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李婷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护理部 102206

摘要

目的 探析诱发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据此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3年1月间在北京某三级医院产科进行产检、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100例,根据妊娠期阶段是否有尿路感染并发症为准分组,为A组(合并尿路感染)、B组(未合并尿路感染),通过对患者的相关基线、临床资料进行记录分析,归纳诱发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妊娠期间发生尿路感染并发症的因素。结果 妊娠期间有31例产妇出现尿路感染并发症。经多元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提示高血糖水平、尿液滞留、妊娠期生理变化以及以往有尿路感染病史都属于高危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对于妊娠期存在诱发尿路感染高危因素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应该保持高度重视,采取积极干预措施,保障母婴妊娠安全。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干预措施

正文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出现的高血糖状态。它通常发生在妊娠中期,因为在这个时期胎儿对胰岛素的需求增加,而孕妇体内产生的胰岛素相对不足,导致血糖升高。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孕妇胰岛素抵抗增加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不足[1]。其他风险因素包括孕前超重或肥胖、家族有糖尿病史、妊娠期高血压等。GDM如果任由其发展,对母婴都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其中对孕妇而言,妊娠期糖尿病可以增加孕妇发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的风险,并导致妊娠并发症如羊水过多、感染等[2]。而对于胎儿而言,妊娠期糖尿病可以增加胎儿巨大儿的风险,使胎儿暴露在高血糖环境中,增加新生儿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日后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的概率。尿路感染是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极为常见的并发症,了解诱发该并发症状的风险因素,有助于在妊娠期积极展开干预措施[3],保障母婴妊娠结局。有鉴于此北京某三级医院对产科产检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资料进行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20年1月~2023年1月间在北京某三级医院产科进行产检、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100例。年龄在20~42岁间,平均(29.51±2.55)岁。

1.2尿路感染判断依据[4]

妊娠期间产妇出现以下情况,判定为合并尿路感染:①症状:尿路感染患者常常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或刺痛感)、尿蓝(尿中带有血尿,使尿液呈现红色)等症状。其他可能的症状还包括下腹部或背部疼痛、恶心和呕吐等。②体征:在身体检查时可能发现尿路感染相关的体征,如膀胱触痛或叩击痛、尿道口红斑或肿胀等。③尿液分析:通过检查尿液中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等指标。④细菌培养:将尿液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可以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并作出相应的抗生素敏感性测试。

1.3统计学方法

对于本研究所涉及需要展开统计学分析数据应用SPSS 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者分别用t、X检验,检验所得提示P<0.05,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明显

2 结果

2.1妊娠期尿路感染发生情况

妊娠期间有31例产妇出现尿路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1.0%。

2.2诱发高危因素分析

A组患者妊娠期间血糖水平、尿液潴留、妊娠生理异常变化及既往尿路感染病史例数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请见表1。

1 因素赋值说明表

因素

赋值说明

赋值清空

高血糖水平

连续变量

-

尿液潴留

分类变量

“1”=是,“0”=否

妊娠生理异常

分类变量

“1”=是,“0”=否

既往尿路感染病史

分类变量

“1”=丝线结扎,“=”=Hem-o-lok夹闭

经多元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提示高血糖水平、尿液滞留、妊娠期生理变化以及以往有尿路感染病史都属于高危独立影响因素(P<0.05)。请见表2。

2急性阑尾炎术后腹腔脓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因素

B

Wald

P

OR

95%CI

高血糖水平

0.159

11.549

0.001

1.172

1.069-1.284

尿液潴留

1.210

7.432

0.006

3.353

1.405-8.001

妊娠生理异常

0.973

5.083

0.024

2.647

1.136-6.170

既往尿路感染病史

1.069

4.329

0.037

2.912

1.064-7.970

常量

-10.764

19.351

0.001

-

-

3 讨论

3.1尿路感染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母婴影响

对母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5]①增加并发症风险:尿路感染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可能增加其他并发症的风险,如泌尿系感染的上升危害以及泌尿系统的并发症。②血糖控制困难:尿路感染可能导致血糖控制困难,因为感染本身会引起血糖水平升高。这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包括药物剂量和频率的调整。

对胎儿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包括:①高风险的羊水感染:尿路感染可以增加胎儿接触细菌的机会,导致羊水感染的风险增加。②先天畸形的风险:尿路感染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可能增加先天畸形的风险。

有鉴于此北京某三级医院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尿路感染风险一直保持高度重视,首先能够指导预防尿路感染工作,认识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高风险因素,医生可以采取措施,如加强宣教和指导,提醒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定期排尿、合理用药,以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其次有助于提高妊娠期糖尿病管理水平:通过了解这些危险因素,医生可以更好地指导患者控制血糖,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和随访,确保适当的血糖控制和治疗。最后方便及时治疗和管理: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情况,医生可以根据危险因素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以避免感染的进一步恶化。

3.2妊娠期糖尿病出现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1)高血糖水平:

高血糖水平可以增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①免疫功能下降:高血糖状态下,免疫功能可能受到抑制,使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感染细菌。免疫功能下降可能导致尿路感染的细菌更容易进入尿路系统,并在其中繁殖。② 高血糖提供滋生细菌的环境:高血糖状态下,尿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为细菌提供了生长的条件。细菌在高血糖环境中生长繁殖,增加了尿路感染发生的风险。③尿液中的营养物质增加:高血糖状态下,尿液中除了高浓度的葡萄糖外,还可能有过量的氮化合物和其他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可以提供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并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④泌尿系统的改变:高血糖状态下,尿液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尿液排出,这可能导致尿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高浓度的葡萄糖在尿液中具有渗透作用,引起尿路刺激,增加尿路感染发生的风险[6]

2)尿液滞留: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能由于胎压增加或泌尿系统的结构改变,导致尿液滞留。尿液滞留为细菌进入尿路提供了机会,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尿液滞留可能增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机制和影响:①细菌滋生的环境:尿液滞留会导致尿液在膀胱内停留较长时间,这为细菌提供了生长的环境。细菌可以在尿液中滋生、繁殖,从而增加尿路感染的发生风险。②尿液流动受阻:尿液滞留会导致尿液流动受到阻碍。这可能使细菌在尿路中停留更长时间,并有更多机会进入尿道、膀胱等部位并引发感染。③免疫功能下降:尿液滞留可能导致尿液中的细菌数量增加,并对尿路黏膜产生刺激性作用,造成免疫系统的应激反应。免疫功能下降可能使患者更容易感染细菌[7]

3)妊娠期生理变化:

妊娠期的荷尔蒙变化会导致尿路系统的解剖和生理改变,包括尿道扩张、膀胱功能改变等。这些变化可能增加了细菌进入尿路的机会,增加了尿路感染的风险。①尿道改变:孕妇的尿道会因为妊娠期的激素变化而发生改变,包括扩张和增加血液供应。这种生理变化可能导致尿道口更加松弛,增加了细菌进入尿道的机会。②膀胱压迫:随着妊娠进展,子宫的增大会对膀胱施加压力,可能导致尿液滞留。尿液滞留为细菌生长和感染提供了机会。③尿液流动改变:由于子宫的压迫和尿液流动的改变,尿液在膀胱内的清洗能力可能会降低。这可能使细菌更容易在尿液中定居和繁殖,增加尿路感染的发生风险[8]

4)以往尿路感染病史:

过去的尿路感染病史可能增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诱发风险:①细菌残留:过去的尿路感染病史意味着曾经有细菌进入尿路系统引起感染。即使在治疗后症状消失,仍可能有细菌残留在尿道或其他部位。这些残留的细菌可能在免疫力下降或尿液流动不畅的情况下再次引发尿路感染。②影响机体免疫状态:过去的尿路感染可能对免疫系统造成一定影响。长期的尿路感染疾病史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使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③就医和治疗延误:过去的尿路感染病史可能导致对尿路感染的警惕性降低。患者可能对尿路感染的症状较为熟悉,延迟就医或治疗,从而增加尿路感染的发展和复发的风险[9]

3.3妊娠期糖尿病关于尿路感染的干预对策

尿路感染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面临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身体免疫力较差,易受感染,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处理尿路感染。下面是针对尿路感染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①正确的卫生习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在私密部位的清洁,应每天用温水和中性洗液进行清洗,保持外阴清洁和干燥,防止细菌滋生。②维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避免高糖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同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保持肠道通畅,减少尿路感染的风险。③增加水分摄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取,每天饮水量应控制在2500-3000ml。适量的水分可以促进尿液排出,减少细菌在尿路中滋生的机会。④注意排尿卫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及时排尿,避免尿滞留。排尿后应用温水清洗外阴区域,以防止细菌进入尿道。尽量避免使用卫生巾,以免引起细菌滋生。⑤避免尿液滞留: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过度劳累和久坐,以免造成尿液滞留。定期进行活动,如散步或体操,有助于促进尿液排出。⑥增强免疫力: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充足的睡眠,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合理的运动和均衡的营养摄入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在护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帮助患者正确理解疾病的原因和发展,提高对尿路感染的预防意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同时,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和观察,定期进行尿液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尿路感染的问题。

综上所述,可能诱发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因素有多种,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产妇应该保持足够重视,做好相关的干预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对母婴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 傅丽群,李永明,赵小云.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及中段尿病原菌分布特征分析[J]. 中国医师杂志,2023,25(8):1225-1228.

[2] 房爱素,王秀芹.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及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分析[J].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22,42(2):290-294.

[3] 孟晓娜. 二甲双胍联合标准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22,25(6):533-536.

[4] 段丽娜,杨志华,曹成群,等. 三阶段全面延续性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心理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 海军医学杂志,2021,42(6):751-755.

[5] 潘珏蓉,韦卉,陈滢,等. 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预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剖宫产术后感染风险的临床价值[J]. 河北医学,2021,27(7):1205-1209.

[6] 张旭.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情况与围产结局关系分析[J]. 临床医药实践,2021,30(12):906-909.

[7] 霍津,王风,田元元,等. 产妇导尿后尿路感染特征与SP-D基因多态性的关系[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3,46(3):357-362,367.

[8] 杨冬梅,沈红,张丽,等. 外周血TLR5基因C1174T位点多态性与剖宫产后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关联[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2,32(8):1205-1209.

[9] 徐小娟,叶铁君,余金涣. 高龄剖宫产产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分布[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21,38(9):660-662,666.

[10] 金男,杨洪艳,姜姗姗,等. 妊娠期糖尿病尿路感染病原菌及其影响因素[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3,33(15):2353-235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