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化康复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研讨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董秀琼

湖北省阳新县人民医院 (湖北 黄石)435200

摘要

目的:探究针对冠心病的患者采用整体化康复护理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3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患者,按照电脑抽签的方式完成组别的划分,分别命名为观察组以及参照组,并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之后心功能指标数据、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效能评分、护理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心功能数据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的患者采用整体化康复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整体化康复;冠心病;护理效果

正文


    冠心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为主要特征,临床中将冠心病详细的划分为不稳定期以及稳定期,当患者血管斑块产生了破裂,就会引发急性冠状动脉血栓疾病[1],进一步的造成心肌细胞产生急性缺血的情况,诱发急性冠脉综合征,若是患者心脏缺血的面积逐渐增大,就会发生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力衰竭,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积极的针对这一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此外,有学者表明,若是能够在治疗期间配合科学的护理措施,则可以大大的提高治疗的效果[2]。基于此,本院通过临床实验的形式,针对冠心病患者采用整体化康复护理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并将详细内容做出了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8月~2023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患者,按照电脑抽签的方式完成组别的划分,分别命名为观察组以及参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包括21例男性、20例女性,平均年龄(62.58±3.61)岁,平均病程为(3.18±1.33年);参照组患者包括20例男性、21例女性,平均年龄(62.18±3.22)岁,平均病程为(3.33±1.04年),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完成统计学的分析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本次被纳入实验的患者为辖区内常住人口;(2)患者对实验的内容全部知晓,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3)患者经过临床明确诊断为冠心病。

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等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2)患者存在更年期综合征;(3)患者合并肝脏以及肾脏的功能障碍。

1.2方法

实验过程中,针对参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病情监测,环境护理,饮食干预,健康宣教等,针对观察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使用整体化康复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1)心理康复护理:受疾病的影响,很多患者会长期的处于焦虑、烦闷的不良情绪中,久而久之就会降低患者对于疾病治疗的信心以及依从性,因此需要护理人员能够注重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积极的与其采取沟通[3],从而明确不良情绪产生的具体原因,之后根据患者的性格特征,给予针对性的情绪疏导,使其能够逐渐的放松心情,积极的面对疾病的治疗。

(2)用药康复护理:由于冠心病具有着较长的病程,因此需要患者能够长期的服用药物进行治疗,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能够针对不同患者受教育的程度,详细的向患者讲解药物的主要作用,如何正确的使用药物等,并且针对药物可能会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进行阐述,告知患者在出现这些不良反应之后要及时停药,接受医生的检查调整用药[4]。同时还需要叮嘱患者家属在治疗期间对患者产生督促的作用,避免出现药物漏服、错服的情况。

(3)咳嗽康复护理:剧烈的咳嗽是引发冠心病加重的常见诱因,因此需要护理人员能够在康复期间,给予咳嗽的护理干预,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咳嗽,可以在咳嗽之前,进行5次的深呼吸,感受痰液,并利用浅咳的方式将痰液咳嗽到咽喉的部位,再进行用力的咳嗽,这样更有助于吐出痰液。若是患者在咳嗽的过程中排痰比较困难,需要帮助患者进行扣背,帮助痰液排出,若是这些方法都无效[5],则需要给予患者雾化吸入的方式,帮助稀释痰液。

(4)呼吸康复护理:正确的呼吸方式能够助于改善患者体内的血液运行,因此在整体化康复护理的过程中,还需要护理人员能够引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使其进行深呼吸、腹式呼吸等,从而改善呼吸的形式,并且在这一期间,加入呼吸的健康宣教,让患者能够了解到正确呼吸的重要性[6],此外,通过科学的呼吸方法还能够让患者才产生负面情绪时进行有效的调整。护理人员可以引导患者将双手放置在上腹部以及胸口的部位,让胸部能够尽量的保持平坦,之后将背部以及肩部进行放松,再进行腹式呼吸的训练,每次训练的时间保证在15min左右,每天保证能够训练3次左右。

(5)运动康复护理: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以改善患者血液循环作为主要的护理措施,注重运动训练,引导患者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每天完成有氧运动的联系,可以做太极、五禽戏、八段锦、散步、慢跑等,并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的增加运动的时间以及运动量。

(6)强化康复知识:除了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疾病健康宣教之外,还需要护理人员能够围绕着日常休息、饮食等方面给予患者相应的健康指导,并且讲解在康复期间运动训练、呼吸训练、咳嗽训练的重要性,使其能够重视康复训练,并且积极主动的配合护理人员,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以及依从性[7]

1.3观察指标

(1)心功能指标对比:分别在两组患者护理之后对其进行心功能水平的检测,主要内容包含EPSS、LVESD、LVFS、LVEF、E/A。

(2)生活质量评分:在护理之后,针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主要涵盖的评估项目为心理、躯体、独立、社会、生活、精神,每一项的分值范围均在0~100分之间,分数越高证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3)自我效能评分:从运动管理、疾病认知、按时用药、健康饮食、情绪调节等方面针对患者的自我效能进行分数的评估,每一项内容的分数均在20分,分数越高证明患者的自我效能越好。

(4)依从性对比:针对患者在整体康复护理期间的配合程度进行评估,分值范围为0~100分,患者的评分在100~80分之间,判定为非常依从;若患者的评分在79~60分之间判定为依从;若是患者的评分不足60分,则判定为不依从,并计算总依从度。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6.0统计本次实验的数据,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通过t值验证,计数资料用[(n)%]表示,通过X2验证,若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则p值<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数据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数据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数据对比±s)

组别

例数

EPSS(mm)

LVESD(mm)

LVFS(%)

LVEF(%)

E/A

观察组

41

7.28±0.17

29.37±2.33

26.28±1.07

54.29±3.18

0.99±0.23

参照组

41

8.98±0.42

32.58±2.17

22.15±1.44

48.51±3.22

0.74±0.03

T值


24.0240

6.4554

14.7406

8.1779

6.9014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2.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心理

躯体

独立

社会

生活

精神

观察组

41

92.57±3.62

92.44±2.18

94.36±3.15

94.58±2.16

95.11±2.33

94.28±2.18

参照组

41

84.26±3.11

85.36±2.34

84.44±3.62

81.62±2.58

85.27±2.61

84.66±2.39

T值


11.1493

14.1752

13.2368

24.6624

18.0085

19.0417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3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3。

3.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运动管理

疾病认知

按时用药

健康饮食

情绪调节

观察组

41

18.36±1.22

18.54±1.34

18.25±1.07

18.62±1.33

18.05±1.05

参照组

41

14.25±1.33

14.26±1.25

14.33±1.51

14.29±1.22

14.37±1.44

T值


14.5815

14.9550

13.5627

15.3621

13.2218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4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4。

4.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对比[(n)%]

组别

例数

完全依从

依从

不依从

总依从度

观察组

41

28(68.29)

12(29.27)

1(2.44)

40(97.56)

参照组

41

10(24.39)

23(56.10)

8(19.51)

33(80.49)

X2





6.1157

P值





0.0133

 

3讨论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一种典型的疾病类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患者体内冠状动脉产生了粥样硬化,并且形成纤维粥样斑块,对于内皮细胞的功能产生了损伤,影响了机体对于心脏进行正常的供血以及供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生命安全。临床中针对这部分患者所采用的常规护理措施,只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病情监测[8],之后实施对症护理,并没有重视整体化的护理措施,因此产生的效果也并不理想。

在本次临床实验中,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数据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为97.56%,而参照组仅为80.49%,p<0.05。分析原因在于,整体化康复护理措施主要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角度出发,为患者构建了更加全面的护理措施,更加注重患者的感受,并且遵循整体护理的观念,与家属及患者达成良好的配合[9],在护理期间,通过康复护理的措施,针对患者展开各项康复训练,极大的促进了患者的尽快康复。同时,护理人员还会更加注重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给予患者正确的心理护理干预,让患者能够摆脱不良情绪产生的影响,提升治疗的信心。此外,在护理期间,针对患者展开呼吸、咳嗽、运动等各种康复训练,也能够逐渐的提升患者的心肺功能,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通过正确的用药指导,降低了患者药物漏服以及错服的几率,强化健康教育,能够让患者针对康复护理产生正确的认识[10],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冠心病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整体化康复护理的措施,能够有效的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心功能,并且让患者的依从性得到提高,具有着显著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杏,马娇. 整体化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贵州医药,2023,47(11):1847-1848.

[2] 田宇. 整体化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9):163-164.

[3] 姜琳. 整体化优质康复护理在冠心病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7):206-208.

[4] 吴茜. 整体化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5):88-90.

[5] 宋敏. 整体化康复护理措施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1):294-295.

[6] 张艳平. 整体化康复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3):400-401.

[7] 李丹丹±. 整体化康复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 国际内科前沿杂志,2022,3(2).

[8] 张玲玲,谭秋荣,邹锦. 冠心病患者护理中整体化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2):2194-2195.

[9] 刘丽娜. 整体化康复护理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4):2610-2612.

[10] 熊叶,高莉梅,黄祖娟,等.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冠心病心衰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0):1846-184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