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总结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
摘要
关键词
救亡图存;历史周期率;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
正文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新时代的理论张力”(项目编号:21FKSB053)和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教改研究项目“政治经济学类课程群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原文发表于《人民论坛》2022年第9月下期。
1 引言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段历史,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多种方式的救亡图存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这些探索一次一次的失败,说明当时的中国需要新的思想引领革命。中国共产党登上政治舞台后,成功的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美好生活。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常怀远虑、居安思危。在古代国家或文明的建立初期,往往会迎来一段繁荣昌盛的时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权可能会逐渐变得自满和骄傲,忽视了内外部的问题。一旦政权稳定,往往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内部的腐败和权力斗争可能削弱政府的效能,社会阶层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可能激化,经济可能遇到困难,失去动力。同时,外部的压力和侵略可能威胁到国家的安全。中国共产党经历了百年历史仍然永葆青春,其关键在于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视问题,修正错误,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长期执政的有效保障。
2 近代中国救亡图存中的艰难探索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清朝时,经历了康乾盛世,却未能逃离历史周期的循环。这说明,在繁荣中的自满和骄傲,闭关锁国,使中国与世界渐行渐远,最终导致了衰落。马克思于30岁时从德国移民到英国,恰逢第一次鸦片战争,这可谓见证了中英战争。1858年,马克思40岁,专攻研究中英鸦片战争及贸易史,为全球经济史研究奠定基础。
欧洲近现代国家于16至17世纪兴起,经济快速增长。奴隶贸易与原始积累息息相关,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对土著居民的剿灭、奴役以及对东印度展开的征服与掠夺,甚至非洲沦为猎获黑人的商业场所,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初显端倪。这些情景构成了原始积累的核心。[2]奴隶制工业也在工业革命中占据要位。
西方殖民主义者不仅抢夺资源,还在全球范围内垄断市场。例如,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东印度拥有政治统治权,还独家垄断茶叶和对中国的贸易,以及欧洲运输业务。他们甚至垄断印度内陆贸易,操纵盐、鸦片、槟榔等商品的价格,任意剥削印度人。此类贸易使得财富迅速积聚,如春雨后的花朵一般茁壮成长,原始积累由此展开。[3]
1858年,正值咸丰八年,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俄、美纷纷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与此同时,邻国日本也开始走向“武力扩张,以战争促发展”的道路。1860年,八国联军焚毁圆明园,帝国主义的入侵使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一情况唤醒人们,各种救国尝试轮番登场,但无一成功,直至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才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初现。
3 以人民为中心的党风廉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在全球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在如此巨大困境下,快速崛起并实现伟大复兴,这最终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45年,在庆祝抗日战争伟大胜利时,毛泽东同志强调:“我们宁肯将困难想象得更多一些。有些同志不愿意过多考虑困难,但困难是现实,必须承认存在多少就承认多少,不能采取‘不承认主义’。我们要承认困难,分析困难,与困难作斗争。”[4]这表现出领导者深思熟虑、居安思危的决策能力。
同年7月,毛泽东在与黄炎培等人会晤时提到,唯有通过人民的监督,才能打破历史周期律。1949年6月30日,新中国成立之际,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强调了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性。1950年5月,应对全国胜利后出现的骄傲自满问题,党全面展开整风运动。1951年12月,对刘青山、张子善等典型案件进行调查,无论功绩与职位,一视同仁,严加惩处。这确保了党的纯洁性,为建国初期党风廉政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党是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既增强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意识,也让人民深刻理解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战略安排和政策制定,形成坚守以人民至上价值追求的实践倒逼机制。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员本领,提高他们分析和运用历史规律的能力,增强防微杜渐的免疫力,构建自觉引领型历史主体的保健机制。党的自我革命措施剔除痼疾,强化党的体魄,激发和释放党员干部自我修炼、自我锤炼、自我提升的动力,构建自觉引领型历史主体的抗衰机制。引领历史发展是神圣且艰巨的使命,没有永不消逝的青春活力,自觉引领型主体难以长久地担负引领历史发展和把握历史主动的责任。持续深入推进自我革命,防微杜渐、清除毛病,方能克服因循守旧,永葆引领历史发展的青春活力。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党的领导,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战略,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将权力放置于制度的约束之下。从党的十八大开始,至2022年4月底,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438.8万件,涉及470.9万人。2020年底,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95.8%的民众对全面从严治党、制止腐败充满信心,较2012年提升16.5个百分点。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容易使人得意忘形,导致忽视危险存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必须团结引领人民,不断充满热情和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7月对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全面从严治党将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也将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呼吁全党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他指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失去革命精神。昨天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荣光并不意味着未来能够永远辉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强调大规模巡视工作的严肃开展,认真寻找所有可能存在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斗争精神一直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红色基因,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政治品质。积极应对挑战,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继续向前发展。增强担当精神,摒弃贪图安逸、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引导中国人民、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美好生活的途径。新时代的伟大事业必须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4 面对国际未有之大变局如何通过战略思维实现自我革命
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发展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略思维。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指出,领导干部在思考问题、作决策时,应当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将地方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5]
在党的二十大之际,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疫情交织,还要迎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及许多不确定因素。马克思指出:“一个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和任何在内容上是正当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有着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6]在他看来,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精神状态的呼声。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爆发,外部环境不稳定。对此,我们需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保持稳定,努力推进中华文明复兴,坚守独立自主,确保中华文明的延续。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时,我们选择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时代十年间,面对中美贸易摩擦,中国保持稳定,不受制裁。我们必须围绕自己设定的目标,高效执行,以应对外部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特征:“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有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中华民族要坚定自信,不信邪,不惧压力,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习近平总书记呼吁,“欲事立,须是心立。”只有心有定力,才能防止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轮番来袭。在新时代,我们依然需要推进自我革命,加强法治建设,反腐工作必须依法进行,维护党的制度建设。中国的法律体系在不断完善,但仍有改进的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呼吁逐步废除死刑。
5 结语
要探索出一条能够实现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的道路。面对这样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在《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中指出:“最重要的,还是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壮大我们的综合国力,不断改善我们人民的生活,不断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不断为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5]强化党内监督,立足于小,立足于早的进行约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错误。我们党教育我们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回避问题,真抓实干,不急功近利,“办好自己的事”,使我们党越来越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来越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越来越好。总结我国历代王朝的兴衰,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能够长期执政,源自于敢于自我革命的决心。要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居安思危,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把学习和教育融入日常。“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党中央权威,全党都必须自觉维护,并具体体现到自己的全部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樊得智.机关党建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22,187.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5.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771.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2105.
[5].习近平: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J].支部建设,2020(32):4-5.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
[7]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05):1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