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加按摩导引在骨科关节镜术后尿潴留的护理观察
摘要
关键词
穴位注射;按摩导引;运动损伤;尿潴留
正文
运动损伤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任何年龄段的人群都存在风险,运动损伤的定义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们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情况,且损伤的部位与运动项目等有着直接性的关系,例如:体操运动员容易损伤腕部、肩部、腰部;短跑、长跑运动员容易损伤脚踝、拉伤;网球运动员等容易损伤肘部等,造成损伤的原因有:训练水平不达标、机体素质较差、姿势不正确、运动前准备不充分等[1]。运动损伤临床表现有擦伤、扭伤、挫伤、脱臼,严重时可能发生骨折,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等带来严重的影响,导致生活质量被降低[2]。关节镜术是采用的治疗手段,但术后尿潴留是常见的并发症,若不能够及时干预,可能会对膀胱造成损伤,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影响患者术后预后效果,延迟住院时长[3]。临床会采取听流水声、腹部按摩等方式诱导患者排尿,但效果欠佳。有学者研究表明:穴位注射加按摩导引能够有效缓解术后尿潴留情况[4]。因此,本文对运动损伤的术后患者采用穴位注射加按摩导引护理尿潴留的效果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3年1月-2023年9月,我院关节科收治的运动损伤患者中,随机挑选60例术后尿潴留的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30,常规诱导护理)和实验组(n=30,穴位注射+按摩导引),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差异(P>0.05),存在比较意义,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
组别 | 例数 | 性别(例) | 平均年龄(岁)
| 平均病程(d)
| |
男 | 女 | ||||
对照组 | 30 | 18 | 12 | 38.52±3.58 | 6.15±1.78 |
实验组 | 30 | 19 | 11 | 38.55±3.62 | 6.10±1.72 |
X2/t | 0.071 | 0.032 | 0.111 | ||
P | 0.791 | 0.974 | 0.912 |
纳入标准:(1)全部患者经过诊断符合运动损伤标准;(2)患者具有手术指征;(3)年龄22-66岁,病程5-7d;(4)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订相关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患者意识模糊或患有精神类疾病史;(2)存在其他恶性肿瘤疾病;(3)无法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4)拒不配合护理人员。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术前协助患者完善手术常规检查,做好宣教工作。术后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遵医嘱采取用药措施。针对术后出现尿潴留的患者采用热敷、听流动水等方式诱导排尿,具体步骤:①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毛巾放于温度适宜的温水中浸湿,拧干多余的水分放于患者膀胱部位进行热敷,询问患者舒适度,热敷30分钟。②将水龙头打开,让患者听流动水的声音,并适当使用温水刺激患者私密部位,起到诱导排尿的效果。
实验组采用穴位注射+按摩导引干预。穴位注射步骤: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取仰卧位,选择相应的穴位足三里,使用1ml无菌注射器抽取新斯的明1mg,生产厂家来自上海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批号为国药准字 H31021570,规格为1 ml:0.5 mg。护理人员对穴位展开常规消毒,将装满药液的注射器刺入相应的穴位,进针后询问患者感受,当患者出现酸麻胀痛感时,回抽注射器,观察有无回血,注射0.5mg的药液,拔针后按压穿刺点数秒钟。按摩导引步骤: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保持放松的状态,右手食、中、无名指伸直并拢,从前正中线剑突下划至耻骨联合上缘中极穴按摩数次,采用掌法顺时针按揉患者小腹部穴位,使用指揉的方法刺激脐中、气海穴等穴位,关元穴采用点按的方式刺激,尽量向内向下缓慢用力,持续数分钟,一般患者会有尿意或者排尿,待排尽后终止点按。护理:因疼痛感强烈以及对骨折情况的未知,使得患者易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情绪。护理人员为了缓解患者心理情绪需要及时告知患者病情,能够解除患者恐惧等心理,能够提高患者配合护理计划的实施。术后,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护理人员通过例举成功案例等方式,以及与家属共同使用激励的语句,鼓励患者,能够提高患者自信心。
1.3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术后尿潴留干预效果。根据疗效标准[5];治愈:患者接受数次护理干预后,能够自行排尿,并且排尿通畅,无困难,向公众症状消失。有效:干预数次后,可自行排尿,但排尿过程中存在困难,不能够一次性排空。无效:经过干预后,患者相关症状未得到改善。
(2)观察患者不良情绪在护理前后的变化情况;使用焦虑自评表[6]、抑郁自评量表[7]对患者心理情绪状况进行评分。焦虑评分的分界值为50分,抑郁分界值为53分,焦虑、抑郁程度越重,分数值越高,异则反之。
(3)评估护理前、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8],该量表具体评分分布如下:卫生情况、合理饮食、康复训练及生活自理能力等4个维度评分,各分值100分,分值越高则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х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患者干预效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发现,实验组患者尿潴留干预效果更佳(P<0.05),见表2。
表2 干预效果对比(例)
组别 | n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 | 30 | 16 | 6 | 8 | 22(73.33) |
实验组 | 30 | 25 | 3 | 2 | 28(93.33) |
х2 | - | - | - | - | 4.32 |
P | - | - | - | - | 0.038 |
2.2心理情绪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心理压力情绪相接近(P>0.05),通过护理后,实验组心理情绪缓解更有效(P<0.05),见表3。
表3 心理情绪评分(分,±s)
组别 | n | 焦虑自评表 | 抑郁自评量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对照组 | 30 | 62.32±5.35 | 45.12±3.12 | 63.61±3.85 | 43.15±6.28 |
实验组 | 30 | 64.12±4.25 | 32.25±4.53 | 64.12±4.15 | 30.15±2.46 |
t | - | 1.443 | 12.816 | 0.493 | 10.557 |
P | - | 0.154 | <0.001 | 0.624 | <0.001 |
2.3两组护理前后SF-36评分
护理前组间SF-36评分对比无可比性(P>0.05),护理后实验组与参照组相比较高(P<0.05),见表4。
表4 护理前后SF-36评分(分,±s)
组别 | n | 卫生情况 | 合理饮食 | 运动功能 | 生活自理能力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对照组 | 30 | 68.37±11.52 | 82.56±12.54 | 72.54±12.67 | 83.52±12.64 | 76.21±11.39 | 84.34±12.63 | 79.68±12.25 | 86.14±13.08 |
实验组 | 30 | 69.54±11.59 | 93.41±13.62 | 72.68±12.71 | 92.37±13.89 | 76.85±11.67 | 91.68±13.25 | 80.52±12.74 | 95.29±14.51 |
t | - | 0.392 | 3.210 | 0.043 | 2.581 | 0.215 | 2.196 | 0.260 | 2.565 |
P | - | 0.696 | 0.002 | 0.966 | 0.012 | 0.831 | 0.032 | 0.796 | 0.013 |
3讨论
术后6-8h膀胱充盈,但尿液无法自行排出,该种现象被临床称为术后尿潴留。术后引起尿潴留的因素有很多,如麻醉药物反射影响、排尿反射受抑制的影响、切口疼痛引起膀胱、后尿道括约肌反射性痉挛,尿液过度潴留在膀胱内会使膀胱逼尿肌松弛,膀胱传导无力,使得尿液难以排出,进而出现尿潴留,会延迟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又因为尿道解剖学的特殊性、尿管留置等操作的影响,会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因此,需要采取高效、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9]。
穴位注射是针刺和药物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将针刺的机械作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穴位的开阖与传导作用相结合,对人体产生强烈的刺激,促使机体恢复功能性,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和目的。按摩导引指刺激穴位,可通过经络的感应传导作用于膀胱部位,发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整脏腑的功能。据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尿潴留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采用穴位注射+按摩导引可有效改善术后尿潴留情况。分析原因如下:穴位注射使用的药物是新斯的明,该种药物在临床属于抗胆碱酯酶类药物,使用注射器将药液经穴位注入人体内,能够起到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促使膀胱逼尿肌兴奋,目的是促进膀胱收缩,抑制尿道内括约肌,使得尿道口松弛,利于小便自通[10]。足三里穴是中医针灸学中的重要穴位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保健养生,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舒筋活络等功效。穴位注射通过刺激足三里调节肠道功能,可增强肠道肌肉收缩力促进肠管有节律的蠕动,故起到排便作用,且疗效显著。又因为腧穴、经络和药物作用相互协同,可达到快速兴奋膀胱逼尿肌,促进膀胱收缩,使得患者能够尽快恢复自主排尿。三焦与膀胱相通,且有着直接关系,按摩导引可打通任脉和肾经,增强三焦与膀胱的气化功能,使尿液排出。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腧穴,是足三阴经交会穴,具有健脾气,补肝肾的功效,能促进尿液运行及膀胱气化,可治疗泌尿系统各种疾病,对尿潴留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中医认为便秘的发生,与脾、胃、小肠、大肠、肺、肾等都有关系。气海穴对于身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按摩该穴能够治疗治疗妇科疾病、产后体虚、治疗男性疾病等,还能够起到强壮体质、温暖全身的效果。又因为气海穴位于肚脐下方,按摩该穴位能够促进肠胃蠕动,缓解肠胃紊乱问题,改善因肠胃紊乱引起的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疾病。按摩关元穴能够促进气机畅通,通过调理气机,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且还能够有效促进小肠的吸收功能,舒缓腹部不适,促进排便。足三里穴按摩可加强肠蠕动,大便在体内存留时间短,水分吸收少,使大便容易排出。两者联用可有效提高运动损伤患者的疗效。实验组患者心理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患者对手术存在一定的恐惧、害怕等心理,使得不良情绪出现,影响护理措施的配合度,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通过多种形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工作,能够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心理情绪,能够减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且为患者举多个成功案例,与家属共同激励患者,能够增强患者自信心,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能够促进护理计划更好的实施,能够促进病情的恢复。实验组患者生活在质量较对照组更优(P<0.05);原因在于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较为详细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护理人员更加全面的护理,按摩导引+穴位注射能够帮转疏通脏腑功能、疏通脉络,促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对运动损伤术后尿潴留患者采用按摩导引+穴位注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尿潴留,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萌,赵春华,曾连香,等. 热奄包联合耳穴埋豆护理预防骨科术后尿潴留的效果研究[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22,45(6):24-26,29.
[2] 田曼. 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5):101,104.
[3]龙学正. 中药复方热奄包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2):271-273.
[4] 毛亚娇,张广意,姚彦蓉,等. 我国穴位注射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文献计量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31):9-13.
[5]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75.
[6] 沈明娥. 中医护理对脊柱骨折术后尿潴留患者的效果观察[J]. 医药前沿,2021,11(5):154-155.
[7] 陈鹏典,周婵,宁艳,等. 温针灸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2019,16(3):144-146,154.
[8]欧丹阳,封月勤,陈延芳. 艾灸联合电脑中频治疗预防髋部骨折术后老年患者尿潴留的效果[J]. 广西医学,2022,44(10):1184-1186.
[9] 汪玲明,王林. 穴位艾灸加中药热敷治疗下肢骨折急性尿潴留54例[J]. 浙江中医杂志,2022,57(11):836.
[10] 蒋治莉,蔡飞燕,林星镇. 耳穴压豆联合腹部按摩对高龄骨折术后拔除尿管后预防尿潴留的护理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22,19(5):112-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