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探技术在航空发动机维修中的应用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董帅江

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89

摘要

本文围绕航空发动机维修的必要性,探讨了孔探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通过对孔探技术的分类,包括严格的内窥镜和灵活的视频内窥镜的介绍,深入分析了航空发动机常见故障类型,如高压涡轮、燃烧室和压气机故障。进而探讨了孔探技术在航空发动机维修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发动机机型维修、突发事件的检修以及已出故障检修等方面。进一步分析了孔探技术的优势,如高效、精准,同时也深入探讨了其局限性,提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的方法。通过对孔探技术在航空发动机维修中的综合评估,为该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实际操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维修;孔探技术;内窥镜

正文


1航空发动机系统维修的必要性

航空发动机系统维修的必要性在于确保飞机安全、可靠运行以及延长发动机寿命。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核心组件,其正常运行关乎整个飞行过程的安全性和性能。随着发动机运行时间的增加,各种因素如磨损、腐蚀、疲劳等可能导致发动机部件的损坏或性能下降。因此,定期进行维修和检修是保障发动机系统正常运行的必然要求。通过维护和修复,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故障,预防发动机在飞行中出现问题,确保机组人员和乘客的安全。此外,维修还有助于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燃油效率,减少运营成本。

2孔探技术的分类

孔探技术是一种利用光学或电子设备,通过小孔将密闭物体内部的状况以影像或信号的形式传递出来,然后由检测人员进行评估和诊断的无损检测方法。

2.1严格的内窥镜

严格的内窥镜是一种由金属杆和镜头组成的简单的光学设备,其原理是利用反射镜和透镜将光线从孔内导向孔外,然后由检测人员通过眼睛或放大镜观察孔内的影像。严格的内窥镜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但缺点是不能弯曲,只能检测直通的孔道,而且检测距离和视野受限,影像质量较差,不能进行记录和测量。

2.2灵活的视频内窥镜

灵活的视频内窥镜是一种由柔性插入管、控制手柄、显示器和照明设备等组成的复杂的电子设备,其原理是利用CCDCMOS等图像传感器将光线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电缆或无线传输到显示器上,由检测人员观察孔内的视频信号。灵活的视频内窥镜的优点是可以弯曲,能够检测复杂的孔道,而且检测距离和视野较大,影像质量较高,可以进行记录和测量,甚至可以配合其他工具进行原位维修。但缺点是结构复杂、成本较高、操作较难,而且需要电源和显示器等外部设备。

3航空发动机的常见故障类型

3.1高压涡轮故障分析

高压涡轮是航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之一,从高温高压的燃气中吸收能量,驱动高压压气机和发动机附件。高压涡轮的工作环境极为恶劣,其叶片承受着高温、高应力、高速旋转、气流激振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因此高压涡轮叶片的故障是航空发动机最常见的结构强度故障之一。

1)疲劳断裂。高压涡轮叶片在长期的循环载荷作用下,会产生微观裂纹,当裂纹扩展到一定程度时,叶片就会发生断裂。疲劳断裂的原因材料缺陷、叶片制造工艺不良、叶片安装不当、叶片表面损伤、叶片过热、叶片气流激振等。

2)蠕变断裂。高压涡轮叶片在高温高应力的条件下,会发生持续的塑性变形,导致叶片的尺寸和形状发生变化,影响叶片的气动性能和强度。当叶片的变形超过一定限度时,叶片就会发生断裂。蠕变断裂原因叶片温度过高、叶片冷却不充分、叶片应力过大、叶片材料性能下降等。

3)腐蚀断裂。高压涡轮叶片在高温的燃气中,会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吸附,导致叶片表面或内部的材料发生变质,降低叶片的抗氧化能力和强度。当叶片的腐蚀程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叶片就会发生断裂。腐蚀断裂的原因燃气中含有杂质、叶片冷却不充分、叶片材料选择不当等。

3.2燃烧室故障分析

燃烧室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组件,负责将燃油与空气充分混合并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以驱动涡轮。由于燃烧室内部工作环境的极端恶劣,其温度、压力、流速等参数变化剧烈,因此常见结构强度故障。包括燃烧不稳定,即燃烧过程出现周期性或随机性波动,由燃油供给不均匀、空气流场不均匀、燃烧室几何形状不合理等因素引起。另一常见故障是燃烧室开裂,即壁面或内部结构发生裂纹,降低密封性能,影响燃烧效率和排放性能,原因包括热应力过大、热疲劳、热腐蚀等。最后,燃烧室燃烧失效是指燃烧过程中断,引起发动机推力下降,由燃油供给问题、点火装置故障、空气流量不足等因素导致。

3.3压气机故障分析

压气机是航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负责将空气进行压缩并输送至燃烧室,以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由于压气机叶片处于高速旋转、高压差、高温度和高湿度等恶劣工作环境下,因此其故障是航空发动机中常见的结构强度问题之一。压气机的故障类型包括叶片断裂,由于长期循环载荷引起微观裂纹并导致叶片断裂,原因涉及材料缺陷、制造工艺不良、安装问题等;叶片变形,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导致持续塑性变形,影响气动性能,原因涉及温度、冷却不足和应力等;叶片腐蚀,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吸附,降低抗氧化能力和强度,包括空气中杂质、不足的冷却和材料选择。及时检测和维护压气机的这些故障对于确保发动机的可靠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4孔探技术在航空发动机维修中的应用

4.1发动机机型维修

发动机机型维修是对发动机进行预定的检修和维护,以恢复或提高其可靠性和效率,适应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或性能下降。孔探技术允许在无需分解发动机的情况下,对其内部结构进行可视检查,及时发现潜在损伤,从而评估发动机的整体性能。例如,在气孔检查中,孔探仪可检测气孔的堵塞、腐蚀等缺陷;在机械结构检查中,孔探仪可发现转子叶片的损伤、轴的磨损等问题。

孔探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减少发动机的分解次数和范围,从而节约维修成本并降低停机时间,提高发动机的利用率。以高压涡轮叶片检查为例,传统的分解检测方法需要将整个高压涡轮模块拆卸下来,耗时且繁琐,而孔探技术通过直接在发动机壳体上的探孔或点火嘴孔位置插入探头,实现对叶片的快速、方便检测。最重要的是,孔探技术提高了发动机的检测质量和准确性,避免了由分解发动机而可能引起的二次损伤或安装不当。同时,避免了人为误判或漏判,提升了发动机的安全性。在燃烧室检查方面,孔探技术无需破坏密封性能即可对壁面或内部结构进行检测,发现燃烧室的开裂、烧蚀等缺陷,确保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和性能。

4.2突发事件的检修

突发事件的检修是针对飞行中或地面检查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对发动机进行紧急检修和维护,以排除故障或隐患,确保飞机正常运行。检修的时机和范围根据发动机实际情况而定,通常包括外部检查、内部检查、部件更换和性能试验等步骤。在突发事件的检修中,孔探技术的应用能够在无需分解发动机的情况下,对其内部结构进行可视检查,迅速定位故障或隐患,从而明确检修方案和范围。

例如,鸟击事件后,孔探仪能够检测叶片的变形、断裂、掉块等损伤,以及鸟羽、血迹等异物的残留情况,为确定是否需要更换叶片或进行发动机清洗提供关键信息。通过减少发动机的分解次数和范围,孔探技术在维修中节省了成本,同时缩短了停机时间,提高了发动机的可用性。孔探技术在外来物进入事件中的应用,能够检测到叶片划伤、凹陷、磨损等损伤,同时提供外来物的种类、位置、数量等关键信息,有助于判断是否需要拆卸发动机或部分模块,或者是否可以采用原位维修方法修复叶片。最后,在发动机振动事件中,孔探技术可检测发动机内部的不平衡或失调,识别振动原因,进而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发动机的平衡或对称性,或者是否需要更换发动机部件。通过提高检测的质量和准确性,孔探技术避免了因分解发动机而引起的二次损伤或安装问题,有效提高了发动机的安全性。

4.3已出故障检修

已出故障检修是根据飞行过程中或地面检查发现的发动机故障情况,对其进行紧急的检修和维护,以恢复或提高其可靠性和效率。孔探技术在此背景下发挥关键作用,允许在无需分解发动机的情况下进行内部结构可视检查,精准诊断故障类型和程度,明确检修方案和范围。对于发动机燃烧失效事件,孔探仪可以迅速检测燃烧室内的燃烧过程,识别导致失效的因素,如燃油供给不足、燃油质量问题、点火装置故障、空气流量不足等。此外,孔探技术的运用显著减少发动机的分解次数和范围,降低维修成本,缩短停机时间,提高发动机的利用率。在燃烧失效事件中,通过在发动机壳体上的探孔或点火嘴孔位置插入探头,实现对燃烧室内部燃烧情况的快速、便捷检测。最为重要的是,孔探技术提高了发动机检测的质量和准确性,避免了由分解发动机可能引起的二次损伤或安装问题,同时防止了人为的误判或漏判,有效提高了发动机的安全性。

5孔探技术在航空发动机维修中的优势与局限性

5.1孔探技术的优势

孔探技术其非破坏性特性赋予了维修人员在无需发动机分解的前提下进行内部结构的直观检查的能力,通过这种便捷而迅速的检测手段,不仅缩减了维修过程中的时间成本,也有效避免了分解过程可能引发的次生损伤。同时,孔探技术通过减少发动机分解的频次和程度,明显削减了整体维修的经济负担,提升了维修效率,进而缩短了发动机的停机时间,为航空器的可用性提供了显著助力。这种高效率的维修流程不仅节约了资源,也有力地推动了航空器维修领域的技术进步与创新。此外,孔探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可视检查,更在提高检测准确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避免人为误判,该技术有效保障了发动机的安全性水平,从而增强了整体航空运输的安全性。

5.2孔探技术的局限性

孔探技术的适用范围受到内部结构复杂性的制约,某些狭窄或难以到达的区域可能难以进行有效的检测。由于孔探技术主要依赖于视觉检查,对于微小缺陷或表面下的问题的识别能力相对有限,导致对一些潜在问题的漏检。此外,孔探技术在定量分析方面相对较弱,难以提供详细的参数信息,限制了对缺陷程度的准确评估。另一方面,孔探设备的精度和分辨率可能受到限制,从而影响检测的灵敏度。此外,孔探技术的操作依赖于维修人员的经验水平,对其熟练程度和技能要求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最后,孔探技术在处理特殊材料或高温、高压等极端工作环境下的适应性有限,需要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谨慎使用。

5.3如何克服孔探技术的局限性

通过结合多种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等,以弥补孔探技术在特定情况下的局限性。这样的多技术综合应用可以提高整体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全面覆盖发动机内部结构的检测需求。持续推动孔探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升其适用范围和性能。通过引入先进的成像技术、提高探头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以及加强对特殊工况下的适应性,可以不断完善孔探技术,使其在更广泛的发动机维修场景中发挥作用。加强维修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也是关键的一步。提高维修人员对孔探技术操作的熟练度和专业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技术的原理、应用范围和局限性,有助于提高检测的精准性。此外,加强标准和规范的制定,确保孔探技术的应用在维修过程中符合行业标准,同时促进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从而提高孔探技术的实际应用水平。

结论

综合上述论述,孔探技术在航空发动机维修中展现了显著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对发动机机型维修、突发事件的检修以及已出故障检修的应用,孔探技术展现了其非破坏性、高效快速的特点,为提高维修效率、降低成本、缩短停机时间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手段。其在可视检查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在无需分解发动机的情况下对内部结构进行直观检测,为航空发动机维护提供了便捷的解决方案。孔探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适用范围受到内部结构复杂性的限制、对微小缺陷的识别能力相对有限、在定量分析方面存在不足等。为克服这些局限性,可采取多技术综合应用、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强化维修人员培训以及规范制定等措施。

综上所述,孔探技术作为航空发动机维修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但仍需要不断努力以拓展其适用范围、提高技术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航空工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张网. 对航空发动机维修中孔探技术的运用初探 [J]. 中国设备工程, 2022, (01): 191-192.

[2] 曹隽,李东旭. 航空发动机维修中孔探技术的应用探讨 [J]. 内燃机与配件, 2021, (23): 148-149.

[3] 王晓宇. 大数据技术在航空发动机维修中的应用研究 [J]. 数码世界, 2020, (10): 78-79.

[4] 肖柏荣. 航空发动机维护中孔探检测技术的应用 [J]. 中国高新科技, 2019, (15): 96-9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