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民俗学课程教学研究

期刊: 世界·教育前沿 DOI: PDF下载

龙如云 罗一晨

广西大学 530004

摘要

本文以艺术民俗学课程教学研究为题,对艺术民俗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内容和评估进行探讨。首先,文章介绍了艺术民俗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接着,论述了艺术民俗学课程的设计原则和目标。随后,分析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在艺术民俗学课程中的应用。最后,通过对学生的评估和反馈,总结了艺术民俗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改进方向。本文旨在为艺术民俗学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

艺术民俗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评估、教学效果

正文


1. 艺术民俗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艺术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化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艺术形式和民间传统。艺术民俗学探索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各种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手工艺品等。同时,它也关注人们传承和继承的民间传统,如节日庆典、仪式习俗、口头传统等。艺术民俗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和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研究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化,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和文化习俗,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艺术民俗学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确保它们在现代社会中得以继续存在和发展。此外,艺术民俗学对于个体和社会的价值也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接触和学习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个体能够增强审美意识、文化意识和身份认同感。艺术民俗学的研究还能够提供给个体和社会新的艺术和文化资源,丰富人们的审美体验和生活方式。

2.艺术民俗学课程的设计原则和目标

艺术民俗学课程的设计应该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科特点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以下是艺术民俗学课程设计的一些原则和目标

2.1多元性原则

艺术民俗学课程应该涵盖多个艺术形式和民间传统,如绘画、音乐、舞蹈、戏剧、手工艺品以及各种节日庆典和仪式习俗。通过多元的内容,能够全面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和民间传统。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艺术民俗学课程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如艺术民俗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也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应该有机会亲身参与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如参加艺术表演、学习传统手工艺技艺等。

2.3跨学科融合

艺术民俗学是一个跨学科的学科,与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艺术民俗学课程的设计应该融合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促进学生对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的全面理解。

3. 艺术民俗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艺术民俗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介绍艺术民俗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艺术民俗学的基本认知和理解。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是艺术民俗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前往民间艺术表演、传统工艺村、庙会等地进行实地观察和体验。通过亲身接触和参与,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鼓励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于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体验。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交流和合作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利用视听资料和多媒体技术,如影片、音频记录、图片等,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和实例进行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民间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4.艺术民俗学课程的评估和教学效果

艺术民俗学课程的评估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指标通过组织笔试和口试,可以评估学生对于艺术民俗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笔试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形式,口试可以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安排学生进行实践作业和项目报告,要求他们运用艺术民俗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特定的艺术形式或民间传统进行研究和实践。评估可以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报告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来进行。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形式,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学生可以组成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主题或案例进行深入讨论,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结论:艺术民俗学课程的教学研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和文化素养。通过艺术民俗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民间艺术形式和传统,理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各种艺术形式和民间传统。艺术民俗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应当多样化,结合讲授、讨论、实践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资源提供学习材料和互动平台。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可以不断改进和优化艺术民俗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总的来说,艺术民俗学课程的教学研究对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士闪,耿波.中国艺术民俗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2]芒迪.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夏燕靖.艺术学交叉与应用理论建构的多元格局[J].民族艺术,20205):112-129.

 

[4]李海云.艺术民俗学[J].民间文化论坛,20195):125-128.

 

[5]黄龙光.民俗艺术田野调查与艺术民俗志书写[J].艺术探索,20172):54-6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