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民俗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济南民俗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正文
一、济南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
(一)历史文化传承
济南民俗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传承价值。作为济南地区的传统文化,济南民俗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教育,可以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济南的历史渊源、传统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加深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同时,济南民俗文化是地域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认同济南的地域文化。通过学习济南民俗文化,学生可以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形成积极的地域身份认同。济南民俗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如传统的仁爱、孝道、礼仪等价值观念。通过教育,可以引导学生从济南民俗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的营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素质。济南民俗文化是与其他地域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具有多元文化的特点。通过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培养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济南民俗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间艺术、手工艺制作等元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传承和发展济南民俗文化的过程中展现个人的创造力和才华。
(二)文化自信与认同
济南民俗文化是济南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体验济南民俗文化,学生可以培养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心态。通过学习和了解济南民俗文化,学生可以建立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增强他们对自己文化身份的认同和自我价值的认知。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自信与认同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济南民俗文化的独特之处,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和身份认同,从而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自信和自尊。文化自信与认同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于济南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相关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中。通过亲身参与,他们能够体验到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出对本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积极参与到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中去。所以,济南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认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身份,并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自信和自尊。同时,通过参与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实践,学生还能够培养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到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中去。
(三)价值观念塑造
济南民俗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通过学习济南民俗文化,学生可以接受这些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的熏陶,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精神,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它承载着深厚的传统价值观,如孝道、礼仪、诚信、勤俭等。通过教育,可以将这些传统价值观融入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济南民俗文化中的孝道观念,强调尊敬和孝顺父母长辈,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亲情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都具有重要意义。礼仪观念则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和谐相处,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济南民俗文化中的诚信观念和勤俭节约的传统价值观也对学生的品德养成和生活态度具有积极影响。通过学习和体验济南民俗文化,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践行这些价值观,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追求。
(四)社会责任感培养
济南民俗文化强调社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如邻里互助、乐善好施等。通过学习济南民俗文化,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它蕴含着对社会和他人的关爱和尊重,通过教育,可以引导学生从济南民俗文化中汲取社会责任感的营养,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济南民俗文化中的传统价值观念,如仁爱、乐善好施等,强调个人对社会的奉献和关怀。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价值观念,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济南民俗文化中的社区合作和互助精神也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参与社区活动、社会实践以及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逐渐形成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解决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仅有助于他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对社会的进步和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五)创造性思维培养
济南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济南民俗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间艺术、手工艺制作等元素,这些都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独特文化表现形式。通过学习和体验济南民俗文化,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方式,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他们可以从民俗文化中汲取灵感,探索自己的创作潜能,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济南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需要新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注入。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参与到济南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去,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为济南民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时代特色。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艺术领域的发展,也对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积极影响。
二、济南民俗文化融入民办高校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一)教育资源不足
目前,将济南民俗文化融入民办高校思政教育还存在一些挑战,其中之一是教育资源不足。济南民俗文化的教育资源相对有限。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中,更多地关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国情国策等内容,而对于地方文化的教育则相对较少。因此,济南民俗文化的相关教材、课程和教学资源相对不足,这给将其融入思政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民办高校在教育资源方面可能相对匮乏。相比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的规模和实力可能较小,教育资源相对有限。这可能导致民办高校在开设济南民俗文化相关课程、组织实践活动以及开展研究项目等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
(二)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要将济南民俗文化融入思政教育,需要教师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然而,目前一些民办高校的思政教育师资队伍中,可能存在一些教师对济南民俗文化了解不深或缺乏相关教学经验的情况。部分思政教育教师对济南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应用能力有限,他们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济南民俗文化的研究和了解,以更好地将其融入教学实践中。
(三)学生认同度有差异
由于学生的背景和兴趣差异,对济南民俗文化的认同度和兴趣度也存在差异。一些学生可能对济南民俗文化缺乏兴趣,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一方面,一些学生可能对济南民俗文化缺乏了解或者对其价值意义不够认同。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来自其他地区,对济南民俗文化缺乏接触和了解,或者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同,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学生对济南民俗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和认同。他们可能是本地学生或者对济南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可以进一步挖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对济南民俗文化的研究和传承的热情。
(四)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的结合
民办高校的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因此需要将济南民俗文化与职业需求相结合。在民办高校的思政教育中,虽然将济南民俗文化融入其中,但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的职业需求相结合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当今社会,职业发展和就业是学生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思政教育应该与学生的职业需求相结合,使其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能力。然而,由于济南民俗文化的特殊性,其教学内容可能更偏向于文化传承和历史知识,与学生的职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三、济南民俗文化融入民办高校思政教育的新路径
(一)制定相关课程
要将济南民俗文化融入民办高校思政教育的新路径,可以制定相关课程,以增强学生对济南民俗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可以开设济南民俗文化概论课程,介绍济南民俗文化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特点和代表性传统活动等。通过讲授相关知识,学生可以对济南民俗文化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了解其在地方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设计济南民俗文化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济南民俗文化的各个方面。可以开设济南民俗文化研究课程,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济南民俗文化的不同方面,如宗教信仰、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相关论文或参与相关研究项目。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也促进济南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开展实践活动
除了制定相关课程,还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将济南民俗文化融入民办高校思政教育的新路径。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济南民俗文化的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加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如济南的泉城节、灯会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济南民俗文化的魅力和活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济南的传统手工艺工坊,学习传统技艺,如剪纸、泥塑等,促进学生对济南民俗文化的深入了解。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与相关机构合作,开展济南民俗文化的调研和保护工作。学生可以参与对济南传统村落、古建筑、民间艺术等的调查研究,了解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济南民俗文化的认识,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传承策略。还可以开展与济南民俗文化相关的研究项目。学校可以设立济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或课题组,邀请学生参与相关研究,深入探讨济南民俗文化的历史、演变、影响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研究项目,学生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济南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通过以上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济南民俗文化,增强对其的认同感和情感联系,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和数字化手段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拓宽济南民俗文化教育的渠道和方式,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发展济南民俗文化。
(三)创新教学方法
除了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还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将济南民俗文化融入民办高校思政教育的新路径。一种创新教学方法是采用案例教学。通过选取与济南民俗文化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中的价值观、道德准则和社会意义。学生可以分析案例,讨论其中的伦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贴近实际情境,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种创新教学方法是运用数字化手段。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济南民俗文化的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虚拟实境等,让学生通过视听感受和互动体验来学习。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社交媒体,开展线上讨论、分享和交流,扩大学生对济南民俗文化的传播范围。
(四)加强跨学科合作
除了前面提到的课程设置、实践活动和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跨学科合作也是将济南民俗文化融入民办高校思政教育的新路径之一。可以与相关学科的教师和专家进行合作,共同开展济南民俗文化的研究和教学。通过跨学科合作,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和传授济南民俗文化的知识。可以与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等相关机构进行合作。与这些机构合作,可以开展济南民俗文化的调研、保护和传承工作。例如,与济南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作,开展济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或与济南民间艺术团体合作,开展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通过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可以将学生的学习与实践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提升教育的实效性。还可以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展跨学科的线上合作。通过建立线上平台,与其他高校、研究机构、文化组织等进行合作,共同开展济南民俗文化的研究和教学。例如,可以开设线上研讨会、讲座和研究项目,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在线授课和交流,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互动和合作。同时,可以利用数字化平台,将济南民俗文化的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料和研究工具。
结语
济南民俗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自信。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社会实践、研究项目和文化活动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应用。同时,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和数字化手段的应用也是推动这一融合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些新路径的实施,可以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提升教育实效性,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发展济南民俗文化。这一研究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杜小敏.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才智,2023,(31): 49-52.
[2]余聿莹;潘晓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研究[J].才智, 2023,(30):37-40.
[3]王静;赵冬;刘荣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05):40-43.
[4]张璐璐.中华优秀孝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23, (09): 68-70.
作者简介:张雅婷,女,汉族,1994年生,青岛恒星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
课题项目:
2023年山东省现代文化旅游研究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专项课题:济南民俗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号:CTL202307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