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与审计监督相融合的机制构建与实践探索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姜楠

沈阳工业大学,辽宁沈阳 110870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党建工作与审计监督相融合的机制构建与实践探索,旨在揭示两者融合对提升组织治理水平的重要性和实用性。通过分析党建与审计监督的理论基础,本文阐述了融合的必要性与意义,构建了相应的机制,包括组织领导机制、工作协调机制及质量控制和反馈机制,并通过具体实践活动展示了融合的实施路径。同时,面对资源限制、制度不匹配及人员能力不足等挑战,本文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最后,文章展望了党建与审计监督融合的未来发展方向,强调了制度创新、技术应用、案例研究与国际经验借鉴的重要性。通过对党建与审计监督融合的深入分析,本文为提升组织治理水平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党建工作;审计监督;治理水平;机制构建;实践探索

正文

引言

在当今社会,党建工作与审计监督的有效融合成为加强和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党建工作作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活动,对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审计监督作为一种重要的监督手段,对于保障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预防和控制风险、提高治理质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实践中,如何将党建工作与审计监督有效融合,形成互促互进的良性机制,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和实践验证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索党建工作与审计监督相融合的机制构建与实践路径,通过分析现有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结合具体案例,提出融合策略和实施建议,以期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治理效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 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1.1 党建工作的基本理论

党建工作,指的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不断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包括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它的核心内容是保持和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建工作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经历了从简单的组织建设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多阶段发展。在国家治理和企业管理中,党建工作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它不仅关乎党的生存和发展,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1.2 审计监督的基本理论

审计监督则是指通过审计机关对财务收支、经济责任和管理活动等进行检查和监督,以保证财经法规和政策的实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预防和查找经济活动中的错误和违法行为。审计监督的特点包括独立性、权威性和专业性,它在公共管理和企业治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审计监督可以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的领导水平,保障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得到有效执行,是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

1.3 党建与审计监督融合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党建与审计监督融合的研究逐渐受到学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了党建工作和审计监督相结合的路径和效果,提出了许多富有洞见的观点和建议。例如,一些研究指出,通过将党建工作的要求融入审计监督的全过程,可以有效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进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然而,现有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融合机制的具体构建和实践应用研究不足,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和深入的案例分析。因此,深入探索党建与审计监督融合的更有效机制,对于提高党建和审计监督的实际成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党建工作与审计监督融合的必要性与意义

2.1 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通过审计监督加强党的建设工作,可以显著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审计监督为党建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评估和监督手段,通过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经济活动、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党建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促进党组织自我完善和提高。同时,审计结果的反馈也为党建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有助于党组织根据自身实际,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从而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2.2 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管理效率

党建工作与审计监督相结合,能够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资源和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审计监督通过对财务和经济活动的检查,可以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防止资源的浪费和滥用。同时,将党建要求融入审计监督中,可以确保党组织在资源配置和管理决策中发挥领导和指导作用,促进资源配置的公正性和科学性。这种做法有助于提升组织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

2.3 防范风险和提升治理能力

将党建工作与审计监督有效结合,对于增强组织对风险的预警和防控能力,提升治理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审计监督能够通过深入的财务审查和管理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和管理缺陷,为组织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提供依据。同时,党建工作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可以确保审计建议得到有效执行,增强组织内部的规范管理和自我监督能力。此外,通过党建和审计监督的融合,可以形成一种全面的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有效提升组织的整体治理水平,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3 党建工作与审计监督相融合的机制构建

3.1 组织领导机制

建立一个由党组织领导的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是实现党建与审计监督融合的第一步。这个领导小组应由党的高级领导人员和审计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确保党建工作和审计监督双方都有足够的代表性和决策权。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融合策略、监督执行进度、评估融合效果等。工作流程则涉及从策略制定到具体实施的每一步,包括审计项目的选择、执行、结果评估以及反馈和改进措施的制定。这样的组织领导机制能够保证党建与审计监督融合的方向和质量,实现双方资源和信息的有效整合。

3.2 工作协调机制

党建与审计监督融合的工作协调机制包括内部信息共享、定期工作会议和联合审计检查等。内部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党建和审计监督之间的信息流通畅通无阻,有助于提升决策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通过定期举行工作会议,可以及时讨论和解决融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最佳实践,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合作。联合审计检查则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手段,通过党建工作人员和审计人员的共同参与,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评估党建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也提高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3 质量控制和反馈机制

为了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建立审计质量控制和反馈机制是必不可少的。这一机制包括对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审计活动符合既定的标准和要求。审计结果的反馈环节则要求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将这些反馈及时传达给相关的党建和管理人员。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还可以确保党建活动能够根据审计反馈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从而实现党建与审计监督的良性互动和共同提升。

4 党建与审计监督融合的实践活动

4.1 党建引领下的审计项目设计

在党建引领下设计审计项目,首先需要明确项目的选择标准和目标设定,确保审计工作与党建工作的目标相互对应、相互支持。假设有一个审计项目,旨在评估某地区公共资源分配的效率和公正性。项目的选择受到了党组织关于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公正性的指导思想的启发。项目目标设定为:揭示资源配置中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促进资源公平有效分配。实施方案包括:组织专业审计团队,采集和分析数据,开展实地调研,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交流,最后形成审计报告并提出建议。

4.2 审计过程中的党建活动

在审计过程中开展党建活动,是增强审计团队凝聚力和提升审计质量的有效途径。例如,可以在审计团队中定期举办党课教育,强化团队成员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感;组织主题党日活动,围绕忠诚履职、廉洁自律等主题开展讨论,增强团队的纪律性和团结性。通过这些党建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还能促进团队内部的沟通和协作,为高质量完成审计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4.3 审计结果的党建价值转化

将审计结果转化为党建工作的改进措施,是实现党建与审计监督融合的重要环节。通过案例分享和经验总结,可以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成功经验广泛传播,促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从审计结果中汲取教训,不断优化工作方法和提升工作效率。例如,假设审计发现某单位在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党组织可以针对这一问题组织专题学习,明确责任,制定整改措施,并在全党范围内推广成功的管理和监督经验。此外,还可以根据审计结果优化相关的党建和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通过党建引领下的审计项目设计、审计过程中的党建活动以及审计结果的党建价值转化,党建与审计监督融合的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对党建工作和审计监督相互促进作用的理解,还具体推动了党建和审计工作的深度融合和相互提升。这些实践活动展示了党建与审计监督融合的具体路径和方法,对于提升党组织的建设质量和审计工作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5 党建与审计监督融合的挑战与对策

在实现党建工作与审计监督融合的过程中,主要面临资源限制、制度不匹配以及人员能力不足等挑战。资源限制体现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有限性上,这直接影响到融合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制度不匹配问题则表现为现有的政策法规未能完全适应融合的需要,导致实施过程中出现摩擦和障碍。人员能力不足主要是指参与融合的人员在专业知识或党建工作理解上存在差距,这影响到融合效果的发挥。

应对这些挑战,首先需要加强制度建设,通过顶层设计构建支持党建与审计监督融合的制度框架。修订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确保两者融合有法律基础和制度保障,以减少制度间的冲突。其次,优化资源配置是解决资源限制问题的关键。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比如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避免资源的重复投入和浪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最后,提升人员能力对于解决人员能力不足问题至关重要。组织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加强实践操作指导,提高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党建工作的理解能力。通过这些策略,可以有效应对党建与审计监督融合过程中的挑战,推动两者的有效融合,实现互促共进。

加强交流与合作也是克服挑战的有效手段。建立党建与审计监督融合的交流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不仅能提升融合过程的透明度和协同性,还能促进人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成长,共同推动党建与审计监督工作的深度融合。通过系统的策略和措施,党建与审计监督的融合将更加顺畅,有效地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和审计监督的效能,为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和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6 结论与展望

6.1研究总结

本研究显示,通过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工作协调机制和质量控制反馈机制,党建与审计监督的融合能够更为有效地发挥作用。实践活动如党建引领下的审计项目设计、审计过程中的党建活动以及审计结果的党建价值转化等,都是实现融合目标的具体路径。面对资源限制、制度不匹配和人员能力不足等挑战,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人员能力等对策,可以有效地推进党建与审计监督的深度融合。

6.2展望未来发展

展望未来,党建与审计监督融合的工作展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预示着未来研究将在多个方向上进一步深化。这包括探索更加灵活有效的制度框架以适应融合的新要求,研究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融合的效率和效果,开展具体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以深化对融合实践的理解,以及考察和借鉴国际上在类似领域的成功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治理环境的变化,党建与审计监督融合的理论与实践预期会不断进步和深化。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党建与审计监督相融合的工作机制将逐渐成熟完善,从而为提升组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郭思璐.审计监督融合对党建工作保障升级作用的探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5):101-103.DOI:10.16145/j.cnki.cn23-1531/z.2022.05.020.

[2]金蓓莉.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审计业务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1,(02):30-32.

[3]孙宗练,陶文娟.新时代基层审计机关加强党建工作的思考[J].审计月刊,2018,(11):22-23.DOI:10.15882/j.cnki.sjyk.2018.11.00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