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在急诊救治中使用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处理的效果
摘要
关键词
外固定器;负压封闭引流术;开放性骨折;并发症;效果评估
正文
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部位的皮肤或粘膜撕裂,骨折端与外界接触的情况。 有许多直接和间接的外部原因,通常建议采取积极的治疗,因为患者经常会经历疼痛、局部肿胀、出血和功能障碍,这些症状可能导致残疾和内部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危及生命的状况[1]。骨折情况复杂多变,但早期规范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愈合效果,预后良好。开放性骨折可以是直接外力造成的损伤,如割伤、刺伤、扭伤、撞击等。损伤或枪伤也可能是由间接外力造成的,其中折断的尖端穿透肌肉的开放性骨折很常见,会引起局部症状,如疼痛、局部肿胀、出血和功能障碍。情况严重和某些情况下,这种疾病会导致休克和发烧等严重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其中也存在比较典型的症状,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2]:局部症状 (1)剧烈疼痛。(2)患者骨折部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和出血,软组织损伤导致肿胀,引起流脓、出血,外伤后血红蛋白含量呈紫色或青色。(3)功能障碍,骨折后,肢体部分或完全丧失活动能力,断头处于异常位置,受伤肢体可能因位置而变形。全身症状[3]:(1)不部分患者会出现休克的症状。(2)发热,如果骨折部位出现高热和出血,则为低热,可能会发生,但通常不超过38°C;患者骨折后还可能存在其他的一系列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同样需要引起重视,比如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主要内脏器官损伤等。器官、周围大组织(血管、神经等)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等[4]。
四肢损伤患者的开放性骨折会损伤周围的软组织。如果发生骨折时未清理伤口残留物,感染的风险会增加,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5]。本项研究调查了外固定架和 VSD 在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紧急处理中的有效性。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外固定架联合VSD治疗方案的研究样本为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急救的300例患者,依据诊断原则,全部患者的诊断均是四肢open fracture,通过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150例患者命名为实验组,剩余150例患者命名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11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19~63岁,平均(41.1±22.5)岁。对照组中包括男性患者53 例,女性患者97 例,年龄 18~69 岁,平均年龄(43.6±24.4)岁。组间患者的基本资料统计(性别、年龄)显示P>0.05,一致性较高。
1.2 方法:参照骨折治疗原则,实验组和对照组共300例患者同时都对患者进行临床上的骨折部位创伤伤口清理方案,而实验组150例患者加上外固定架联合VSD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2.1早期清创止血。骨折、休克的病人必须立即接受输血,以补充身体的血容量。对患者的死亡组织和骨头碎片进行标准化去除。碘浸泡可以减少软组织损伤,修复血管和神经,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动静脉血管破损或者神经纤维破损进行进一步分析,了解血管和神经情况。
1.2.2安装、拆卸外固定架后,根据患者骨折状态选择固定方式,选择外固定架并安装牵引销(插入两根以上两根以上)达到合适复位,然后根据患者的骨折状态做出选择。
1.2.3 VSD充填治疗:对于软组织脱离严重的患者,去除皮下组织和筋膜,制作中厚皮,钻孔连接周围皮肤。如果第一步无法修复软组织,可以直接冲洗伤口,然后用VSD材料覆盖。
1.3 指标及观察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软组织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伤口感染发生率、伤口愈合用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随访,期限为1年,观察软组织存活率,分为大面积存活率、小面积存活率、小面积坏死率(存活率=大面积存活率+小面积存活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急救后在软组织成活率方面对比
在软组织存活率方面,实验组患者为98.00%,对照组患者为79.33%,实验组临床效果更优,差异明显(P<0.05),在统计学上存在意义。(表 1)
表1两组患者急救后在软组织成活率方面对比[n(%),%]
组别 | 例数 | 大面积成活 | 小面积成活 | 小面积坏死 | 成活 |
实验组 | 150 | 96(64.00) | 51(34.00) | 3(2.00) | 147(98.00) |
对照组 | 150 | 76(50.67) | 43(28.67) | 31(20.67) | 119(79.33) |
X2 | 26.006 | ||||
P | <0.001 |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对比
在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7.33%)低于对照组(18.67%),实验组存下表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更能把控疾病整体发展过程,差异明显(P<0.05),在统计学上存在意义,详细见表2。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换药后所感染均已愈合。 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在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对比[n(%)]
组别 | 例数 | 针道感染 | 骨髓炎 | 浅表感染 | 合计 |
实验组 | 150 | 4(2.67) | 3(2.00) | 4(2.67) | 11(7.33) |
对照组 | 150 | 6(4.00) | 8(5.33) | 14(9.33) | 28(18.67) |
X2 | 8.518 | ||||
P | 0.003 |
2.3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创口感染方面的对比
在患者创口感染方面对比,实验组创面感染率6.00%,对照组创面感染率19.33%,实验组在临床上对骨折疾病的整体疗效更优。差异明显(P<0.05),在统计学上存在意义,见表3。
表3两组患者在创口感染方面的对比[n(%)]
组别 | 例数 | 创面未感染 | 创面感染 |
实验组 | 150 | 141(94.00) | 9(6.00) |
对照组 | 150 | 121(80.67) | 29(19.33) |
X2 | 12.053 | ||
P | <0.001 |
2.4 实验组和对照患者在创伤愈合用时方面的对比
在患者创伤愈合用时方面,实验组实(5.02±2.03)好于对照组(7.89±2.54)个月,差异明显(P<0.05),在统计学上存在意义,(t=10.810,P<0.001)。
3 讨论
开放性骨折的预后通常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是否存在感染等并发症以及损伤是否得到快速治疗等因素。如果患者尽早接受治疗,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接受规范、全面、彻底的治疗,就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良好的预后[6]。各种并发症的存在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负面影响。开放性骨折常常影响身体部位的正常功能,给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开放性骨折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会恶化,危及健康甚至生命[7]。部分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规范、整体、综合治疗,可以治愈。一些后遗症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截肢,导致肢体截肢或丧失功能[8]。
骨折治疗包括对整个感染伤口、组织和异物进行消毒,并对伤口进行清洗和缝合,防止感染[9]。骨折固定是开放性骨折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一般治疗外,还可去除骨折端的皮损,限制污染扩散并促进重要暴露区域的软化。促进骨折、炎症和未治疗伤口的愈合,治疗筋膜室综合症。
VSD可激活血管生成和组织再生途径,增加伤口肉芽和胶原形成的增加,增强伤口血管生成[10]。此外,负压可以清除和保持伤口渗出液。清洁、湿润的治疗环境可以减少细菌数量并激活人体的部分免疫功能。清除渗出物可同时控制肿胀并减少抑制伤口愈合的局部因素。 VSD 已被证明能够靠近伤口边缘并加速伤口愈合。 VSD适应症广泛,适用于各种伤口及皮肤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其在多种领域的用途效果显著,包括手术切口、伤口、烧伤和糖尿病足。在伤口护理过程中,与传统敷料相比,VSD可以有效加速伤口愈合,降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11]。此外在手术切口中预防性使用VSD可以显着降低术后伤口感染和伤口裂开的发生率,从而减少住院时间[12]。VSD伤口易于治疗,但由于敷料成本较高,目前在我国主要用作皮瓣或皮肤移植前的临时治疗。一旦 VSD 被移除并清洁伤口,软组织伤口就可以用植皮或皮瓣覆盖。
目前,VSD敷料通常需要按时更换,随着时间的推移,通道被堵塞,感染风险升高以及对伤口的封闭性变差,这会使 VSD 的寿命缩短[13]。以下症状也表明需要更换敷料: 1) 即使发生不可逆性出血,可以通过适当的手术控制。2)发烧持续时间比正常时间长。3)引流量突然比之前明显增加。4)坏死组织被吸出。5) 敷料覆盖的部出现渗出液 。VSD的主要优点是减少换药时的疼痛、降低感染风险、改善伤口愈合和缩短住院时间。缺点是单价稍高,但总成本降低。
临床上,严重外伤后的开放性肢体骨折及时有效的急救是绝对必要的[14]。因为骨折患者不仅存在许多并发症,同是会引起比较严重的休克,导致死亡率进一步增加,所以合理合适的急救处理对于骨折患者来说至关重要[15-16]。 通过整理分析以上实验,结果是很明显的,实验组患者在软组织存活率、并发症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在统计学上存在意义;在创面愈合用时和感染控制方面的数据比较,实验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在统计学上存在意义。在彻底回顾原因后,得出结论:外固定治疗过程中软组织损伤并未恶化,可以修正。角度根据患者具体受伤情况而定,以减少对身体的伤害。肢体软组织的生存质量被限制在一定的水平,这提供了更好的灭菌条件,应用VSD后,创面保持无菌状态,减少了细菌的渗透,促进软骨组织的愈合[17]。这减轻了医务人员的负担,从而减少了医护人员的负担和药物的使用。还可以减少患者在换药时所经历的疼痛,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18]。同时可以降低组织处理过程中再次受伤的风险 ,VSD可以降低感染风险并保证质量,整个过程更加简单,有效降低治疗成本。与传统治疗相比,减少了发病率,减少了感染源,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提高了疾病的整体治疗效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斯勇.外固定支架在四肢开放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2018(S02):80-80.
[2]邱双玲,陶海荣.四肢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术创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22(1):83-86.
[3]耿震,林永杰,王国伟,苏文珍,侯训凯.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8,33(A01):13-14.
[4]张小军,王玉,封鹏,王海贤,石磊军,魏星.复合负压吸引的外固定钢板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的应用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10):1973-1976.
[5]段宝霖,刘美义,马涛,张亚清,毛元蓉,李建勋.四肢骨折矫形术后患者慢性手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20):3976-3979.
[6]任胜,吴磊,马志国,费正奇,刘文状,夏军军.外固定架与负压封闭引流后植皮在胫腓骨骨折中应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22,44(3):312-316.
[7]俞莹娣,陈燕利,朱巧爱,汤样华,余王芬.两种不同方法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儿踝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刊,2022,57(10):1101-1104.
[8]关蕊,王奕威,刘超,刘德龙,杨瞻宇,盛斌.支架外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效果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19(2):215-217.
[9]藏琳琳,杨磊,赵春月,董雪梅,周业平.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的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1):94-98.
[10]高兵,曲滨,李巍,杜广刚,陈博.扩创植皮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大面积烧伤感染难愈创面的疗效[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10):1536-1540.
[11]李强,冷元曦,周雄,支乐,夏启水,邓晖.跨踝关节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开放性Pilon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0,35(8):855-857.
[12]胡思科.封闭负压引流术联合银离子冲洗治疗感染创面的实验室指标及临床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9,21(2):211-214.
[13]符克杨,庄焕雄,张新统.负压封闭引流与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及对应激反应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8):57-58.
[14]曹家敏,齐涵,韩学敢,肖广庆.血清PCT、hs-CRP联合ESR在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发热患者继发感染中的预测价值[J].创伤外科杂志,2021,23(11):810-817.
[15]陈劲松,王伟卓,任飞,张林,李博,王福平.锁定加压板对四肢骨折的治疗及手术成功率和术后恢复时间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20):3993-3996.
[16]陈彦,林琳,严小林,曾永吉,杨波,刘德龙.四肢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1,31(2):259-263.
[17]胡骅,罗凌云,秦谊,常瑞,陈安刚,李想,胡兵,宋小强,廖真宇,曾本强.自制螺钉置入套筒在四肢长骨干骨折有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1,36(7):776-777.
[18]唐承杰,刘晶晶.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对复杂四肢骨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4):253-2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