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与对策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王硕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摘要

目的:通过目标性监测分析,全面了解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3年9月的医院感染病患者532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针对高危人群和高发感染部位的目标性监测。收集ICU患者医院感染的数据,以ASIS调整法对感染率进行调整,并比较不同操作方式的感染率。结果:在ASIS调整前,ICU患者医院感染率高达35.14%,调整后显著降至8.76%(P<0.05);对不同操作方式进行比较,呼吸机使用的感染率最高(36.15%),而动静脉插管(7.93%)和留置导尿管(5.05%)的感染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目标性监测在医院感染防控中具有明显的效果,ASIS调整提高了监测的精准性,有助于更好地反映实际感染风险,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对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正文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重症监护室(ICU)作为医院中关注度较高的领域之一,其所面临的医院感染问题日益显著。重症监护患者由于病情较重,常需接受多种侵入性治疗,使得其感染的风险明显升高。医院感染,作为一种获得性感染,源自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其控制涉及多个因素,尤其是与患者免疫力低下和免疫功能受损密切相关。老年人、婴幼儿、恶性肿瘤患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群更是面临着医院感染的威胁。为了有效防控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在这一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测,能够及早发现病情变化,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实质性的数据支持。基于此,本研究对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进行目标性监测的意义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可行的对策。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开展前已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选取20232月至20239医院感染病患者53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目标性监测,其中,男264例,女268例,年龄20.470.3岁,平均年龄(47.53.7)岁。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 监测方法

(1)患者信息记录ICU患者的详细信息进行记录和监测包括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基础疾病、手术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等相关信息。

(2)实时监测与追踪:通过专职护士或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实时监测,对ICU患者进行连续追踪,包括其在ICU的入住情况以及转出后的随诊建立感染与患者病情之间的关联。

(3)医院感染等级评定:当监测到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后,进行病情的等级评定。

(4)ASIS调整法的运用:通过ASIS调整法,根据监测结果采取对应的措施,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的概率涉及到调整医疗操作方式、优化护理流程,以及加强患者免疫支持等方面。

(5)定期分析与反馈: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监测和审核感染病例,为医疗团队提供依据。

1.3 监测指标

(1)感染率

总体感染率:应用百分比表示感染率,即感染次数/患者例数×100%

日感染率计算:使用每千例患者数(‰)表示日感染率,即感染次数/日住ICU数×1000‰。

泌尿道感染率计算:使用每千尿道插管例数(‰)表示泌尿道感染率,即尿道感染次数/日尿道插管例数×1000‰。

动脉插管感染率计算:使用每千动脉插管数(‰)表示动脉插管感染率,即动脉插管感染次数/日动脉插管数×1000‰。

呼吸机感染率计算:使用每千用呼吸机例数(‰)表示呼吸机感染率,即呼吸机肺部感染次数/日使用呼吸机例数×1000‰。

(2) ASIS调整法:对ICU患者进行ASIS评分,计算各个等级的总分数值与同一期患者总数的比值,得出ASIS评分值。调整日发病率 = 患者医院感染率 / ASIS评分值。

1.4 标本采集

使用抗菌类药物采集标本,若患者已通过药物则12 h换药物种类前采集。采集后,立即送往检查部门进行检查分析,并进行定量、定性实验,鉴定细菌种类,行药敏试验。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25.0进行数据分析,以t检验来进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患者感染率调整情况

ASIS调整前,532例患者中有59例出现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1.09%。这些感染共发生了123次,对应感染率为23.12%。考虑到ICU日数为3859日,最终其日医院感染率为35.14%P<0.05),呈现显著的高发趋势。而在ASIS调整后,532例患者中出现了26例感染,感染率降至4.89%。这些感染总计发生了52次,对应感染率为9.78%。经过调整后的日医院感染率为8.76%P<0.05),相较于调整前显著降低。

1  患者感染率调整比较[n(%)]

项目

n

感染例数

感染次数

ICU日数

日感染率

调整前

532

59(11.09)

123(23.12)

3859

35.14

调整后

532

26(4.89)

52(9.78)

3859

8.76%

t


5.541

6.211


8.014

P


<0.05

<0.05


<0.05

2.2  3种操作日感染率

经过调整后,共有1422例次使用呼吸机,感染发生514次,感染率为36.15%共有1601例次使用动静脉插管,感染发生127次,感染率为7.93%共有2019例次使用留置导尿管,感染发生102次,感染率为5.05%

2.3  标本检查

G-杆菌共有69例患者感染,占感染总数的55.65%G+杆菌共有24例患者感染,占感染总数的19.35%;真菌共有31例患者感染,占感染总数的25.00%

讨论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重症监护室(ICU)作为医院中关注度较高的领域,其所面临的医院感染问题备受关注。研究结果显示,在ASIS调整前,ICU患者的医院感染率较高(35.14%),呈现显著的高发趋势这提示了医院感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ASIS调整后,感染率显著降低至8.76%,证明了目标性监测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有效性说明调整提高监测的精准性,更好地反映实际感染风险,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对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此外,对不同操作方式的感染率进行比较显示,呼吸机使用的感染率最高(36.15%),而动静脉插管(7.93%)和留置导尿管(5.05%)的感染率相对较低这为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中选择和调整侵入性治疗方式提供了指导,以降低患者感染的风险。最后,在感染细菌的分析中发现,G-杆菌占据主导地位(55.65%),其感染率为。这提示了在感染防控中需要特别关注G-杆菌,采取有针对性的抗感染措施。

综上所述,通过目标性监测,能够更全面、准确地了解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并为防控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在未来的工作中,应进一步优化监测方案,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以提高感染防控的效果,确保重症监护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参考文献:

[1] 赵凤云.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护理对策分析[J].健康必读 2021(14).

[2] 江淑芳,张丽伟,冯诚怿等.重症监护病房近13年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3(11).

[3] 王秋亚,明帅.某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结果分析[J].临床医学,2023(0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