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及对血清CRP、PCT水平的影响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尹腾飞1 钱贝丽2 罗贤茂1

1小儿外科与疝腹壁外科;2.重症医学科 亳州市人民医院,安徽 亳州236800

摘要

目的:分析小儿肠套叠应用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对于血清CRP、PCT水平的效果。方法:选择亳州市人民医院在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接诊的80例肠套叠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40例/组,对照组提供X射线引导下空气灌肠复位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检查两组的复位时间、大便隐血消失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复位成功率、胃肠激素水平、应激反应指标。结果:观察组复位时间、大便隐血消失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胃泌素、胃动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P、PCT、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肠套叠应用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可以改善血清CRP、PCT水平,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关键词

小儿肠套叠;超声引导;水压灌肠治疗;复位成功率;CRP;PCT

正文


基金项目:亳州市人民医院院级科研项目(by2022018)。

课题名称: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及对血清CRP、PCT水平的影响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一种急症,多发生在春季和秋天,以阵发性腹痛、哭闹、腹部包块、呕吐、果酱样血便为主要特征,如果病情比较重,还会出现系统性的中毒现象,危及患儿生命[1-2]。X射线引导下空气灌肠复位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空气注射来实现对肠套的复位,但是,X射线产生的辐射会对生殖系统存在较大的影响[3-4]。然而,超声能清楚显示“同心圆”和“套筒征”肠管重叠,对肠套叠的确诊准确率高;与X射线引导下空气灌肠复位治疗相比,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5]。本次从亳州市人民医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选择80例肠套叠患儿,目的是分析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2022年5月~2023年5月,纳入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肠套叠患儿,分为对照组(40例,X射线引导下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和观察组(40例,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两组肠套叠患儿的资料相比较,(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肠套叠患儿基线资料相比

组别

性别(n)

年龄[(),月]

病程[(),h]

观察组(n=40)

24

16

3~35(10.41±3.56)

5~48(23.56±3.85)

对照组(n=40)

22

18

3~32(11.38±2.94)

5~47(23.47±3.77)

X2/T值

0.2046

1.329

0.1056

P值

0.6510

0.188

0.9161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为肠套叠确诊患儿;②患儿家属对于本次研究知情同意,签署同意书;③发病时间在48小时之内;④年龄≤10岁。

排除标准:①消化道畸形的患儿;②合并肠壁严重水肿的患儿;③合并消化道穿孔的患儿;④腹膜炎患儿。

1.3 方法

两组患儿在手术之前先给予补液,纠正体内的失水,同时在手术10分钟内静脉给抗菌药,以达到镇定和防止胃肠道痉挛的效果。

对照组,提供X射线引导下空气灌肠复位治疗,调整为仰卧位,润滑肛门后,选择12号规格的双腔导尿管。利用X射线监测。将导管插入7~10cm进肛门,将球囊注气20毫升~30毫升,回拉固定。将压力灌肠仪连接,设定压力为6kPa~9kPa,注入空气后,使用脉冲模式进行加压,直至在12kPa。待套叠部回缩到盲肠,“杯口状”消失,小肠呈“沸腾”状进气时提示为复位成功。

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仰卧位,润滑肛门后,选择12号规格的双腔导尿管。从肛门插入导管,导管插入7~10cm,将球囊注气30毫升~40毫升,牵拉固定。将液体压力灌肠器与35~38℃的盐水进行对比。在超声检查的指导下,开启气压调节装置,以3.5-5.0MHz的频率,50-90mmHg的灌注量,并将温生理盐水缓缓输入。对肠道造影,如有“同心圆”或“套筒征”,应考虑为肠套叠。采用脉动式加压,直到出现“同心圆”或“套筒征”等呈正向排出,即为复位成功。复位成功后,拔除导尿管,检查是否有液体渗出,以排除术后并发症。

1.4 观察指标

(1)复位时间、大便隐血消失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

(2)复位成功率。

(3)胃肠激素: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方法:抽取空腹肘部静脉血5毫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予以测定。

(4)应激反应:CRP、PCT、白细胞计数。方法:抽取空腹肘部静脉血5毫升,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1.5 统计学处理

两组数据以SPSS26.0统计学软件操作,处理各类项目时,差异性检验方式与表示形式:计数类对应x2值、[n(%)],计量类(符合正态分布)分别为t值、(均数±标准差),P<0.05,则统计值有一定意义。

2.结果

2.1 组间治疗效果对比

见表2,观察组复位时间、大便隐血消失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表2 组间治疗效果对比 {}

组别

复位时间(min)

大便隐血消失时间(d)

肠功能恢复时间(d)

住院时间(d)

观察组(n=40)

13.56±2.78

2.22±0.57

3.56±1.43

4.85±1.63

对照组(n=40)

16.13±3.56

2.92±0.76

4.43±1.23

6.10±1.71

T值

3.5985

4.6601

2.9171

3.3464

P值

0.0006

<0.0001

0.0046

0.0013

2.2 组间复位成功率对比

观察组复位成功率(39/40)97.50%高于对照组(34/40)85.00%,组间复位成功率对比(X2=3.9139,P=0.0478<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对比两组的胃肠激素水平

见表3,组间治疗前的胃肠激素水平相比,(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胃泌素、胃动素均降低,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胃泌素、胃动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对比两组的胃肠激素水平 {,pg/mL}

组别

血清胃泌素

胃动素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n=40)

325.76±50.48

211.63±40.28a

372.56±39.56

233.65±29.89a

对照组(n=40)

324.89±49.42

243.65±38.79a

372.15±40.57

266.69±30.45a

T值

0.0778

3.6214

0.0457

4.8973

P值

0.9381

0.0005

0.9636

<0.0001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P<0.05

2.4 对比两组的应激反应指标

见表3,组间治疗前的应激反应指标相比,(P>0.05)。治疗后,两组的CRP、PCT、白细胞计数均降低,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RP、PCT、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4 对比两组的应激反应指标 {}

组别

CRP(mg/L)

PCT(ng/ml)

白细胞计数(*109/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n=40)

14.26±3.56

10.37±2.56a

5.09±1.56

2.55±0.69a

46.52±5.98

16.22±2.98a

对照组(n=40)

14.29±3.48

12.33±2.14a

5.10±1.55

3.09±0.79a

46.48±6.01

19.85±3.47a

T值

0.0381

3.7151

0.0287

3.2560

0.0298

5.0192

P值

0.9697

0.0004

0.9771

0.0017

0.9763

<0.0001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P<0.05

3.讨论

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儿童疾病,疾病会造成肠内的血液流通不畅,最终发展成肠水肿、肠腔堵塞,套入的肠道由于缺血坏死,会造成肠内组织的损伤,导致胃穿孔和弥漫性腹膜炎[6]。供X射线引导下空气灌肠复位治疗是目前患儿肠套叠的重要手段,经持续脉冲充气灌肠术对其进行复位,有较高的复位率,但其X线图像多为间接信号,缺少连续性,同时存在放射损伤,导致其疗效受限。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超声图像清晰、连续、无辐射等优势,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其良好的流体流动性优势,更适合小儿[7]

超声通过对患儿肠道内的“同心圆”“套筒征”的成像表现观察,可以应用于腹部病变的早期诊断。在超声指导下,可以更清楚地监控肠套叠的全过程,同时可以对肠道的扩张速率及范围进行动态监控,从而降低肠道对肠道的损伤,减少腹泻、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由于肠道套袋与肛管距离比较长,在应用X射线引导下空气灌肠复位治疗中会出现大量的能量损耗,空气进入肠腔后,气压不足,无法将肠管重新定位[8]。与X射线引导下空气灌肠复位治疗相比,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具有更均匀、更安全的特点,能明显地增加骨折的发生率,加速术后的肠功能康复。此外,在进行空气灌肠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肠道穿孔,会将大量的空气吸入到腹部,由于空气的物理属性是朝上的,所以会造成膈肌上升,对肺部造成压力,造成小儿的呼吸困难,严重的还会诱发呼吸衰竭,从而进一步恶化疾病。但是,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中,由于水流是往下流动的,所以,安全性高[9]。而且,由于超声没有放射,所以医生不用考虑放射线对身体的伤害,可以更好地提高手术成功率。胃肠激素紊乱、炎症应激和病毒感染是小儿肠套叠发病的关键。血清胃泌素、胃动素都属于胃肠性激素,具有调控胃肠收缩作用,促使胃肠发生收缩和分节运动,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患儿肠套叠后,往往伴随着肠道局部缺血坏死、黏膜破坏、灌注损伤等多种胁迫反应,在这些情况下,白细胞具有自我保护的功能,并在各种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体内出现炎症时,白细胞的含量也会增加。在急性炎症、手术创伤后、组织损伤等疾病中,CRP能够活化补体,增强其对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将侵入体内的病原体微生物以及损伤、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全部杀死。PCT是一种可以被用来进行炎症反应的蛋白。应用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有利于降低肠内的炎症反应,温生理盐水还可以降低对肠黏膜的刺激性,降低胃肠道激素的分泌,从而降低机体应激损害,从而促进患儿康复[10]。由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复位时间、大便隐血消失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复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胃泌素、胃动素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CRP、PCT、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应用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有利于降低血清CRP、PCT水平,改善预后,提高复位成功率,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张龙,杨军,余世万,等.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对急性肠套叠患儿应激反应及胃肠激素的影响[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1,18(1):27-30.

[2] 杨龙华,杨琼,赵育军. 小儿肠套叠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后复发原因及治疗分析[J]. 妇儿健康导刊,2022,1(6):71-74.

[3] 胡蕾,叶显俊,朱宇飞,等. 超声引导下小儿原发性肠套叠水压灌肠治疗成功后复套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20,22(8):596-599.

[4] 曹献云,李功祥,叶琼玉. 用超声技术诊断小儿肠套叠及用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疗法治疗该病的效果[J]. 当代医药论丛,2022,20(2):95-98.

[5] 李欢,汪昕,杨虎,等. 水压灌肠与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原发性肠套叠单中心949例回顾性研究[J].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23,22(10):988-991.

[6] 王坤,李亚萍,朱永亮.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与X线监视下空气灌肠对小儿肠套叠的疗效比较[J].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5):4629-4632.

[7] 胡蕾,叶显俊,朱宇飞,等.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后复发危险因素[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20,17(8):484-488.

[8] 余凤,毛伟豪,蒋双兰,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及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的临床价值分析[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0,29(6):1111-1113.

[9] 杨引洪,康秋香,尹春林,等.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结合手法按摩复位治疗肠套叠的临床价值探讨[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23):3781-3782.

[10] 王海水,王艾,王瑞云,等. 彩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效果[J]. 妇儿健康导刊,2023,2(2):64-6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