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新时代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研究
正文
一、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更为复杂的情境。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和便捷,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类信息。然而,这种信息的过剩也可能导致信息的碎片化和信息真实性的难以判断。虚假信息和不当内容的传播可能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误导,影响其价值观的培养。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势在必行。
本文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与特性,通过多种方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大学生的课堂、宿舍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资源,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正确和理性的使用网络,同时通过创新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使得思政课堂迸发出新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成效。
二、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
(一)互动式网络课程
传统的思政课堂教育内容大部分来自于课本,信息比较陈旧和单一,教学方式也主要为教师的单向讲解为主,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所以,以往的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在新时代已经不再适用,互联网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学,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如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开设互动讨论、趣味抢答、投票等丰富的互动性极强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专注于课堂,在互动过程中润物无声的进行思政教育。互动式网络课程结合了先进的教育技术,如直播、互动讨论平台等,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参与其中。通过在线讨论、实时互动等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20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出现在人们眼前。作为一项新型技术因其视觉、感觉、听觉的强大体验,被应用到多个领域之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兴起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虚拟现实技术与思政教学相结合,使得思政教学与时俱进,带来崭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
虚拟现实技术在思政教学创新应用中主要为创新思政教学模式,具体为线上和线下的结合、虚拟教学和现实教学的融合,发挥他们之间的合力共同来提高思政课的时代感与时效性。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改善传统思政教学的不足,但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虚拟现实技术更多的作为一项辅助工具,使得网络思政教育能够更加的贴近学生。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大学生打造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如北京理工大学在思政课堂中利用VR技术让学生体验重走长征路,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加切身的感受到红军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苦难,更加深刻的体会长征精神。又如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央视推出了数字化的网上展馆,参观者用手机或者电脑就可以通过全景观虚拟技术360度的展示身临其境的感受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通过虚拟环境中的互动、参与,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政治决策的背后逻辑,从而培养其情感共鸣和社会责任感。
(三)新型社交媒体的思政教育创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型社交媒体也开始迅猛的发展起来, 新型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交际方式和信息接受的方式。当代大学生作为紧跟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追求新奇和个性的一代,是使用新型社交媒体的主力军。新型社交媒体方便快捷、成本低、互动性强、内容丰富,也迅速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娱乐的主要使用工具。大学生普遍使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小红书、抖音等,这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
思想教育与新型社交媒体的结合, 就是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利用新型社交媒体快捷性和交互式的优势,丰富思政教育载体与手段, 建设优质的学生思政教育平台,引导学生参与到思想教育的活动中来,在互动过程中实现教育的最大化。如学校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发布有价值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参与舆论讨论。通过社交媒体的互动性和传播性,可以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三、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难以保证
进入新时代,大学生的物质生活基本能得到较好的满足,所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网络冲浪,对社会事件和国际政治也较为关心。但是互联网世界充斥着大量信息,但其中不乏虚假、歪曲的信息,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难以保证,同时大学生也缺乏足够的信息辨识能力,对一些社会问题认识比较片面,非常容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被误导或受到偏见影响,导致大学生不能很好的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互联网上关于一些社会事件的分析也比较片面,并不能客观全面还原事件的真相,导致部分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针对以上情况,如果没有对大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和指导,其后果是相当危险的。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意识形态舆论引导,是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二)个性化教育难度较大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入开展,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比较快,互联网环境瞬息万变,教育者对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把握不够及时和调整不够灵活,使得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教育在落实的过程中难度比较大,还存在缺陷与不足。大学生个性化教育作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还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内容结构,实施方法上也还存在不足,制约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常依赖于数字平台和在线课程,难以像传统课堂那样灵活地进行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学习进度都有所不同,但网络教育往往只能提供固定的内容和进度,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校可以探索采用智能化技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推荐适合的学习内容和路径,实现更加个性化的教学。
(三)互动性和深度参与不足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形式较为单一,主要通过面授课程引导学生接受教育内容,大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可以从互联网获取更多的信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拘泥于线下的课堂,内容的获取也不再拘泥于教师的讲授,学生学习的手段更加丰富,也变得具有更强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必须要具备互联网思维,能够有效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否则学生在网络教育中缺乏与互动性和参与感,仅仅只是被动接收者,难以获得实时的问题解答和交流互动,从而会影响到学习效果和思想政治观念的深入理解。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增加在线讨论、互动答疑等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思想碰撞,促使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和交流。
四、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依托于互联网,在探索创新策略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紧密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依托各类网络载体开展教育,打造移动思政课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一)建设网络互动平台,促进思想交流
当前大学生除了面对面沟通交流,还通过QQ、微信、抖音、小红书等软件进交流和学习。学校需要整合各类网络软硬件资源,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交流载体,为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提供便利。一方面,搭建网络思政教育互动平台。可以依托微博、微信公众号、易班等网络载体搭建大学生思政主题互动平台,如主题团日、读书会、红色讲坛云课堂等等。同时,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遗址和革命纪念馆,组织慰问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等志愿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理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如利用抖音平台的直播,打造“网红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提出自己的问题、分享自己的见解,与老师、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这种互动不仅能够丰富教育内容,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或者利用慕课、网易公开课、超星等学习平台打造一批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学生能自主地进行学习,切实提升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二)合理利用大数据优势,实现个性化教育
网络是大学生获取信息,进行娱乐生活的重要载体。现如今可以说大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无法离开网络,在这样的大数据时代,教育者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大学生上网行为进行分析,了解不同时期大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所在,实现个性化教育。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获取大学生在网络中的学习内容、关注重点、以及对热点事件的评论等信息,这十分有利于教育者及时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思维模式,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的个性化教育。此外,在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实践中相关的内容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新路径、新方法,探索更多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如建设思想政治理论名师工作室、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示范点、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方式开展针对性的教学。
(三)引导网络舆论,传播正能量
积极的正向的网络舆论引导在塑造社会舆论方向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为大学生建设健康网络环境的重要任务。网络的信息大量且繁杂,大学生缺乏足够的能力对其中虚假、歪曲的信息进行有效辨别,导致大学生非常容易被误导或受到偏见的影响。所以学校需要通过网络媒体发布正面、有价值的信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对于网络谣言和负面情绪,也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及时澄清和引导,维护教育的和谐稳定。这样的网络舆论引导,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升网络文化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五、结论
在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势在必行。通过互动式网络课程、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以及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与此同时,强化个性化教育、引导网络舆论、建设网络互动平台等策略也是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创新,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其成为有信仰、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苏锦婕.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12):19-21.
[2]冉聪聪.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2):108-109.
[3]杜春秋;苗蕊;.高校运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涵意蕴及实践路径探究[J].改革与开放,2020(19).
[4]李才俊;唐文武.网络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新探[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5]张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