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与本土红色资源相结合背景下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本土红色资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正文
本文系广西教学科学规划2023年度广西少先队工作专项课题《基于本土红色资源下铸牢少先队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研究一-以大化瑶族自治县为例》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23ZJY12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育不仅要传授语言文字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承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任务。为此,如何有效地利用本土红色资源,与小学语文教育相结合,探索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策略,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然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本土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一些不足,如资源挖掘不充分、教学方式单一等。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小学语文与本土红色资源相结合背景下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整合本土红色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整合本土红色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是探究小学语文与本土红色资源相结合背景下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策略的重要方面,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本土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策划,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和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读不完的大书》这一课时,就可以通过讲述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历史传统,讲述各族先辈投身中国革命、中华民族浴血重生的故事,特别是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同胞砥砺奋进的时代风貌,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潜移默化地种在各族师生的心灵深处,引导各族师生深刻认识维护中华民族团结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坚定各族师生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深切的明白要努力读书,理解本文的主题,有效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二、开展小组探究活动,促进学生思维交流
小组探究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深度。在小学语文与本土红色资源相结合的背景下,开展小组探究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具体而言,小组探究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可以选取与本土红色资源相关的语文教材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阅读、讨论和分享,了解革命历史、英雄人物和革命精神,感受中华民族的团结奋斗和伟大成就。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等渠道,让学生在小组内收集和整理本土红色资源的信息,形成小组报告或展示,增强学生对本土红色资源的认识和珍惜。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创作与本土红色资源相关的语文作品,运用语言表达对本土红色资源的情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这样一来,通过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还可以深入了解和感受本土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自豪,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纸的发明》这一课时,就可以先引导学生们去阅读文章并且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了解纸的发明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影响,以及纸如何成为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关注本土红色资源,如观看有着悠久历史的贡川壮族砂纸手工作坊的砂纸制作过程,感受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查阅大化革命纪念馆中保存下来的战争时期的地下报刊和书信等资料,这些报刊正是依靠纸张才得以广泛传播,激发了人们的抗战热情,凝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力量,从而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组织实践参观活动,加深学生红色体验
组织实践参观活动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策略。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红色资源的体验,更能够在实际中建构起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认知,进而激发他们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实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红色历史遗址,如大化革命纪念馆、大化民族博物馆、贡川砂纸手工作坊、大化民族民族手工艺小作坊等,让他们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深入的了解本土民族优秀文化。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将这些历史经验和教材中的知识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此外,当地的学校还可以和外省的学校同上一节课、同唱一首歌、同画一幅画等等,或者让学生参与到红色故事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中,讲述红色故事、为家乡代言等,通过亲身参与,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红色文化,进而不断的加深学生的红色体验。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与本土红色资源相结合是培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本土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将其有机融入语文教学,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感悟中华民族的共同奋斗历程和伟大精神,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瑞琴.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2(18):2.
[2]王芳.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策略[J].世纪之星—小学版, 2022(8):0202-0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