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
关键词
检验科;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处理对策
正文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auses of unqualified blood samples in the laboratory department. Methods: A total of 120 unqualified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Laboratory Department of Ximen Wangchu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 Haishu District, Ningbo from June 2020 to December 2022, and the unqualified blood samples in the laboratory department were checked and investigated by the professional person in charge through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and the problems of hemolysis, inaccurate labeling, coagulation and blood collection deviation of the specimens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Results: Among the 120 unqualified blood samples, 41 (34.17%) were due to hemolysis, 37 (30.83%) were due to inaccurate labeling, 24 (20%) were due to coagulation, and 18 (15%) were due to blood collection deviation. Conclusion: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unqualified blood samples of the laboratory department are hemolysis, inaccurate labeling, coagulation of specimens, and deviation of blood collection volume, and hospitals need to formulate complete blood specimen collection standards and sending procedures to provide guarantee for the quality of blood specimen collection. Collection personnel need to correct their work attitude, and improve their blood collection operation ability and work quality through corresponding work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In addition, regularly check the usability of relevant equipment,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between various departments, solicit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unqualified blood samples, and provide an effective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diseases.
【Keywords】Laboratory Section; blood samples; Reasons for non-conformity; Deal with countermeasures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医学检验技术也得到明显的提升,并且广泛实施于各大医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合格的血液标本是确保血液检验数据真实性、准确性的关键,其中包含标本采集、处理、运输等因素。若没有合格的血液标本则无法准确检验出患者的病情实际情况,医师也无法对患者进行正确疾病判断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严重降低患者的治疗疗效。该不良现象不仅容易错过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等,给患者和医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1]。一份合格具有检验意义的血液标本需要采集人员、医师、患者和检验人员共同努力,认真做好每个环节,处理好可能存在的不良因素,才可保证血液标本的合格性。社区医院每日需处理多量的血液标本,为患者疾病诊断、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但容易因采集不规范、标签不准确或采血量出现偏差等问题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使其无法获取正确的血液检验数据。在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下,对于血液检验数据准确性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成为热门话题之一[2]。鉴于此,为了提高血液检验数据真实性、准确性,为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宁波市海曙区西门望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对此展开研究,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集宁波市海曙区西门望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检验的120份不合格血液标本。120例不合格血液标本均由专业采血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获取,并由专人负责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往检验。
1.2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分析法,对检验科血液标本中不合格标本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由专业负责人进行核对和调查,寻找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且制定出针对性处理对策,提高血液标本质量,为后续工作提供保障。针对标本溶血、标签不准、标本凝血、采血量偏差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医院应制定完整的血液标本采集标准、送检流程等,定期进行工作培训与考核,为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工作标准和依据。采集人员需定期对采集血液标本所需医疗器材进行严格的清洁消毒工作,合理使用抗凝剂等物品等等。
1.3评价指标
通过严谨的核对和调查,统计分析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并制定出针对性处理对策,其中包括:标本溶血、标签不准、标本凝血、采血量偏差。
1.4 统计方法
将数据录入至Excel,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以n、%表示。
2结果
在120例不合格血液标本中,有41(34.17%)例不合格原因为标本溶血,有37(30.83%)例不合格原因为标签不准,有24(20%)例不合格原因为标本凝血,有18(15%)例不合格原因为采血量偏差,见表1。
表1 不合格血液标本情况(n,%)
不合格标本原因
例数
构成比(%)
标本溶血
41
34.17%
标签不准
37
30.83%
标本凝血
24
20.0%
采血量偏差
18
15.0%
合计
120
100%
3讨论
合格的血液标本才能保证血液检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患者的疾病诊断救治提供有效依据。若血液标本出现不合格情况,则无法真实反应出患者身体情况,导致检验数据与真实情况不符,从而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临床医师无法通过血液标本检验数据获取患者实际情况。不仅容易出现错误的疾病判断,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对患者和医院造成负面影响[3]。因此,在血液采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规定采集标准和操作流程,还需严格管理标本保存、运输等因素。
3.1不合格血液标本原因分析
(1)标本溶血: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现象,则无法准确检验出血液中红细胞比容和红细胞计数等,导致医师对患者疾病判断出现不良影响,降低其生存质量。在血液标本中因溶血导致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与针头质量偏差以及工作人员操作有关。例如:在进行血液采集的过程中,当器材连接出现空隙时,空气容易进入血液出现泡沫。工作人员在进行血液采集中,若碘伏还未达干燥标准也可能引发溶血现象[4]。(2)标签不准:医院每天需接受大量的血液标本,若在进行采血的过程中无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制度,容易因长时间工作忽略标签的重要性,导致其在贴标签时出现条码模糊、标签损坏和信息缺失等现象。(3)标本凝血:在血液标本中因凝血导致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与采血时间、受检者身体情况、抗凝剂使用比例等相关。因部分患者的血管较细,血液流动缓慢,导致在进行采集血液标本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标本凝血现象。若在采集血液后无及时将针头取下,将其上下摇晃6-7次,也容易出现血液凝固现象[5]。(4)采血量偏差:因部分患者的自身血管条件较差,血容量较低,导致在进行采集血液标本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采血量不足或采血量过多等现象。工作人员在采血过程中,一旦出现血液外溢、采血针阻塞或者误看刻度等情况,均可能引发采血量偏差,无法准确控制血量[6]。
3.2不合格血液标本处理对策
(1)标本溶血处理对策:在选择采血器材时,需要详细检查采集标本所使用的真空采血管、针头等是否达到应用标准,并定期检查其干净、干燥情况,保证器材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别注意针头的消毒情况,正常可使用一次性器材,避免出现器材不洁等情况。医院应制定完整的血液标本采集规章制度,严格规范每位采集人员的操作流程,降低操作不当引发的标本溶血情况。采集血液标本过程中,需认真执行相应规定,掌握操作流程,严格遵守操作标准并不断提高工作能力,降低标本溶血发生率[7]。(2)三查七对制度:工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制度,端正工作态度,时刻保持认真、细心的态度,仔细检查血液标本标识的清晰和准确,预防出现标签无效等问题。通过“三查七对”制度对血液标本进行详细的检查,降低标签不准的发生率,提高工作质量。(3)采集时间:采集血液标本的时间是合格血液标本的重要因素之一,若采集时间过长容易出现凝结现象,反之过短则容易出现采血量不足的情况。正常患者的血液采集时间选择为清晨空腹时坐位采血,运动后的患者可于休息15min后进行采血。在进行采集血液标本时,采集人员需耐心指导患者如何有效配合采集,与患者说明采血流程、注意事项等。微笑面对患者,缓解其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临床病症等[8]。(4)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采集人员需严格按照采集血液情况合理使用抗凝剂,通过严格比例操作,为血液标本质量提供保障。采集人员需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血液采集量等,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凝血功能检查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为9:1,血沉为4:1。若患者的血液标本检验的项目为凝血功能、红细胞沉降率,则可使用拘椽酸钠抗凝剂。若患者的血液标本检验的项目为血气、血氨,则可使用肝素抗凝剂。(5)规范采血操作流程:采集人员在对采集血液标本前需细心询问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等),核对其采血量、标本项目等信息,耐心与患者说明采集血液标本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等等,提高其积极配合度。若在采集过程中患者出现紧张不安等情绪,应及时给予安慰,引导患者积极配合。采血环境需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工作,保持干净整洁性,预防出现感染等不良反应。在进行穿刺前需严格按照要求做好消毒工作,当针头进入人体血管内便已开始进行凝血和止血机制。完成抽血工作后需将血液正确注入对应的试管内,严格控制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注入抗凝试管等将其妥善保存。因人体正常的血液流通凝固时间为2-8分钟,所以采血人员需要熟练掌握采集血液标本的操作流程,快速且准确完成采集血液标本工作,保证其血液标本的合格率。若出现血液标本不合格的情况,科室人员需要及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联系,说明不合格因素等,并重新进行标本采集[9]。(6)临床科室有效沟通:通过科室之间的沟通了解,征求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和优化血液标本质量。因在临床检验过程中,血液标本依然存在不同的问题、注意事项等等,各个科室之间要及时进行有效沟通,并且以手机通讯和公示栏的形式告知患者或采集人员等,提高其积极配合度、优化工作质量。特别是新入职的员工,需进行相应的工作培训与考核,提高对工作规章制度的掌握度,加强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10]。
综上所述,检验科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为标本溶血、标签不准、标本凝血、采血量偏差,医院需制定完整的血液标本采集标准、送检流程等,为其血液标本采集质量提供保障。采集人员需端正工作态度,通过相应的工作培训与考核,提高血液采集操作能力和工作质量。同时,加强各个科室之间的沟通,征求意见和建议,定时检查相关器材的可使用性,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为其疾病诊断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1]韩志强.医院检验科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12):2.
[2]蔡晓东,邹陈程.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原因分析以及预防管理措施[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年30期,266-267页,2021
[3]文淼.公共卫生中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质量控制对策[J].当代临床医刊,2023,36(1):2.
[4]宋恒.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1):204-204.
[5]燕镔.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年12期,134-136页,2021
[6]雷彦.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4):3.
[7]严花实,王桂梅,刘晓冬,等.血液检验标本出现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8):5.
[8]石晶.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2(4):4.
[9]王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分析与改进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医药,2021.(9):112-114.
[10]卢利,黄丽萍.2210份不合格检验标本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2.(31):89-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