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在小儿流感预防中采用流感疫苗后的疗效分析
摘要
关键词
疾控中心;小儿;流感预防;流感疫苗;疗效
正文
流感,也被叫做流感病毒,是一种通过空气和水源进入人体的急性发烧性呼吸系统感染病,其病程迅速,传播性极强。在病程初期,病人的呼吸系统症状通常不明显,会出现如高烧、疲劳、咳嗽和全身疼痛病症,但如果病况加剧,就会导致病毒性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病变,这些病变都会对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带来巨大的风险。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春秋两个季节是流感的高风险阶段,特别是在寒冷的天气条件下,流感病毒的扩散可能会加剧。此外,所有的人都容易受到影响,不过此种情况主要集中在那些全身器官功能减弱、免疫系统和抵抗力不足的老年人,还有那些器官还没有充分发展、自我保护能力不强的小儿。根据研究指出,6岁及更大的小儿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这主要是由于其学习环境和接触的学生人数较多[1]。现在,普遍认同的一种预防方法就是注射流感疫苗,此种方法能够使人们在注射疫苗之后形成抵抗力,进一步阻止流感的出现。此研究将分析疾控中心小儿流感预防中注射流感疫苗的效果,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2年01月-2023年12月到本疾控中心治疗流感疫苗注射小儿共计98例,随机数字分组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49例,小儿年龄1~14(7.16±1.28)岁;研究组49例,小儿年龄1~13(7.14±1.25)岁,一般资料(P>0.05)。
纳入标准:①年龄不超过14岁。②近一年来没有注射过流感疫苗。③遵守规定的态度良好,可以协助进行跟踪调查。④小儿的父母明确理解这项研究的目的,并且已经签订了协议。
排除标准:①过敏体质。②存在先天的心理问题。③一年内曾接种流感疫苗。④接种疫苗之前曾经患上了急性发热症状。⑤对于疫苗接种之后未进行跟踪研究的父母。
1.2方法
1.2.1对照组
不注射流感疫苗。
1.2.2研究组
针对小于等于3岁小儿,接种流感疫苗两剂,接种时间间隔超出1个月;针对大于等于4岁小儿,接种流感疫苗1剂。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流感发生率:记录流感疫苗注射后1、2、4、6个月流感发生率;
(2)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注射部位红肿、皮疹、发热、头晕发生情况。
1.4数据处理
SPSS19.0软件统计,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流感发生率
研究组流感疫苗注射后1、2、4、6个月流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流感发生率(n/%)
组别 | 1个月 | 2个月 | 4个月 | 6个月 |
研究组(n=49) | 0/49(0.00%) | 1/49(2.04%) | 2/49(4.08%) | 4/49(8.16%) |
对照组(n=49) | 8/49(16.33%) | 12/49(24.49%) | 13/49(24.49%) | 14/49(28.57%) |
X2 | 8.7111 | 10.7312 | 9.5605 | 6.8376 |
P | 0.0032 | 0.0011 | 0.0020 | 0.0089 |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注射部位红肿发生率0/49(0.00%)、皮疹发生率1/49(2.04%)、发热发生率1/49(2.04%)、头晕发生率0/49(0.00%)、总发生率2/49(4.08%)。
3.讨论
WHO的统计显示,全球每年都有大约50万的人因流感而去世,尤其是那些年幼、年长以及免疫系统不强的人,这种疾病已经被认定为一种对大众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疾病。在中国的北方,10月至次年5月这段时间内,流感的频率极高,2月份则是其爆发的峰值[2]。针对流感病患,其体温可能在较短的时期内显著上升,伴随着全身的疼痛和疲劳,同时也可能出现轻微的呼吸系统问题。三种主要的病毒类型分别为甲、乙、丙型,而甲型病毒的抗原可能会产生改变,具备很强的传播性,并且可能迅速扩散,极易引起大范围的感染。特别是那些心脏和肺部功能较差的老年和小儿,小儿更可能出现严重的肺炎病症,这将给其生活带来潜在的风险。开发出能够有效防止流感病毒感染的流感疫苗,能够显著减少流感的发病率。对于流感的预防,注射疫苗的效果优于其他的手段。接受每年的流感疫苗接种,能够起到显著的预防作用。当病人被流感病毒感染之后,以下的人群有着较大的并发症风险,这些人群包括60岁或更高年龄的人、婴儿和心血管疾病、长期的呼吸道疾病,以及肾病患者等。注射疫苗可以唤醒机体免疫机制,建立起坚实的免疫功能,同时还能对抗病毒。一旦身体再度受到病毒的攻击,细胞会根据记忆来辨认出病毒,从而制造出相应的抗体,就能有效地阻止病毒的感染。尽管流感疫苗的预防作用非常显著,但它仍会带来一些副作用。一旦感到身体疼痛、体温上升、皮肤呈现红色,就应该马上采取措施。所以,必须对接种者进行严格的规定和控制。流感预防要点为:注重卫生和饮食习惯,当患者感染流感后,应该摄取易消化、清淡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喝水,经常洗手,出门时佩戴口罩,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在临床中,流感疫苗使用有助于防止流感病毒的感染。定期注射流感疫苗能够显著减少流感症状,从而大幅度降低流感的发病率。
全球卫生机构建议,在流感暴发的时期,必须进行有效的流感疫苗接种,特别是那些易受流感影响的人群,应该优先进行流感疫苗的接种。一旦将流感疫苗接种到个体中,其就可以刺激个体的免疫功能,并且其选择性极强,可以促使个体产生细胞及非同类型的体液免疫,进一步构建出抵御流感的保护性抗体,这对增强抵御流感的抵御力极为重要。通常,接种流感疫苗后,大概两周内可以建立起防止流感的能力,从而起到预防流感的目的。现在,我国普遍使用的三种流感疫苗是:①裂解疫苗。此种疾病的传播来源于鸡蛋的孵育和消毒,经过处理后,能够制造疫苗。在经历消毒处理之后,裂解疫苗能够保持抗原成分NA蛋白和HA蛋白,此种疫苗的安全性很好,因此在医疗领域被大量使用。它们通常是三价疫苗,然而,某些流感种类并未被完全消除。因此,为了适应此种新的发展趋势,现阶段已经推出了四价裂解疫苗,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流感疫情[3]。②亚单位疫苗。疫苗的制备主要依赖于裂解过程,通过挑选适当的裂解环境和药物,能够制备出具有较高纯度和较强的安全性的亚单位疫苗。这类疫苗适合给小儿使用。在注射了这类疫苗之后,会引起身体的反应,从而形成特定的抗体。与传统的裂解疫苗相比,这类疫苗的不良反应几乎为零。③减毒活疫苗。该疫苗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可接种的人数众多,无需进行肌肉注射,并且具备持久的免疫效果。所以在一些国家,例如俄罗斯和美国,它被选择为流感疫苗的首选,尽管它的不良反应比较少,但是减毒活疫苗可能引起哮喘的恶化,3岁及以下的小儿并不建议使用。尽管注射流感疫苗能够快速生成防御性的抗体,并能够对身体产生一年的防御效果,但是这些抗体的数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减少。一些研究表明,注射疫苗之后的头三个月,身体的抵御力将大幅度增强,然而6个月之后,抵御力将开始减弱。此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流感疫苗注射后1、2、4、6个月流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研究组小儿免疫系统有所提升。加之,在注射流感疫苗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注射者的不良反应,也必须对小儿进行健康的教育,引导小儿大幅度改善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4]。特别是在流感暴发的季节,更需要让小儿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品,可以帮助其身体抵抗力得到提高。此外,饭前和便后都需要洗手,采用七步洗手法,保持病人手部的清洁,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在外出活动中,必须戴上口罩,以防止流感病毒的感染。
同时一般来说,小儿在进行预防性疫苗接种之后,会有食物或者药物注入的地方会有注射部位红肿、皮疹、发热、头晕等不良反应。根据医学专家的研究,这些不良反应的产生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1)疫苗因素。由于疫苗的储藏和传递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管理问题,它的功能和品质容易受到影响[5]。如果这些疫苗被注射,它们并未带来有益的健康防护,反而可能引起身体内的细菌毒性增强。这时候,小儿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炎症。(2)接种流程因素。在执行疫苗注射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定,任何形式的消毒不全面或者是测量失误,都可能引发小儿在注射后产生如感冒等负面效果。(3)环境因素。当小儿进行疫苗接种时,如果遇到了严峻的医疗环境感染,例如未能彻底清洁注射器、管理不善等情况,这些都可能引起小儿的感冒、高烧等负面效果[6]。(4)心理因素。一些小儿对于注射疫苗等事项有着强烈的恐惧,小儿在接受预防疫苗治疗后,由于负面情绪和心理状况的作用,很可能会出现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一些小儿在接种疫苗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晕针,此时其肌肉可能会变得松弛,呼吸也可能变慢。另外,一些小儿由于过度的精神压力,可能会出现过度换气综合征。在这些负面的心理状况下,小儿在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各种程度和形式的不良反应。对于在小儿预防接种过程中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可以实行以下的处理方法:(1)合理处置。在实施了疫苗接种之后,若小儿出现各类不良反应,需要有针对性地执行相关的治疗手段。例如,若小儿的体温没有升至38摄氏度以上,可以通过物理冷却的手段来控制其体温,然后持续监控其体温,直至其体温回归正常。若是小儿的体温已经升至38.5摄氏度,需要使用降温药来帮助小儿降低体温,同时也需要提高其饮食摄入。例如,在小儿的食欲下降的情况下,需要强调其饮食需要清淡,并且通过适量的进食来确保小儿获得足够的营养,从而增强其抵抗能力[7]。此外,也需要向亲属们说明,在给小儿做了预防接种之后,为了减轻红肿、疼痛和感染等负面效果,需要确保接种区域的干爽,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食品对接种区域造成刺激,不能做剧烈的运动。应该选择柔软且舒适的棉质衣物,如果出现严重的化脓情况,需要使用无菌的注射器来吸取脓液,并且要进行消毒和更换药品。(2)疫苗质量控制。依照有关机构的要求,对疫苗进行冷藏和储藏,以确保其品质;增强对疫苗接种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的教育,在确保无菌操作的前提下,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可能性;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小儿,应根据其临床表现适时处理,并向其父母传授健康知识,提醒小儿注意事项[8]。
综上,对小儿实施流感疫苗接种,能够显著降低流感的发病率。虽然部分小儿在接种后可能会产生轻度的不良反应,但是这些不良反应在一段时间内能够自我缓解,并且不会对小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余娜, 王畅, 胡庆, 左军, 罗赟. 贵州省纳雍县3~12岁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现状及父母疫苗犹豫的影响因素分析[J]. 职业与健康, 2023, 39 (21): 2990-2994+2999.
[2]霍洪强. 36至72月龄小儿流感疫苗预防接种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 (20): 74-77.
[3]张远山. 小儿流感疫苗预防接种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研究[J]. 名医, 2023, (05): 87-89.
[4]陈洪忠. 流感疫苗接种预防流感样症状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J]. 名医, 2021, (18): 25-26.
[5]王文雷. 河南某市2019年小儿流感疫苗接种现状及效果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 2021, 50 (04): 645-646.
[6]程爽, 牛卓娅. 小儿接种流感疫苗的安全性与对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效果[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 31 (09): 1081-1082.
[7]陈立平, 曾小娜, 李新海, 谢远声. 小儿流行性感冒防控中流感疫苗接种的作用研究[J]. 世界复合医学, 2020, 6 (05): 35-37.
[8]刘灿. 疾控中心对小儿进行流感疫苗预防接种的应用效果观察[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20, 7 (04): 154+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