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法检测药品中成分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期刊: 世界·建筑论坛 DOI: PDF下载

吴金蓉 通讯作者:李俊芬 潘佳玲 范亚 易颖

摘要

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药品分析领域的重要技术。在药品质量控制和检验过程中,不确定度评定是一项必要的步骤,用于评估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对于液相色谱法检测药品中成分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的研究,可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并为药品质量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此,以下对液相色谱法检测药品中成分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液相色谱法;检测药品;成分含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正文


引言

液相色谱法作为一种常用的药品分析技术,在药品成分含量的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对于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液相色谱法检测药品中成分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和优化,可以提高分析结果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同时,这也有助于药品质量控制和评估工作的开展,为临床应用和药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1色谱条件

关于色谱条件的规定,请参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最新标准YBZ01112015,根据该标准,我们建议使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作为填充剂,流动相可选择乙腈-0.1%的磷酸溶液(14∶86),并设置检测波长为232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25℃。具体的要求请查看表1。

图片1.png 

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实验要求统计表

2液相色谱法检测药品中成分含量不确定度评定的重要性

在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中,确保药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准确性至关重要。药品的成分含量不确定度评定是验证药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液相色谱法是常用的用于检测药品中成分含量的方法之一。药品的有效成分与其疗效直接相关,如果成分含量不稳定或超出规定范围,将严重影响药品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因此,对药品中成分含量进行准确的评定和控制非常必要。液相色谱法是一种高效、精确、灵敏的分析方法,常用于药品中有效成分的测定。该方法通过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并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利用各组分在柱上不同时间保留的特性来定量分析。液相色谱法具有高分辨率和分离能力,可以同时检测多个成分,准确地评估药品中各个成分的含量。然而,液相色谱法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成分含量的不确定度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它是衡量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的重要指标。药品中成分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旨在从整体上考虑影响测定结果的各种因素,并给出一个合理的范围,以反映测定结果的可靠程度。成分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涉及到实验条件、样品准备、仪器精度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实验条件包括温度、湿度、pH值等环境因素,样品准备则包括溶解度、稀释倍数等因素。而仪器精度则与仪器的灵敏度、校准准确性等因素有关。除此之外,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也会对成分含量的不确定度产生影响。

3液相色谱法检测药品中成分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3.1标准偏差法

标准偏差法是一种常用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通过对多次重复测定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样品中成分含量的标准偏差作为不确定度的估计值。该方法适用于样品浓度较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反映测定结果的精确性。标准偏差法是通过对多次重复测定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样品中成分含量的标准偏差作为反映测定结果精确性的不确定度估计值。该方法基于样本的离散程度来评估测定结果的可靠性。标准偏差(也称为标准差)描述了一组数据的分散程度,计算方法为先计算每个观测值与平均值之差的平方和,然后除以观测次数,并开方。标准偏差越大,表示数据的变异程度越大,即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越大;反之,标准偏差越小,则表示测定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3.2F检验法

F检验法是一种基于方差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通过对不同来源的误差方差进行比较,判断各个源的贡献程度,从而计算出成分含量的不确定度。该方法适用于多个因素或参数对成分含量的影响较大的情况,能够对不确定度的源进行分析和评估。F检验法的计算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不同因素之间的方差,并计算各自的均方差(Mean Square,MS)。计算F值,即将均方差之比。通过查表或使用统计软件,找到对应自由度下的临界F值。比较计算得到的F值与临界F值,以确定不同因素对成分含量的显著性影响。通过F检验法,可以评估不同因素对成分含量的贡献程度,从而判断其重要性并相应地进行控制和校正。这有助于提高成分含量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注意的是,F检验法仅考虑了方差的比较,并未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偏倚、非线性误差等。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综合考虑其他因素,以全面评估不确定度。

3.3最大相对误差法

最大相对误差法是一种基于最大相对误差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通过确定化合物浓度的上下限,将其与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得出最大的相对误差作为不确定度的估计值。该方法适用于药品样品成分含量波动较大的情况,可以较好地预估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最大相对误差法是一种基于最大相对误差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通过确定化合物浓度的上下限,将其与实际测定结果进行比较,从中找出最大的相对误差作为不确定度的估计值。该方法适用于药品样品成分含量波动较大、测定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偏差的情况,可以较好地预估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

4对药品成分含量检测的质量保证提出建议

4.1优化分析方法

建议在药品成分含量检测中,通过优化分析方法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等,结合质谱联用技术,以增加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同时,应根据具体药品的特点和目标成分的性质,合理选择分析参数,如色谱柱类型、流动相组成等,以获得准确且重复性好的结果。

4.2校准和验证

建议在药品成分含量的检测中进行仪器的校准和方法的验证,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校准可以通过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品来校正仪器响应,而验证则是评估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在验证过程中,应考虑方法的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特异性和稳定性等指标,并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验证。

4.3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建议在药品成分含量检测中,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这包括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操作规程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设备维护和校验,并进行定期的内部和外部质量评估。另外,还应培训和合理配置专业人员,加强数据记录和文档管理,确保检测结果的可追溯性和一致性。

结束语

液相色谱法检测药品中成分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索和优化评定方法,提高药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药品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国祥,姜正康.液相色谱法药品成分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19,37(2):156-160.

[2]韩宪文,郝查威,吴方圆,等.液相色谱法药品质量控制中成分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19):1922-1925.

[3]卢华,李珏,王琳,等.液相色谱法药品成分含量测定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品标准,2017,18(2):73-78.

[4]刘海霞,高振萍,林艳,等.液相色谱法药品成分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J].中国药事,2018,29(8):916-920.

[5]冯爱怀,黄汉聪,王凤彩,等.液相色谱法药品成分含量检测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8,37(14):1135-113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