明显增高。
管理层面的运动依从性干预通过专业的医疗团队介入,为患者提供科学的运动建议和管理,有助于确保患者在运动中既能够享受运动的乐趣,又能够达到良好的健康效果。通过医疗团队的监测和调整,可以更好地适应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变化,提高运动的个性化和针对性。石敏等对淮安市社区内239名T2DM 患者自我管理处方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仅有23.0%的患者在近7天内坚持健康饮食,而有46.4%的患者的运动量达到标准。这表明在我国,糖尿病自我管理处方的应用仍然面临着艰巨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推广和实施。[]。
第4章 结语
综合分析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个人因素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显著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依从性,同时家庭收入、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等因素也发挥作用。在干预措施方面,技术层面的手机应用和可穿戴设备提供了便捷的管理工具,教育层面的健康教育和支持性环境层面的同伴、家庭支持对提高运动依从性具有积极作用。
总体而言,未来的研究和实践需继续关注多层面的干预措施,兼顾个体差异和社会环境,致力于提供更全面、有效的支持,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改善糖尿病患者运动依从性的现状,有必要深入分析影响患者运动行为的因素。本文通过综述糖尿病患者运动依从性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对这一议题的深入研究,有望为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依从性,从而改善疾病管理效果,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继,张敏,杨中亚,等. 体力活动干预2型糖尿病肌少症的研究现状[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3,27(8):1272-1277.
[2] 阚吟诗,刘林,李翔宁,等. 糖尿病患者体力活动波动性的研究进展[J]. 护理学报,2022,29(6):32-36.
[3] 李砚玲,谢晖,李启玉,等. 糖尿病患者运动依从性的研究现状[J]. 中国护理管理,2022,22(1):133-137.
[4] 朱颖逸,王惠,吕伟波,等. 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28(7):894-897.
[5] 黄妙锦.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治疗和护理[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6-18.
[6] 王思璐,刘蕾,李晓乾. 基于微信平台的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行为干预研究进展[J]. 沈阳医学院学报,2021,23(4):404-407.
[7] 王怡,白姣姣. 老年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运动训练的研究现状[J]. 护理学杂志,2017,32(15):109-112.
[8] 张亚宁,孙会会,王春丽,等. 我国1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现状及对策的研究进展[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10):19-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