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工程在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摘要
关键词
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工程养护;质量控制
正文
前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以往相比较得到明显提升,对生活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相关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精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并且规模逐渐朝着扩大化的方向发展。设计是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开展的重要环节,极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如何解决园林绿化工程设计问题,则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一、园林绿化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美观实用原则
以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为例,在对其进行设计时,需要建立在现有园林设计的基础之上,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包括城市建筑、植物学、美学等。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做好自然环境及景观设计规划工作。也就是说,在这一环节当中,所设计的绿化景观则需要建立在特定自然环境之下,充分发挥设计师的聪明才智。在景观工程建设要求的框架之下,结合地形、植物、建筑物等实际情况,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对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以便确保绿化景观具备生活、休闲、游玩、观赏等多重功能。
(二)合理搭配原则
设计师要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对园林绿化景观进行创新设计,拓展已有的景观设计思路。因此,设计师要综合考察各种景观绿化设计资料,归纳总结其中的优秀经验。不仅要运用假山、亭台、绿化草坪等元素,也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巧妙的构思,以多样化的形式不断增强城市园林景观的创造性含量,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观赏性和创新性较强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从而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三)因地制宜原则
在园林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在绿植选择上进行规范管理,从而全面提高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首先,需要明确一定的作业原则,施工单位需要将因地制宜的战略思想有效贯彻下去,针对当地的地理和气候环境进行全面调研,了解适合绿植生长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绿植进行栽种。在进行园林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尽量选择本地物种,从而保证绿植的成活率获得显著提高。同时,在绿植选择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种类的多样性以及全覆盖性,从灌木、草木、林木等不同方面选择绿植,构建更加完整的生态体系,从而保证园林工程内部的绿植更加多样化。
二、园林绿化工程在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工程设计不合理
在对园林绿化工程进行设计时,部分人员没有深入理解园林绿化的真正含义,以种植花草树木为园林绿化的任务,认为通过这样的方式便可达到园林绿化的目的。殊不知,这种片面的思想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绿化建设造成负面影响,弱化园林绿化工程的景观观赏效果。因此,就当前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现状来看,部分企业在对其进行设计和施工时,没有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整体布局,难以充分发挥园林绿化景观的真正效用。
(二)施工过程不合理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当前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领域,施工单位在管理工作处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现场施工环境呈现出较多的风险隐患,从而严重影响工程的综合效能,威胁工程作业质量。在进行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施工单位所开展的规划工作缺乏一定的执行标准,未能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导致设计方案与工程实际环境之间存在着明显偏差。同时,在技术手段的应用上也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未能根据国家所提出的园林工程作业标准,及落实战略法规,在管理方面进行规范,是导致工程进度及综合质量都受到严重威胁的主要原因。
(三)组织设计编制不规范
园林是以可持续性思想为支撑的工程项目,其在环保、生态化发展方面所具有的功能比较显著。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园林项目所面临的规模及施工要求逐渐增多。在施工期间,如果未能做好规范管理,例如在绿植选择、环境规划及布局等方面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那么则会导致园林生态体系构建不合理,同时也可能导致绿植整体成活率低下,而导致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成本显著增加。因此,在施工建设期间做好组织设计工作十分必要,不仅能够进一步规范施工环境的安全性,优化绿植的生长环境,同时也能够有效控制成本,让园林项目的美观性及生态性功能都可以得到有效的体现。
(四)工程养护不科学
部分施工单位在对园林绿化工程项目中所种植的木苗进行采购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苗木的实际情况,包括树种、树龄、树形、长势等,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所栽种的苗木处于形态不一的状态,甚至其中会存有一些疾病,极易降低苗木的成活率,进而出现死苗的现象。在此种情况之下,施工单位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资金重新采购苗木,进行补苗处理。在延缓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施工周期的同时,还会进一步增加施工单位的施工成本。此外,在苗木规格、苗木类型的选择方面,部分单位没有对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图纸进行全方位实时化分析,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所选择的苗木与园林绿化工程景观处于不协调的状态,无法获得理想的设计效果。
三、园林绿化工程在设计方面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优化设计工程方案
在进行园林施工之前,施工单位需要进行详细的准备,合理设置施工规划。对具体的施工要素及工艺方式进行明确,从而为后续科学有效开展相关施工作业提供重要的行动参考。首先,在工程规划之前,先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现场环境,借助先进仪器调研具体的环境参数,掌握地质参数条件,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的施工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从而保证图纸参数的规范性,切实符合工程施工环境的实际要求。同时,在具体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做好预算统计与分析。针对工程的具体规模,及在施工过程中可能用到的物料进行合理设置,确定具体的数量和规格等参数,从而为各个部门规范开展工程建设工作提供重要的行动参考。
此外,重点加强工程方案的审核也十分必要,通过多部门联合进行有效审核,针对各项施工细节进行全面分析,以便可以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并组织各个部门人员之间就工程方案进行交底,从而明确具体的工作职能,保证在后续开展园林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多方配合更加合理,切实提高园林工程综合效能,突出整体作业质量。
(二)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在对工程进行建设时,建设施工单位要分配质量管理任务,将其落实到各部门及各岗位当中,引导各部门明确自身职责,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对园林绿化工程进行质量监测,这对其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要做好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完善相关机制。一旦出现情况时,则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的方式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对其进行有效解决,将工程的安全隐患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畴之内。
此外,监理人员可与施工人员、设计人员就施工方案、设计理念等进行交流讨论,对工程的施工内容进行一个大体了解,并且明确其中的各个环节,牢固树立施工设计图纸第一的思想观念,切勿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设计图纸进行随意改动,从根本上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说明的是,在施工期间,极易受到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这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之下,极易导致施工质量受到影响。如果没有做好事先的预防控制工作,不仅会延缓园林绿化工程的交付时间,还会降低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建设施工单位必须正视这一现象,深入到施工现场当中,做好现场巡视工作,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施工过程中遇见的各种问题。技术人员要加强对自身业务能力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增强责任心,认真监督管理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对于其中的疑点、难点问题,更是需要认真对待,简化复杂施工环节,科学划分项目中的重点工程和难点工程,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使得其施工质量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断增强。
(三)提高组织设计合理性
在负责具体的园林工程项目期间,施工单位需要从设计方案出发进行规范管理。首先,督促设计人员务必要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认真对待园林的设计工作。在具体执行设计工作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借助先进的测量仪器,针对园林工程所处的现场环境进行科学测量,获得一定的环境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分析,合理设置施工方案,这样能够全面提高工程方案的规范性,也能够有效避免在后续展开作业施工的过程中,因为图纸方案的不规范而诱发各类的风险隐患。
同时,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作为管理人员需要进行有效干预,督促设计和施工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做好施工方案精准对接,从而保证双方对工程项目信息以及施工工艺掌握具有一致性,切实提高工程作业的精准性。此外,重点加强工程方案的审核管理十分必要。通过全面审核分析目前在方案中关于各项参数设计的不合理之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规范,从而全面提高工程的综合效能,也能够保证园林的建设品质更加符合国家所提出的环境绿化发展需求。
(四)建立科学养护模式
第一,加强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是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相关人员则需要围绕植物对其进行检疫,这是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措施应用的前提条件。其次,有效分析虫害种类及特征,根据所获得的结果对农药进行科学有效的选择,通常以效果好、污染小的农药为主。在强化灭虫效果的同时,可进一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最后,需要借助人工的方式对植物的生长进行有效控制,如除草、施肥、修剪等,这对植物抗病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获得管理效果,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现有的管理制度加以完善,确保各项方案得到有效贯彻。借助规范养护管理标准的执行,进一步提高养护管理效果。因此,相关人员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对管理制度进行及时补充和完善,确保管理制度与园林绿化处于有效承接的状态,以便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时,则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快速处理。此外,相关人员还需要对植物幼苗进行透彻分析,从土壤渗透力、土壤含水量、土壤酸碱度等多个方面入手,了解植物幼苗的实际要求。通过栽种环境的优化,提高幼苗栽种管理质量。
第三,优化养护管理技术。在夏季时雨水会处于充足的状态,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对园林树苗根部的积水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避免积水对树苗根部进行浸泡。在高温天气时还需要秉持少量灌溉的基本原则,适当性对园林植物进行喷水,这对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具有积极推动与促进作用。同时,相关人员还需要围绕园林植物对其进行有效修剪,控制园林植物的生长特性,使得园林植物的美化作用得到充分彰显。对于灌木而言,其修剪频率通常是20天1次,而观花灌木则需要在花期之后就对其进行立即修剪。不仅如此,还需要做好草坪的养护管理工作,对其进行灌溉、修剪及定期施肥。以草坪面积为主要切入点,对施肥量进行有效确定。对于一些不抗寒的树种,则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寒工作,冬季时一次性大规模的修剪不易修剪的树木。
结论:综上所述,设计作为园林景观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相关人员予以重视,秉持美观实用、合理搭配、资源节约、因地制宜几大原则,正视园林景观工程设计的现存问题,借助优化设计工程方案、加强施工质量控制、提高组织设计合理性、建立科学养护模式等一系列策略的实施,推动园林绿化工程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振华.论园林绿化工程中大树移植技术与养护管理方法[J].新农业,2022(12):50-52.
[2]杨坤.浅析园林绿化施工现场管理与绿化树木花卉管理[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22(06):74-76.
[3]连捷.园林建筑施工及绿化养护技术对策探讨[J].四川水泥,2022(05):106-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