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开展老年游学活动的机遇、问题及对策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杨桂美 武珍

(安徽开放大学 安徽老年教育研究院,合肥 230022)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能够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和文化交流的老年游学正在成为当前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践行积极老龄观、发展银发经济、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老年游学现状,梳理安徽文化旅游资源,尝试探索文化输出与老年游学融合发展的路径,针对老年游学当下面临的发展困境,从保障体系、部门联动、导师队伍、课程设计等方面提出对策,旨在促进老年游学规范化建设和老年教育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文旅融合 老年游学 老年教育 高质量发展

正文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高校助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模式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3AH051135);安徽开放大学老年远程教育研究团队(2022KYTD01)

中图分类号: G77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趋势,体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中国人口总数达14.12亿,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18.7%(2.64亿),65岁及以上占13.5%(1.91亿)。这表明中国人口老龄化特征显著: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程度深。为应对这一趋势,《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了养教结合新模式,强调整合教育、文化、养老资源,开办老年教育机构。

“十四五”期间,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经济结构转型和消费升级的关键纽带。老年教育的发展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推动老年教育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成为必然。通过发展老年康养游学和游学基地,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老年教育的发展优势。老年游学不仅是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养教”融合水平与质量的有效途径,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造学习型社会、推动银发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具有积极作用。研究旨在为老年游学的模式和机制提供借鉴和参考,以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1 我国老年游学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老年游学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萌芽、探索和发展。游学是结合旅游体验和教育学习的传统方式,其在中国春秋时期已有盛行。现代的老年游学主要强调以老年人为活动主体,国际上老年游学活动较早出现,如美国的老年游学营(Elderhostel)是世界最早也是最大的老年游学机构,采取“老年旅游+教育”模式,聘请专家传授知识,实现老年教育和旅游的融合。

中国老年游学起步较晚,2013年国际老年大学协会暨老年教育论坛上首次提出“老年游学”概念,后逐渐在老年大学中实践并兴起。例如,国家开放大学的“看江山”主题游学活动和山东老年大学的“第四课堂”等,通过教学游、展演游、境外文化交流等形式组织多批游学活动。中国知网的检索结果显示,“老年游学+研究”为关键词的41篇文章中,14篇具有理论价值的文章均发表于2020年以后。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高校和社区也积极参与老年游学的实践,高校依托自身优势创建特色老年游学品牌,社区老年教育则创新模式,提高养教融合水平。老年游学的深入发展还包括红色文化、古村落文化、水文化和白族文化的融入,为老年游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如成都的“水文化游学”、苏州的“蚕桑文化游学”、上海的“人文行走”等活动已成为知名品牌。

2 文旅融合背景下安徽开展老年游学项目面临的机遇

文旅融合是文化与旅游产业之间相互渗透、交叉融合的过程,它打破了传统产业边界,形成了新的共生体现象。自2009年中国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这一理念逐渐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标志着文旅融合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到了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更是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表明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不仅能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还能推动两大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文旅融合为老年游学活动带来了新的机遇。老年游学,即以老年人为对象的教育旅游方式,强调终身学习。随着老年教育政策的不断完善,如《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老年游学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教育内容。这些政策不仅推动了老年教育的发展,还促进了养老与旅游的一体化。老年游学集养老、旅游、教育于一体,符合当前文旅融合的趋势。它不仅作为老年教育的一种形式,而且在内容、形式、学习场所等方面与传统模式有所不同。

老年游学的需求日益增长,老年旅游市场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增长点。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大学学员,对深度游、体验游、文化游等活动充满兴趣,希望将学习成果融入游学活动中,同时通过游学获取更多知识,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目标。老年游学活动不仅是民心所向,也是大势所趋,成为老年人的期待和需求。

综上所述,文旅融合不仅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也为老年教育,尤其是老年游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种融合促进了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相互增益和高质量发展,同时满足了老年人对于教育和旅游的需求。

3 安徽省开展老年游学的优势条件

截至2022年底,安徽省在老年教育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该省教育厅和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发布了《安徽省“十四五”老年教育发展规划》,在其中强调探索老年教育与相关产业的联动新模式,推动养教结合和康养游学。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老年游学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在长江、淮河中下游,位于长江三角洲的腹地,拥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省内有574家A级景区,包括11家5A级景区,如黄山、九华山等,以及7条红色旅游线路。这些资源为老年游学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例如,九华山老年大学就利用这些景区资源,推出了“游学养旅居享老”模式,丰富了养老模式,满足了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在人文环境方面,安徽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流域各自展现了独特的人文发展脉络。安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繁昌洞、环巢湖、水阳江流域的旧石器文化遗产,以及皖江文化区、淮河文化区、徽州文化区等。这些文化资源为老年游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有助于老年学员加深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安徽省老年教育的体制也为老年游学提供了支持。自1984年第一所老年大学成立以来,安徽省老年教育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创新实践出“三位一体”的老年教育新模式。目前,安徽省已建立了省、市、县(区)、乡镇、村(居)五级老年教育网络,共有老年大学(学校)15624所,在校学员超174万人。这种纵向的教育网络不仅实现了老年教育的全覆盖,也为老年游学的推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 文旅融合背景下安徽省开展老年游学的实施路径

在当前的历史背景下,老年游学作为一种满足老年人旅游和学习需求的方式,不仅提升了老年学员的社会价值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成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依托安徽省丰富的本土文化和旅游资源,老年游学项目的实施和老年游学基地的建立,不仅促进了文化和旅游的共赢,也对老年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4.1生态文化老年游学

安徽省内乡村的优越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为老年游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结合地方特色,开发以“徽风晥韵”为主题的游学课程和基地,可以让老年学员在游学中享受生态之美,愉悦身心。

4.2考古学文化老年游学

考古学文化是一座丰富的文化矿藏,通过加强对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的开发与利用,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是实现文物和遗产“活化”的重要途径。老年人在参与博物馆或遗址公园游学中,能够加深对中华文明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

4.3红色文化老年游学

利用安徽大别山区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展红色文化老年游学,有助于老年学员传承红色基因、引导社会尤其是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的融入对于老年教育资源、红色基因传承乃至乡村振兴都至关重要。

4.4古村落文化老年游学

安徽省的古村落资源丰富,如西递、宏村和呈坎等,为老年游学提供了富有内涵的学习资源。老年人在了解古村落文化的同时,还能体验性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民族文化的探寻和文化自信的树立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来看,安徽省的生态文化、考古学文化、红色文化和古村落文化为老年游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满足了老年人的学习和旅游需求,也为“文化+旅游+养老”等多元发展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有效路径,有助于实现安徽省文旅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

5 安徽开展老年游学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老年游学作为新兴崛起、有待发展的创新教育模式,相关理论研究付之阙如,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保障体制不健全管理定位不明、游学导师匮乏、课程体系缺失等问题,如何让老年游学为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增效赋能,使其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5.1构建管理保障体制,确保游学顺利开展

为确保安徽老年游学的顺利开展,需建立有效的管理保障体系。首先,应进行顶层设计,明确老年游学的定位,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由安徽老年大学协会指导,为老年大学提供政策支持。其次,强化区域组织,利用各地自然、人文、历史资源,打造适合老年大学学员的游学点,并推出优惠项目。此外,构建多部门合作机制,共享资源,上下联动宣传,建立老年游学基地,推介游学产品。

5.2建设专业的优质导师队伍,架起游学间高质量桥梁

专业优质的导师队伍对老年游学至关重要。应建立游学导师资格认证制度和评估体系,筛选专业化的导师队伍。同时,高校应加强专业导师人才培养,针对老年游学和中小学研学需求。此外,对在职游学导师进行培训和考核,建立评价机制,确保游学专业化,并吸纳相关退休专家等加入导师团队,增强专业力量。

5.3优化游学课程设计,打造游学精品课程

优化游学课程设计至关重要。传统旅游产品往往缺乏文化内涵,未达到游学的目的。依托安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可以设计不同特色的游学主题路线,如康养、激情岁月、乡愁和文化篇章,涵盖黄山、九华山等度假资源,红色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古村落民俗资源,以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

5.4加强理论研究,指导游学实践

目前,开展理论研究是老年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老年游学作为老年大学的第四课堂,在教育领域和旅游领域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国内对于老年游学的理论研究较为零星、稀少,缺乏对游学课程内涵及建构等问题的深度研究,因此,完善游学的理论基础,为老年游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是未来很长时间内的一个方向。

总之,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游学活动满足了老年人终身学习的需求,较好地实现了游学相长,也越来越受到老年人的欢迎,可以预知,老年游学将会成为一种崭新的学习和养老方式。梳理安徽本体文化旅游资源现状,根据当前文化旅游融合的契机,建议开展省内生态文化、考古学文化、红色文化、古村落文化等老年游学,并建设相应的老年游学基地,且从管理体制、导师队伍、课程设计理论研究等方面提出文旅融合背景下开展老年游学的对策,对当前安徽省老年大学(学校)进一步开展好老年游学活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EB/OL].[2023-04-23]. http://www.stats.gov.cn/sj/zxfb/202302/t20230203_1901080.html

[2] 景圣琪, 高洪波,马素萍, 老年教育“养教”结合游学项目实施路径研究[J].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02): 第1-4页.

[3] 高静娟、陈舟驰, 红色资源融入老年游学的实践探索——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J].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21. 34(05): 第73-78页.

[4] 奉美凤, 余大生与马林, 文旅融合背景下古村落文化与老年游学的关系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 5(22): 第166-169页.

[5] 刁兴园, 市民游学:社区教育体验式学习新载体——基于成都市民游学项目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 终身教育研究, 2018.29(1):第32-37页.

[6] 陈兵建. 文旅融合背景下甘肃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J]. 萍乡学院学报,2019, 36(2): 34-38+42页.

[7] 刘清圆. 老年游学: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J].当代继续教育,2020,38(04): 第41-47页.

[8] 张晓林. 关于推进老年游学的几点意见——在老年游学与老年教育研讨会上的讲话[J].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9,(06).

[9] 叶忠海.老年教育学通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