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的护理实践与效果评估
摘要
关键词
胸外科手术;术后疼痛;护理实践;效果评估
正文
Nursing practice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horacic surgery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nursing practice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horacic surgery. Methods: A total of 90 thoracic surgery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21 to November 2022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45 cases) and group B (45 cases).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two groups was examined, 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nd 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pain nursing, and their pain degre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 pain index of the two groups was similar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pain level of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as improved, and the pain index of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B (P<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group A and group B was 95.56%, and that of group B was 77.78%.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group B (P<0.05). Conclusion: Personalized pain care for thoracic surgery patients can alleviate postoperative pain experience, eliminate ideological concerns, alleviate disease symptoms, optimize quality of life, reduce pain severity, and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Keywords】thoracic surgery; postoperative pain; nursing practice; Evaluation of effectiveness
术后疼痛属于人体主观表现,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导致其对疼痛程度评价的定义难度较高。疼痛是每位手术患者都将面临的问题,其由组织损伤造成的情感体验,容易对患者造成强烈的痛苦与不适,降低其生存质量。疼痛是一组复杂病理和生理改变表现,也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保护性防御反应。在手术治疗中,疼痛是无法避免的,其与患者手术创伤程度和部位之间存在密切关联[1]。疼痛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不安、失眠等不良反应,还将降低治疗积极性,影响其恢复效果。现如今,生活质量逐渐得到广大群众的重视,其对于疼痛的关注度也逐渐上升,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医护人员可通过有效护理措施,缓解疼痛,消除不安心理,促进恢复效果[2]。为了降低疼痛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治疗疗效,促进治疗满意度,该院将对此展开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接收的9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将患者信息输入电脑系统内由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甲组(45例)与乙组(45例)。甲组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21-64岁,平均(43.78±6.29)岁。乙组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19-65岁,平均(44.13±6.36)岁。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人标准:①病历信息全面,依从性较高可积极配合;②实施胸外科手术后出现明显疼痛;③对本次研究目的、方法、内容等有深入了解,自愿加入;
排除标准:①精神状态、依从性较差;②生命体征不稳定,患有其他心血管疾病[3];
1.3方法
检查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乙组采取常规护理,甲组采取疼痛护理,内容如下:
1.3.1常规护理
医护人员需加强病房巡逻,检查其生命指标变化,耐心与患者讲解手术信息、疼痛指导等。为患者调整舒适的体位,评估其疼痛程度、部位、不良反应等,满足患者的合理护理需求,协助其进行换药操作。
1.3.2疼痛护理
(1)心理护理:患者容易受手术部位、切口等影响产生疼痛,导致其出现痛苦、焦虑、烦躁等情绪,降低治疗积极性。医护人员需亲热与患者进行沟通,说明疼痛因素,分享镇痛技巧等,并帮助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建设。患者在与他人沟通中容易受心理因素影响,对语言敏感度较高,容易出现争吵等现象。医护人员可耐心与患者交流,亲切询问其疼痛情况,了解心理活动变化。根据思想顾虑、不良情绪来源进行处理,解答疑惑,纠正恐惧心理。尊重患者想法,满足其合理需求,缓解心理压力,站在患者的角度上更好的思考问题,获取患者的信任与好感。耐心指导患者如何保持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树立治疗信心,提高治疗积极性。定时对病房进行清洁消毒工作,可根据其个人喜好等适当摆放绿植,添加绿色生机,提高心理舒适感。在日常治疗中可通过播放音乐、阅读书籍、冥想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减少周边噪音,缓解心理压力。若患者准备进入睡眠状态,即可关闭不必要的声音设备,提高其睡眠质量。医护人员需多与家属进行沟通,与其说明患者基本情况,叮嘱日常注意事项,获取家属的配合度。可与家属列举治疗成功案例,减轻其担忧、不安等心理,与其建立良好的医疗关系。指导家属如何与患者进行交流,注意语言措辞,提高相处亲密感[4]。(2)症状护理:患者容易出现表情紧绷、血压升高、呼吸节奏混乱等现象,医护人员需耐心询问其治疗感受和症状诉说,对比分析其疼痛是否得到缓解。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采取预防性用药,合理调整药物剂量、服药时间等。观察患者用药后生命指标变化,检查是否出现其他不适,促进用药安全性。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止痛措施,若患者的疼痛程度较轻,可在其日常进食中添加止痛片等药物。若患者的疼痛程度为中等,则需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腹部并发症,无便可服用解茎类及杜冷丁等药物。若患者的疼痛程度较严重,可根据其病情发展情况调整用药剂量,缓解疼痛反应。若在咳嗽时产生疼痛,可指导患者稳定伤口,减轻疼痛。若在肠胃蠕动时产生疼痛,可指导患者服用肠蠕动剂等,缓解疾病病症,减轻疼痛症状[5]。(3)生活护理:定时对患者调整体位,帮助其完成翻身、起坐、下床等活动。在坐起时,应保持动作柔软,使用布带子系在床尾栏杆上,协助患者进行起坐运动,并且有效减少胸腹用力产生的疼痛和不良反应。遵照医嘱,定时为患者换药,检查管道是否对患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及时缓解疼痛,预防出现感染等不良反应。耐心与患者解说缓解疼痛的方法,例如肌肉松弛等,降低患者对止痛药的依赖。与患者说明痰液滞留肺内危害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标志,指导其进行咳嗽等,为其提供优质治疗服务。引导患者积极参与健康教育课程,了解疾病基本知识,发表个人见解,纠正对疾病的错误认知。
1.4观察指标
1.4.1疼痛程度对比
根据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的疼痛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利用精准数据计算方式获取疼痛分值,评分越低表示疼痛程度越轻[6]。
1.4.2护理满意度对比
由医护人员根据本次研究目的、内容、方法等制定护理满意度评分表,由家属及患者进行评分,其评分内容包括:管理态度、用药指导、护患关系等。采取分数制,利用精准数据计算方式获取满意度分值,根据分数高低分为满意(>80分)、一般(79-60分)和不满意(<60分)[7]。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指数接近(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均得到改善,甲组患者疼痛指数明显低于乙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x̅±s)
组别 | 例数 | 护理前 | 护理后 |
乙组 | 45 | 6.57±0.89 | 4.96±0.71 |
甲组 | 45 | 6.59±0.91 | 3.23±0.46 |
X²值 | - | 0.105 | 13.717 |
P值 | - | 0.458 | 0.000 |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甲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56%,乙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7.78%。甲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乙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 例数 | 满意 | 一般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甲组 | 45 | 23 | 20 | 2 | 95.56% |
乙组 | 45 | 17 | 18 | 10 | 77.78% |
X²值 | - | - | - | - | 4.711 |
P值 | - | - | - | - | 0.029 |
3讨论
胸外科患者患病因素大多与外伤相关,其主要通过手术治疗缓解疾病病症,改善不良反应,促进康复效果。手术治疗创伤性容易引发疼痛,降低切口愈合效果,造成疼痛与不适,影响治疗积极性。因每位患者对疼痛敏感度、注意力、耐受力等不同,使其在主观理念中对疼痛定义也存在差异性。同时,还有部分患者受心理因素、文化水平等影响,也将对疼痛程度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医护人员需及时对患者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其不仅可以解除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心理压力,还可促进治疗疗效,改善生存质量[8]。医护人员需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了解其术后表现,与医师共同商议出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疗效。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采取针对性止痛措施,将其分为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采取止痛片治疗、杜冷丁治疗或肠蠕动剂等,缓解疾病病症,减轻疼痛症状。临床多数患者对疼痛了解度较低,容易产生消极心态,出现恐惧不安心理,造成心理负担[9]。热情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理活动变化,帮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避免出现不良心理暗示。医护人员需采取积极护理措施,消除疼痛对其造成的不良反应,使其安全度过恢复期,降低感染、褥疮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通过疼痛管理对患者的心理、疾病病症、生活等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减轻疼痛对其造成的情感体验,促进术后康复效果。积极与患者交流,解除情绪低落问题,消除思想顾虑,为其营造平稳的情绪。站在患者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纠正恐惧心理,为其做好心理建设。根据患者的护理目标与需求,消除不良心理暗示,纠正对疾病的错误认知,树立治疗信心,使其保持心情稳定。患者容易受疼痛因素影响导致睡眠质量降低,可通过减少周边噪音,营造安静、舒适的治疗空间,使其保持充足的睡眠,提高组织修复的速度。检查患者是否出现血压升高、生命指标明显波动等现象,遵照医嘱进行预防性用药,并保证用药安全性。在日常生活中,协助患者进行翻身、起坐等活动,减少胸腹用力产生的疼痛,促进疾病的痊愈。遵照医嘱,定时为患者换药,检查其是否出现感染等不良反应,为其提供优质治疗服务[10]。本次研究分别对两组患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甲组疼痛指数明显低于乙组(P<0.05)。可见,疼痛护理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给予相应的缓解措施,有效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程度,减轻手术患者痛苦体验。同时,甲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乙组(P<0.05)。可见,疼痛护理可减轻患者神经紧张问题,提高其对疾病、疼痛了解度,优化其生存质量,促进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胸外科手术患者采取个性化疼痛护理后,可减轻患者术后痛苦体验,消除思想顾虑,缓解疾病病症,优化生存质量,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孔亚男,张岚.胸外科患者术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23,44(3):100-105.
[2]蔡淑昕,张燕楠.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术后疼痛护理效果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7):41-42.
[3]罗晓颖,王婧娜.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优质护理对胸外科手术患者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0):36-37.
[4]魏雪,史琴艳.四等级功能活动评分法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38(08):587-592.
[5]季金华,王水娟,高春芬,等.延伸护理对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效果[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2(23)117-118.
[6]PDCA循环管理模式干预在创伤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年21卷24期,4084-4086页,2022.
[7]孔珍高岩殷瑛.心理干预结合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在肺癌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6):1-4.
[8]朱剑丽.中药热奄包辅助团队式规范镇痛管理模式用于胸外科手术围术期疼痛管理的效果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018):035.
[9]景红.个性化护理对胸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情绪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9):143-145.
[10]梁广明,陈曼莉,温嘉筠,等.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探究[J].黑龙江医学,2022(046-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