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植物搭配在市政园林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期刊: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DOI: PDF下载

徐远

杭州蓝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

随着近代我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园林植物搭配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继承传统园林建筑文化的基础上,更加体现了现代园林的审美特征。当然,在不同地区,园林植物搭配上也存在着形式单一、美学特征不显著等问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问题终将会得到解决。下面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简要分析目前市政园林植物搭配存在的问题,不足之处请专家指正。


关键词

植物搭配;市政园林施工;应用;

正文


1 市政园林工程的基本特征

1.1 工程分项较多

市政园林工程项目不同的分项工程对品质把控有不同的要求,管控方式也有区别。分项工程之间互为影响,这无疑提升了品质管控的难度。分项工程体量不一,管理内容繁杂,对工程项目的整体品质管控带来了巨大挑战。

1.2 艺术性显著

市政园林绿化不仅具有绿化城市环境的效果,同时还具有艺术观赏功能。相对传统的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品质管控而言,艺术观赏性较为突出的园林工程,其施工方式也有着很大区别,因此导致具体的施工品质管控没有足够的实践案例参考,这增加了市政园林绿化工程运作的难度。

1.3 管控对象的特殊性

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品质管控的目标多数是绿植,属于鲜活的生物,因此,相比其它类型的工程管理较为特殊,实际的管控工作需结合植物的特性来开展。市政园林绿化工程为了获取理想的艺术效果,通常会运用多种类型的绿植进行搭配组合,这也增加了管理工作的开展难度。

2 植物搭配在市政园林施工中的重要作用

2.1 生态作用

植物搭配保证科学合理性,能够为人们带来视觉感官上美的享受,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改善,并起到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作用,这也属于生态效益,人们可通过城市中的植物总量、分配布局等,对城市绿化、生态等作出直观了解,对城市生态效益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此外,植物搭配保证科学合理性,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可靠保障,净化空气的同时,促使生态环境得以明显改善,充分保证生态效益。

2.2 美学作用

种类丰富多样的植物,对此作出科学合理搭配,构建相应的植物群落,布局科学合理,可充分展示出明显的层次感,提高观赏价值,保证观赏效果。同单株植物相对比,植物群落所展现出的观赏、设计价值明显更高。以此,植物搭配需保证科学合理性,美化环境的同时,实现观赏价值的真正提高,为美丽城市提供可靠保障。

2.3 地质作用

针对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方面,植物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如市政园林中的边坡周边区域,对此实施治理期间,可以根系发达且生长速度合理的植物为主,对土壤起到固结作用,避免发生水土流失或边坡失稳等危险隐患。

2.4 经济作用

城市生态建设期间,园林绿地方面,所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明显较高,通过科学合理植物搭配,通过植物所具有的自我修复、调节能力,促使市政园林能够保持良好的稳定性,避免养护资金投入过多。同时,建立生态稳定循环系统,位于生态系统中,树叶可为植物提供肥料供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保证良好的经济效益。

3 植物搭配基本原则

3.1 坚持因地制宜

植物种植前,对各施工点位置,有关土壤、水分和光照等,需采取全面勘察,确定适合该环境的植物。有关温度方面,植物生长适宜温度各有不同,如南北方温度存在明显差异,势必会对植物生长产生相应的影响,若未考虑温度因素,对植物随意栽植,存活率势必会受到严重影响,造成时间、资金的明显浪费,且设计效果无法充分保证。与此同时,即便栽植本地植物,物种选择期间,同样对此加以重点关注,因地理条件因素产生的影响,也会对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相应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存活率、生长率。所以,植物搭配期间,务必对地区条件加以重点关注,选择相符植物种类,若涉及跨区栽植,应当实现完成测试准确,或是以少量试验为主,避免造成严重损失。

3.2 了解植物生态习性

不同种类植物,其生长方式也存在明显区别差异,植物搭配期间,需对多方面因素加以综合考虑,对植物独立性加以重点关注,不同种类植物位于生长周期内,也表现出特殊性的生长方式,进而对植物栽植期间的生长情况产生相应的影响。所以,务必对植物生态习性做到充分了解掌握,首先,对植物种植方式加以重点关注,如群植或混植等。其次,对植物生长高度、面积、植物间隔距离等加以重点关注,确保植物能够拥有正常生长所需的空间,保证观赏价值不受影响。最后,植物后期管理期间,有关人员务必对植物光照、水分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并做好修剪、保养,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可靠保障。

3.3 注重生态效益

市政园林建设对城市发展所具有的重要影响作用,更多的也体现在生态效益方面。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毒有害气体排放明显提高,迫切需要对生态环境污染作出治理改善。此种背景下,市政园林建设也充分彰显出其重要作用,因不同种类植物对生态环境发挥出的功能、效果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如工厂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可以吸收有毒有害物质,且抗污染能力较强的植物为主;如城市中由于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可以绿叶性植物为主,有效吸收二氧化碳;如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地区,则可以根系发达植物为主,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总而言之,植物搭配期间,应当重视生态效益原则,确保植物搭配更加科学合理,以此为市政园林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4 植物搭配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造景植物种类少

目前,在我国很多地区的园林造景中,植物搭配种类相对来说还是偏少,很难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审美标准。我国虽然有着“园林之母”的称号,并且从南到北植物种类繁多,同时符合现代人们审美观点的植物种类也比较丰富,但是用在园林造景中的数量却相树较少。据统计,大部分大中型城市用于造景的植物种类均能达到400种以上,尤其是在北方地区的一些城市中,像悬铃木、紫叶李、黄杨、卫矛等乔灌木的应用重复率居高不下,导致了一个城市没有自己的特色,很难适应人们日益增加的审美要求;其次,在草本花卉的造景上,北方地区大部分是一串红、三色堇、万寿菊这几种比较单一的花色品种,部分地区还存在着盲目引进国外新品种、忽视本土花卉应用的问题。尤其是我国比较著名的月季、迎春、连翘等乡土花灌木品种,在很多城市已经见不到踪影,造成了与我国传统的审美基础并不相适应。

4.2 功能单一

目前,我国园林植物搭配还存在着功能单一的问题。园林植物本身种类和功能很多,像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园林观赏、除尘抑菌等等,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受到古典园林审美观念的影响,很多植物在造景过程中,其搭配方式都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并且通常是以单一的审美角度去培植和搭配,缺乏传统与现代审美观念的统一与结合。

4.3 形式与审美存在着差异

人们对现代园林景观的审美,过多地停留在关注形式、色彩以及种类的多样性上。在现实园林造景建设中,植物搭配造型形式单一以及植物种类单一,造成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植物不能得到很好地应用。例如,在我国不管是南方城市还是北方城市,大量地选用紫叶小檗和金叶女贞,甚至在东北地区的一些城市也选用了这些灌木品种,千篇一律的植物搭配设计很容易造成人们的审美疲劳。

5 植物搭配在市政园林施工中的应用

5.1 注重季相搭配

有关季相搭配,是基于各不相同植物,位于各不相同季节所具有的各不相同生态特性,对此加以科学合理搭配,保证市政园林季节性过渡变化自然,充分彰显季相分明的观赏价值,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所以,植物搭配期间,需对植物景观时序作出合理准确规划,为各不相同季节,植物对应的树叶、颜色和形态等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区别差异,大部分植物所具有的生长规律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如春季发芽、夏季开花、秋季结果、冬季休眠。市政园林中,位于相同区域,对特向相同植物加以选择种植,位于同一季节,该区域则会表现出落败的景象。在植物搭配期间,也应对植物季节特性做到充分了解掌握,如春季时节,以桃花、樱花等为主,夏季时节,可以荷花为主,秋季时间,以梧桐为主,冬季世界,以季雪松为主,位于各不相同结节,对植物景观加以科学合理规划搭配,避免市政园林景观出现真空期,为景观长期性提供可靠保障。

5.2 注意植物色彩搭配

植物色彩丰富多样,不可随意选择搭配,有关人员需基于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对此作出科学合理搭配。(1)统一原则。色彩搭配以相同颜色植物为主,以此为主色调,确保园林景观拥有相应的主体颜色,之后,对其他植物在花期表现出的色彩变化加以重点考虑,并对此作出科学合理搭配,确保主色、配色能够保持协调,为植物色彩搭配奠定重要基础。(2)调和原则。重点突出植物颜色对比,对植物色彩作出有效区分,吸引人们视线,如绿色、红色植物的合理搭配,产生强烈视觉冲击,带来兴奋体验,如黄色、橙色植物的合理搭配,带来舒适体验。针对色彩搭配,若局限于单一色调植物,也会使人们产生视觉疲劳感。(3)均衡原则。对不相同植物,基于均匀原则作出科学合理的搭配,带给人们稳定感觉,若植物色彩较为浓重,且数量、体积同样较大,会使人产生沉重感觉,相反,则会使人产生轻盈感觉。所以,地区、城市的各不相同,需重视对植物色彩加以科学合理搭配。(4)韵律原则。重点关注色彩配置,植物搭配期间,几种颜色可重复出现,选择颜色过深或过浅植物,以此为过渡色,确保植物色彩搭配更具层次性。

5.3 凸显地域特色

市政园林施工期间,树种种类能够选择数量有限,搭配方式较为单一,所以,植物搭配期间,应对地域特色、风土人情加以重点关注。针对城市而言,均存在其特殊性的文化魅力,需基于地区文化历史,对自然生态条件和本土植物加以重点关注,通过艺术构思,对主体、风格和意境等作出合理明确,以此对植物作出科学合理选择搭配。如古雅风格效果,可以兰花、梅花和松树等为主,对此采取组团种植,同园林主题保持相符,以此对城市文化底蕴作出直观展现。所以,市政园林施工前进,对植物的科学合理搭配,需重点凸显地域特色,以此为植物搭配提供可靠保障。

5.4 植物与环境适配

基于自然气候条件,对植物作出科学合理选择搭配,如亚热带地区,可以落叶树种为主。基于土壤理化特性,对植物科学合理搭配,土壤属于植物生长的重要基础,土壤理化特性会对植物存活、生长与生态效益等方面产生相应的影响。如喜酸树种,土壤环境pH值需保持介于5.5-6.5,喜碱树种,土壤环境pH值需保持介于7.5-8.5。基于树种光照需求,对植物科学合理搭配,植物生长同样需适宜光照条件,各不相同植物对应的故障需求存在明显区别差异,因此,植物搭配期间必对光照加以重点关注,为植物提供适宜生长环境。基于环境保护标准要求,对植物科学合理搭配,市政园林建设,需对环境效益加以重点关注,保证生态效益、保护生态环境,所以,植物搭配期间,尽可能选择本土植物,保证植物与环境相适应。

5.5 重视艺术表达

市政园林施工期间,面对植物搭配,需对艺术手法表达与应用加以重点关注,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标准原则,使景观主体风格能够得以充分凸显。针对艺术化景观植物,位于市政园林较为流行。所以,可通过对比衬托的艺术表达手法,以混合衬托对比,促使植物组合可以更加丰富多样。同时,还可通过动态均衡、层次背景、起伏旋律等艺术表达手法,表达艺术构思,彰显艺术美感。市政园林施工中,有关植物搭配,需对(不同)阶段、季节,植物所具有的生长特点、自然现象等做到充分了解掌握,促使植物搭配效果得以有效提高,避免因季节因素等,对园林观赏性造成破坏影响。除此之外,对植物韵律、起伏姿态加以重点关注,有关道旁绿化,随车辆运动,可展现出各不相同的韵律感,需对植物加以合理选择,通过纵向、空间等变化感,构建高低协调和起伏有序的景观,充分彰显出艺术性,有效提高艺术观赏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园林施工中,植物搭配的合理运用尤为关键,直接关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所以,市政园林施工期间,有关人员务必对植物搭配加以重点关注,认识到植物搭配对市政园林建设的重要作用,坚持科学合理的标准原则,对植物加以合理选择,并对此加以科学合理搭配,充分展现出艺术性、生态性和经济性的重要价值,为人们提供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以此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 乐建恩.建筑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及发展建议[J].山西建筑,2019,45(4):194-195.

[2] 贺剑峰.试论基于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如何创新建筑施工管理[J].中外建筑,2015(8):139-141.

[3] 陈浩,王海兵.施工现场有害气体、污水、噪声、光、扬尘控制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

[4] 杨坚.建筑工程设计 BIM 深化应用——BIM 正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5] 谢文辉,宣兆云,曾祥志,等.建筑施工消防给水系统永临结合绿色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4,43(24):140-14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