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思想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对策

期刊: 世界·教育前沿 DOI: PDF下载

李冬青

潜江市熊口镇熊口小学孙桥校区

摘要

数学建模思想一直以来都是数学思想方法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科学应用到数学教育教学之中,能够帮助教师将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点,转化为更具体且简易的方式,以便学生理解与记忆,同时对于激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等都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实际开展课程教学工作期间,所运用教育方式方法更倾向于数学建模思想方式,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如何巧妙掌握解题技巧,让学生逐步养成优良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学素养等。


关键词

数学建模思想;小学数学;对策

正文


引言

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将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合理联系到一起,有助于提升学生理解与掌握之外,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也具有积极作用。而且数学科目本身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特点,所以数学教师要想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稳步发展,教师可以采用数学建模思想的形式,将原本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化,从而减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难度与压力。但很多时候,数学教师在应用数学建模思想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造成这一现象根本原因,教师对于数学建模思想了解不够,未曾从根本上深入分析数学建模思想,并将其全面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从而导致教育教学效果不佳。对此,教师应当不断优化、创新自身教育理念与方法,并将数学建模思想科学融合到小学数学课堂之中,以此实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意义

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新课程改革发展不断深入,对于教师教育教学要求也逐渐增多,小学数学教师实际开展教学工作中,需更加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小学数学教师实际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课程教学期间,应当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符合素质教育等理念要求,并且还满足当前小学生实际情况。因小学生虽然具备较强想象力、创造力,但处于真个解读那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材,而且对于抽象数学知识理解过于表面化,所以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期间,需适当在教学中融入趣味性内容,其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除此之外,教师还需适当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有助于增强学生逻辑转化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再通过练习生活实际的形式,能够提升学生数学课程学习体验感,对于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认知,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等都具有良好推动作用。

二、在数学课堂中创建教学情境,科学渗透建模思想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创建出更符合当前小学生实际情况,而且还需满足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需求的教学情境,并构建优质且有效的教学方法,科学在其中融合数学建模思想,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以从中理解与掌握知识,甚至是对数学科目产生兴趣,能够自主参与到教师所组建教学活动之中。而教师在以数学建模思想创建教学情境期间,将数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合理结合到一起,通过此方式,更容易让学生置身其中之外,还能活跃整个课堂的教学气氛,帮助学生丰富生活经验,拓展学生思维等具有诸多作用。所以教师需要以生活实际和教学目标为基础,进行数学教学情境创建,使得学生能够完全投入到数学知识学习之中,掌握更多知识的同时,也能做到活学活用。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鸡兔同笼》相关知识为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方式,设计相应教学情境,再以此为基础,科学引导、指导学生,不断深入分析问题,并且在思考、解决之后,学会如何对数学问题进行总结,让学生学会遇到同样类型的问题,如何通过怎样的处理方式将问题有效解决。当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如何使用数学建模思想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已知量与未知量,并通过分析,判断其关系,在通过假设的方式,简化鸡兔同笼的问题,这时教师在引入数学建模思想,使得学生能够更好掌握数学知识,以及精准理解数学问题,掌握相关解题技巧与方法,创建适合自身的数学思维,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极大的裨益。

三、引导学生经历建模过程

教师通过多样化、趣味性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与掌握数学建模思想之后,尤其是将学生对于数学建模思想有一定兴趣之后,为确保学生能够做到灵活运用数学建模思想,可以通过科学引导学生进行有关整个建模过程的方式,以此加深学生对于该部分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同时对于培养学生建模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在整个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其中有意无意地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并依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教导学生,帮助学生以更加全面、细致地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让学生能够依据所掌握的思想与方法,解决各类数学任务与问题,从而实现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而教师要拓展多样化的实践探究活动,使得每一个学生能够在建模过程中,有一个丰富的体验,并且能够依据自身所学习的内容,高效率解决教师所布置的各类学习任务。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让学生创造性的体会整个建模过程,逐步引导学生,活跃学生学习思维,不可将思维局限于某一个方面,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题目,以及找到问题的核心与特别注意的问题,为提升学生建模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实际开展课程教学期间,可以依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情况,提出一个具体的数学建模问题,并让学生明白这个问题需要运用什么样的数学方法来解决,之后再依据教学要求,以及学生当前学习情况,科学引导学生,带领学生对于该类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分析,以及推断出相应的结果,并活出图形模型的方式支撑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期间,教师则需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是通过发言的形式,将自身的想法表达出来。而教师则需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身意见、建议,并学会如何总结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则需学生完成解答之后,针对所回答的内容,进行相应评价,以此帮助学生更好成长。

四、引导学生如何拓展建模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学生建模能力培养期间,教师除了为学生讲解教材中的知识之外,还需适当针对学生情况,进行课外知识拓展,其目的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点,并且能够进行建模能力的灵活运用,这时教师在通过适当实践练习的方式,能够实现充分锻炼学生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使得建模教学效果能够符合预期的要求。而学生通过数学建模能够将原本复杂、抽象的问题,以更为简单的方式掌握,并且能够在解决过程中,了解其中所表达的含义等。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除了学会如何运用数学建模之外,还能熟练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可更好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以及增强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期间,教师科学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其中,可以为培养学生数学能力,以及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建模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经历整个建模过程,引导学生、指导学生如何拓展建模等方式,开展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正确的角度认识到数学建模思想,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对于数学建模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之外,也可以增强学生综合实力,强化学生数学能力,提升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杰. 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07):131-133.

[2]赵明明. 数形结合思想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对策[J]. 试题与研究,2022,(11):156-158.

[3]郭瀑森. 浅析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2020,(48):11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