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期刊: 世界·教育前沿 DOI: PDF下载

周涵婕

临武县南强镇初级中学

摘要

初中生物学科是一门注重探究和实践的学科,具有生命性、基础性、思想性和实验性的特点。从学习内容上来看,它主要涉及关于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相关内容,部分内容理论性强、较为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来看,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这需要进一步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意义,并就如何有效提升新课改下的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具体建议,希望能够对今后的初中生物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正文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开展实验教学的意义

 初中开设生物课是为了让学生多学习一些自然相关的知识,而实验是生物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采取生物实验教学法不仅可以多样化生物教学的形式,还能提升生物课堂的趣味性,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让其有良好的学习体验都是非常有利的,还能有效促进生物教学的发展。[]

其教学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生物实验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学习有了足够的兴趣,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并产生无限的内在动力。生物课是初中生的必修课之一,然而由于其分值较低,大部分学生觉得它没有语、数、外重要;此外,初中生物涉及到的知识属于微观领域,超出了初中学生的认知范畴,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所以有的学生对生物学科失去了兴趣。相反,通过生物实验教学,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感受生物学科的魅力,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满足了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让其感受到学习生物的快乐,这无疑会提升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也会增强。

第二,生物实验教学法的开展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初中阶段的学生其认知特点依旧是由感性认知逐渐过渡到理性认知,这样的认知过程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一旦他们的学习过程与其认知规律不相符,他们就只能依靠记忆来学习这些知识,这会导致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且容易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然而,生物实验教学法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感性认知需求,还能满足其理性认知需求。如,学生在实验中需要操作、观察、分析、整理数据等,这些环节就属于感性认知的过程;学生通过以上实验环节得出规律或概念的过程就是理性认知过程。这样一来,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就会产生非常深刻的印象,避免出现一知半解的情况,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第三,生物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生物的教学目标已由最初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升为素养目标,其目的是加强对学生核心能力和良好品行的培养。通过开展生物实验教学,能够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学会如何观察、如何思考、如何自主探究、以及如何与其他同学相互合作学习等。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养成探究科学的习惯,对待科学的态度也会更加严谨求实,这与改革后的新课程目标相契合,还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开展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准备充足,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发挥其主导作用,教师需要实现更高的目标,一方面,教师要考虑如何教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考虑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特别是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提高自己的实验教学能力,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生物教学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教师要善于总结过往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即将开展的实验教学计划,还要根据实验的教学目的合理设计提问环节,这样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可能性才会更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按照实验教学的需求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和工具。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需要依靠一些对应的工具和材料,才能将实验进行下去,否则教学效果会因不充分的前期准备而受到影响。例如,在开展“观察真菌”实验的时候,教师在实验前需要清楚该实验的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并在实验前用橘皮、馒头、面包片等培养出青霉和曲霉,同时还需要准备常食用的蘑菇、腐乳、木耳等真菌;在开展“温度对金鱼生活影响”实验的时候,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不同温度的水和金鱼,将金鱼放在装有不同温度水的装置内,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在不同温度下每分钟内金鱼鳃盖张合的次数。

第二,培养一些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初中生物中有一些难度系数较高的实验,这些实验对前期的准备工作要求较高,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教师可以在平时培养一些实验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带领其他学生主动参与到生物实验中。例如,在开展“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时,一方面,学生做实验的时间很短;另一方面,该实验比较难,所以能按时完成实验的学生很少,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将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分配到不同小组,这样能大大提高实验成功的可能性。

(二)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不同学生在性格、学习、生活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他们表现出来的个性、学习能力和水平有很大的不同,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师未遵循个体差异,对所有学生都实施相同的教育,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想要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让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状态,教师要结合实验的内容实施分层教育,将学生分成不同等级,根据不同等级学生的能力制定相应的实验内容,让所有学生都能从实验中获取知识,得到进步,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三个级别:实验能力强、实验能力中等、实验能力弱。对于实验能力弱的学生,其已掌握的生物理论知识比较少,对待学习的态度较差,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教授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实验能力中等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然而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应该多给他们布置一些挑战性强的生物实验;对于实验能力强的学生,他们的理论知识储备量高,能够灵活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验中,教师应该加强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多让他们开展自主探究和创新型的实验。

(三)落实新课标,加强交流和评价

新课标的制定是不少教育专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个学科内容的规划更加科学,教学目标也更加明确和具体,其中还有很多可行性的教学方法,这为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然而,有的教师并没有深入研究和分析改革后的课程标准,仍旧凭借着以往的教学经验开展教学工作。[]针对这一情况,想要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落实新课标,根据其指示开展教学工作,制定更加具体的实验教学目标和计划。教师要善于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地分析新课标上的内容,明确生物实验教学的新目标,再根据学情选择合适的生物实验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生物相关的知识。

在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的时候,当学生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实验中,其学到的新知识会更多。与此同时,如果师生间、生生间能够相互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学习效果会得到明显的提升。而且,如果教师想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通过开展交流和评价活动,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分享其实验心得,最后教师对整个交流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这样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还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总结

伴随着新课标的制定和实施,教育部门加强了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要求教师能够调整教学理念和方法,根据生物学科教学特点,并深度分析新课标对生物实验教学的综合要求,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如做好实验前期的准备工作;立足于新课标,进行恰当的交流和评价;采取分层教学法等,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生物实验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胡飞龙.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科幻画报,2022,(07):111-112.

[2]蔡伟娜.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教育艺术,2021,(10):14-15.

[3]魏传文.探讨积极加强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文库,2021,(13):11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