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钢结构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朱祥子

滕州建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滕州 277500

摘要

装配式建筑工程钢结构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是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介绍了钢结构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具体优势,包括建筑内容高度集成、抗震能力强、自重轻、环保节能、施工质量有保障、施工进度快、综合效益好等方面。然后分析了装配式建筑工程钢结构施工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钢结构的制作、钢柱的定位、柱的垂直度、钢柱的吊装施工等方面。最后提出了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施工管理措施的建议,包括提高施工管理的工作效率、提升施工管理的质量、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钢结构施工技术的提高、审核设计方案等方面。本文旨在为装配式建筑工程钢结构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工程;钢结构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措施

正文

引言

装配式建筑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等优点,是实现建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动装配式建筑在各类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钢结构是一种常用的装配式建筑的承重结构形式,它是由钢材经过加工、制作、连接而成的结构体系。钢结构具有强度高、刚度大、延性好、抗震性能优异、自重轻、施工速度快、可回收利用等特点,是装配式建筑的理想选择。钢结构在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住宅建筑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展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1钢结构应用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具体优势概述

1.1建筑内容高度集成

钢结构在工厂或现场预制时,可以将建筑的各个部分或组成单元进行高度集成,如将建筑的结构、围护、设备、装饰等内容进行一体化设计和制作,形成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的建筑部品部件,实现建筑的工厂化生产。这样可以提高建筑的设计水平,降低建筑的重复性,减少建筑的接口数量,简化建筑的安装过程,提高建筑的整体性能。

1.2抗震能力强,自重轻

钢结构具有良好的延性和韧性,能够有效地吸收和消散地震作用下的能量,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钢结构的自重相对较轻,可以减少地震作用下的惯性力,降低建筑的地震破坏程度。钢结构的自重轻,也有利于减少基础的承载力要求,降低基础的造价,缩短基础的施工周期。

1.3贯彻落实了环保节能理念

钢结构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符合了环保节能的理念,体现了绿色建筑的特点。钢结构的工厂化生产,可以减少现场的施工噪音、粉尘、废弃物等污染,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质量。钢结构的可回收利用,可以节约资源,减少建筑废弃物的处理,降低建筑的碳排放。钢结构的轻量化,可以降低建筑的能耗,提高建筑的节能效果。钢结构的高度集成,可以提高建筑的隔热、隔声、防火等性能,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1.4施工质量有保障,施工进度快

钢结构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可以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钢结构的工厂化生产,可以实现钢结构的精确加工,保证钢结构的尺寸、形状、强度等质量指标,避免现场的误差和缺陷。钢结构的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可以实现钢结构的快速安装,减少现场的施工工序,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钢结构的信息化,可以实现钢结构的设计、制作、安装的一体化管理,提高施工的协调性和可控性。

1.5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好

钢结构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建筑的综合效益的提升。钢结构的优良性能,可以提高建筑的使用价值,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降低建筑的维护费用,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钢结构的环保节能,可以提高建筑的社会价值,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促进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建筑的社会效益。

2装配式建筑工程钢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2.1钢结构的制作

钢结构的制作是指将钢材经过切割、打孔、焊接、组装、校正、防腐、油漆等工序,制成符合设计要求的钢结构构件或组合构件的过程。钢结构的制作是影响钢结构施工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钢结构工厂化生产的重要内容。钢结构的制作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控制钢材的质量、尺寸、形状、强度等指标,保证钢结构的精度和性能。采用先进的制作设备和工艺,提高钢结构的制作效率和质量,减少人工操作和现场修正,降低制作成本和废料。采用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的设计理念,优化钢结构的构件类型和数量,简化钢结构的连接方式和安装方法,提高钢结构的可组装性和可拆卸性。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实现钢结构的设计、制作、安装的一体化协调,提高钢结构的信息传递和数据共享,避免信息的重复和错误。采用环保的防腐和油漆材料,提高钢结构的耐久性和美观性,减少钢结构的环境污染和维护费用。

2.2钢柱定位

钢柱的定位是指在施工现场,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控制网,确定钢柱的安装位置和方向的过程。钢柱的定位是影响钢结构的安装精度和稳定性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钢结构与基础、其他结构的协调性的前提条件。钢柱的定位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控制钢柱的定位误差,保证钢柱的平面位置、轴线方向、水平度和垂直度等指标。采用先进的测量设备和方法,提高钢柱的定位精度和效率,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降低定位难度和风险。采用合理的定位顺序和步骤,优化钢柱的定位流程,避免钢柱的定位互相干扰和影响,提高钢柱的定位质量和速度。采用可靠的定位标志和固定措施,保证钢柱的定位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钢柱的定位发生变形和移位,影响钢柱的安装和使用。

2.3柱的垂直度

柱的垂直度是影响钢结构的受力性能和整体形态的重要指标,也是保证钢结构与其他结构的连接和协调的基本条件。柱的垂直度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控制柱的垂直度误差,保证柱的垂直度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方法,提高柱的垂直度检测精度和效率,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降低检测难度和风险。采用合理的检测时机和频率,优化柱的垂直度检测流程,避免柱的垂直度受到后续施工的影响和破坏,提高柱的垂直度检测质量和速度。采用有效的调整和修正措施,保证柱的垂直度达到设计和使用要求,防止柱的垂直度发生变化和偏差,影响柱的安装和使用。

2.4钢柱吊装施工注意事项

钢柱的吊装施工是指将钢柱从运输车辆上卸下,通过起重机械将钢柱吊起,然后将钢柱安装到预定的位置和方向的过程。在吊装施工前,应对钢柱的质量、尺寸、形状、标识等进行检查,确认钢柱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无损伤和变形等缺陷。

在吊装施工前,应对起重机械的性能、参数、安全装置等进行检查,确认起重机械符合施工要求,无故障和隐患等问题。在吊装施工前,应对吊装工具和附件的质量、规格、数量等进行检查,确认吊装工具和附件符合施工要求,无损坏和缺失等问题。在吊装施工前,应对吊装区域的地形、地质、气象、交通等进行检查,确认吊装区域符合施工要求,无障碍物和危险源等问题。在吊装施工中,应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吊点和吊具,正确地将钢柱与起重机械连接,避免钢柱的滑落和碰撞等事故。

3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施工管理措施

3.1提高施工管理的工作效率

在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施工管理中,通过合理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优化等手段,提高钢结构的施工速度和生产率,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标。提高施工管理的工作效率应遵循以下原则:以信息化为支撑,实现钢结构的设计、制作、安装的一体化协调,提高钢结构的信息传递和数据共享,避免信息的重复和错误,提高施工管理的决策水平和执行力。以标准化为基础,实现钢结构的构件类型和数量的优化,简化钢结构的连接方式和安装方法,提高钢结构的可组装性和可拆卸性,降低施工管理的复杂度和难度。以模块化为特征,实现钢结构的构件或组合构件的工厂化生产,提高钢结构的制作质量和效率,减少现场作业和修正,降低施工管理的风险和损耗。以协同化为要求,实现钢结构与基础、其他结构、围护、设备等的协调配合,提高钢结构的整体性能和功能,减少施工管理的冲突和干扰。

3.2提升施工管理的质量

在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施工管理中,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质量检测、质量评价、质量改进等手段,提高钢结构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能,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提高用户满意度的目标。提升施工管理的质量应遵循以下原则:以质量标准为依据,实现钢结构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测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保证钢结构的质量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避免质量缺陷和事故的发生。以质量监督为手段,实现钢结构的质量检测和质量评价的客观化、科学化、公正化,保证钢结构的质量检测和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以质量改进为目的,实现钢结构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改进的动态化、持续化、创新化,保证钢结构的质量改进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质量水平和质量效益。

3.3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

在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施工管理中,对钢结构所用的钢材、连接件、防腐、油漆等材料的采购、验收、储存、使用等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是保证钢结构的质量、安全、效益和美观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钢结构的绿色化、节能化的必要条件。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以质量要求为导向,实现钢结构所用材料的质量采购和质量验收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保证钢结构所用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避免材料的不合格和浪费。以质量控制为核心,实现钢结构所用材料的质量储存和质量使用的标准化、科学化、合理化,保证钢结构所用材料的质量稳定和性能优良,避免材料的损坏和失效。以质量监督为保障,实现钢结构所用材料的质量检测和质量评价的客观化、科学化、公正化,保证钢结构所用材料的质量检测和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3.4钢结构施工技术的提高

在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施工管理中,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等方式,不断提高钢结构的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技术能力,提高钢结构的施工质量和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和风险的目标。钢结构施工技术需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实现钢结构的施工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的持续化、创新化、领先化,保证钢结构的施工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或领先,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以技术标准为依据,实现钢结构的施工技术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保证钢结构的施工技术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避免技术的混乱和误导。以技术应用为目标,实现钢结构的施工技术的推广、应用、反馈的实用化、效果化、优化化,保证钢结构的施工技术与施工实际相结合,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和技术缺陷,提高钢结构的施工质量和效率。

3.5审核设计方案

审核设计方案是保证钢结构的设计合理、可行、经济、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钢结构的施工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审核设计方案应以设计标准为依据,实现钢结构的设计方案的符合性、合理性、完整性、一致性的检查,保证钢结构的设计方案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避免设计的不合规和不合理。以设计优化为手段,实现钢结构的设计方案的优化性、创新性、节约性、美观性的评估,保证钢结构的设计方案充分利用材料和空间,提高钢结构的性能和功能,降低钢结构的成本和消耗。以设计协调为要求,实现钢结构的设计方案与基础、其他结构、围护、设备等的协调性、兼容性、可靠性的修改,保证钢结构的设计方案与整个建筑的统一性和协调性,避免设计的冲突和不协调。

结论

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施工管理措施是保证装配式建筑钢结构的质量、安全、效益和美观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的关键因素。本文从提高施工管理的工作效率、提升施工管理的质量、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钢结构施工技术的提高、审核设计方案等方面,对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施工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原则和方法,以期为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施工管理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思潼.装配式建筑工程钢结构施工技术探析[J].工程建设(2630-5283), 2022(003):005.

[2] 刘宏杰,邵敬东.建筑装配式钢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 2021.DOI:10.3969/j.issn.1671-3818.2021.02.015.

[3] 李肖翰,史鹏宇,邱文会,等.钢结构建筑装配式混凝土基础:CN202020667862.0[P].CN212375899U[2023-12-28].

[4] 渠天亮,郭毅敏,赵新平.绿色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研究与应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1(9):94-95.DOI:10.3969/j.issn.1671-3362.2021.09.042.

[5] 白素檩.装配式建筑工程钢结构施工技术优化选择[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