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及睡眠的影响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放松训练;心理护理;老年抑郁症
正文
老年抑郁症指的是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也就是首次发病年龄在60岁以上,都有着老年期的一些特点[1]。在临床上有的时候表现为轻度的抑郁,这种情况往往发现的不够及时,病人可能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的迟缓、意志力的减退,还有一些躯体的症状,还有疑病的症状[2]。本文主要研究放松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焦虑程度及睡眠的影响,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方案中设置6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故自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中随机抽取64例,分成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及接受放松训练联合心理护理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共有老年患者32例,其中分为男性15例及女性17例,年龄均在60岁至73岁之间,平均年龄(66.50±1.06)岁;观察组患者中共有老年患者32例,其中分为男性16例及女性16例,年龄均在61岁至73岁之间,平均年龄(67.30±1.1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放松训练联合心理护理:(1)以心理护理为主,帮助患者制定活动日程,培养和增强患者的社交能力,以良好的心态对待老年期疾病,增强自我价值观念;和患者积极的进行沟通,倾听患者的内心诉求,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让患者感到家人的关爱以及护理人员的关爱。(2)环境护理:家里若有人诊断为抑郁症,需为其提供宽容、包容、爱心的环境,避免让患者想不通,指责其太脆弱会让患者的情绪更加糟糕。抑郁症并不是因为思想不够坚强或心胸不够宽广。因为抑郁症是一个疾病,是因为生病才会出现这类情况,并不是软弱所造成,根据患者的个人喜好,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环境,保证患者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3)饮食保健指导:可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饮食,如清淡饮食、半流质饮食等,不能让患者暴饮暴食,七八分饱即可,可增加进食次数。对于心境不佳、情绪低落的患者,家人、朋友或护士需予以发自内心的关爱,使其从内心深刻的体会到每个人都关注他、关心他、关爱他,而不是表面上简单的交流;适当增加含脂类、蛋白质以及微量元素的摄入,增强患者的脑部记忆力。(4)社会支持指导:对患者进行足够的鼓励、关心,帮助患者增强社会价值观念,可以积极的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让患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饲养宠物、花草或听舒缓的音乐、看故事书等,一可分散其注意力,二可使其改变其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而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5)监督服药:要让患者遵守医生的医嘱,按时服药及复诊。抑郁症的患者往往较为消极,会自觉无望无助,治疗无用,这时要多鼓励及监督,让其配合治疗。(6)积极陪护:部分抑郁症患者可能会有消极自杀的念头,抑郁症本身并不可怕,但是最大的风险就是自伤和自杀的风险。作为抑郁症的家属,若发现患者有显著的消极自杀念头时,需注意陪护,注意防范意外的发生。(7)放松训练。分为两种,一种是身体上的放松训练,即松弛肌肉,一种是精神上的放松训练,即缓解压力,消除紧张。两种训练相辅相成,相互介入,肌肉的放松也会带来精神上的放松。指导患者肌肉放松要按一定顺序进行,首先手臂部,双臂伸直,握紧双手,紧张双臂,再松开,然后头部放松,皱前额肌肉,皱眉头,鼻子和脸颊,再放松,其次放松躯干部,耸肩,挺胸,拱背,屏住呼吸,最后腿部放松,伸一侧腿用力向前踢,然后换腿进行同样动作。精神放松,穿着舒适宽松的衣服,让自身坐于舒适的环境中,如坐在沙发,床上等,调整呼吸,缓慢通过鼻孔呼吸,再慢慢呼出,吸和呼的同时感觉腹部涨落运动。再保持慢而深的呼吸,吸与呼之间要有一个短暂的停顿,该过程更多采用腹式呼吸,能够使身体最大限度的消除紧张,缓解压力,放松精神。
1.3 疗效标准
1.3.1焦虑程度
探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评分及SDS评分。
1.3.2睡眠质量评分
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评分。
1.3.3生活质量评分
本研究中观察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主要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三方面。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焦虑程度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及SD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接受护理后,SAS评分及SDS评分明显下降,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焦虑及抑郁程度()
组别 | 例数 | SAS评分 | SDS评分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 | 32 | 50.36±4.21 | 30.52±1.54 | 54.87±4.21 | 28.64±4.18 |
对照组 | 32 | 50.69±4.08 | 48.65±2.54 | 5371±4.13 | 41.67±3.89 |
t | - | 0.715 | 39.765 | 1.120 | 14.432 |
P | - | 0.483 | 0.001 | 0.236 | 0.001 |
2.2睡眠质量评分
接受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均偏高,睡眠质量较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下降,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睡眠质量评分()
组别 | 例数 | 护理前 | 护理后 |
观察组 | 32 | 16.54±1.22 | 7.61±1.01 |
对照组 | 32 | 16.23±1.19 | 10.50±1.08 |
t | - | 1.150 | 12.361 |
P | - | 0.254 | 0.001 |
2.3生活质量评分
就表3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证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生活质量评分()
组别 | 例数 | 躯体功能 | 社会功能 | 心理功能 |
观察组 | 32 | 56.21±6.68 | 52.69±6.68 | 54.24±4.27 |
对照组 | 32 | 45.97±6.61 | 45.56±6.61 | 48.21±3.36 |
t | - | 6.892 | 4.920 | 7.019 |
P | - | 0.001 | 0.001 | 0.001 |
3. 讨论
诱发老年抑郁症的原因如下:(1)最常见的原因是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低下会导致老人发呆、手脚肿、手脚冰凉、动力缺失、心情失落,此时只要补甲状腺激素就可以;(2)高血压、糖尿病也会增加抑郁症的发生率,而且治疗高血压的部分药物也会导致抑郁症;(3)帕金森病出现抑郁症状的比例非常高,甚至达50%;(4)很多心脑血管疾病也可以导致抑郁,60%反复到心血管科就诊的患者都有抑郁表现[3]。还有脑血管疾病可以导致抑郁,当中风、脑梗塞、脑出血以后,发生抑郁的风险更加增加。如果老人到70-80岁突然抑郁,此时要考虑是不是痴呆早期,这时抗抑郁治疗可能效果并不好,反而是针对痴呆的用药能够充分改善抑郁症状[4]。所以老年人抑郁还是比较复杂,老年人一旦有抑郁,一定要找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就诊,不要讳疾忌医。老年抑郁症最关键的表现是情绪低落及焦虑的表现。主要是经常会讲觉得活着没有意思,不想干任何事情,觉得全身疲乏,没有力气,部分患者会表现整天担心自己的孩子、孙子,孩子结婚没有、孙子学习成绩如何等反复的焦虑,这是一种最核心的症状。其次是认知功能的改变,很多老年抑郁症的表现会有记忆力的减退。老年抑郁症还会伴随假性痴呆如部分患者会表现无法计算简单加减法,可以称为痴呆的表现,还有就是随意动作的减少,部分患者原来的时候喜欢跳广场舞,喜欢逛街,但是突然之间沉默少语,语言比较贫乏,此时也要警惕老年抑郁的表现。部分患者表现为躯体症状,如全身乏力、腹胀、便秘,都有可能是老年抑郁的表现,甚至部分患者严重时会有幻觉妄想,总是觉得别人偷自己物品,觉得有人在议论自己、讲其坏话此种妄想的症状是比较严重的表现。抑郁症是严重的精神疾病,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明显损害[5]。抑郁症对患者身体的危害表现为一系列的生理不适症状。患者的抑郁情绪以及长期失眠,会导致患者身体内分泌的变化,对于女性患者可以出现月经紊乱或者月经失调,有的可以出现停经、闭经。患者可以出现性功能障碍,例如性冷淡或者阳痿早泄。由于患者长期食欲不振或者进食量减少,会出现患者体重减轻,甚至消瘦,会出现低血糖、贫血症状。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可以出现自残、自杀未遂会对身体造成明显损伤。有效预防抑郁症的复发,最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去做:(1)坚持服药治疗,如果目前情况下已经吃药治疗抑郁症好转了,也需要进行巩固和维持治疗,需要继续服药6个月左右,如果是复发的抑郁症患者还需要更长时间来维持治疗[6]。(2)要适当选择合适自己的心理治疗的方法,进行心理治疗,比如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森田疗法、行为主义疗法等等,都是可以的。如果自己的抑郁是因为家庭关系矛盾紧张引起来的,可以选择家庭疗法,主要的方法就是将自己的家人约到心理咨询师面前,然后好好的进行沟通,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缓解抑郁的问题,同时防止复发。(3)也需要自己积极的调整,尤其是抑郁症好了之后适当的去转移注意力,及时恢复工作、学习等日常生活,充实自己的生活,然后适当的运动,只有这样综合的去做,才能够有效防止抑郁症的复发[7]。
放松训练,又名松弛训练,是按一定的练习程序,学习有意识地控制或调节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降低机体唤醒水平,调整因紧张而紊乱的功能。放松训练与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有较好的交互抑制作用,是行为治疗基本的治疗技术。常用的放松训练,有渐进性放松和自主训练两种。渐进性放松,又名渐进性的肌肉松弛疗法[8]。自主训练的标准程式,包括令全身有沉重感(伴随肌肉放松)、温暖感(伴随血管扩张)、缓慢的呼吸、心脏慢而有规律的跳动、腹部温暖感和额部清凉舒适感。训练时,在指导语的暗示下,循序进行。生物反馈仪可以帮助放松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老年抑郁症患者焦躁不安的情绪,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当患者不再过分焦躁,睡眠质量自然而然会好转,患者日常生活中精气神会较之前更好,对于患者的后续治疗也有非常明显的帮助作用[9]。
综上所述,放松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焦虑程度及睡眠质量有很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佳敏,唐志仙. 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文献计量学研究及心理治疗的评价[J]. 现代实用医学,2023,35(08):1086-1089.
[2]阎婧(韦华). 探讨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5):45-48.
[3]敖玉,王刚,曲健. 认知性心理护理模式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影响分析[J]. 心理月刊,2022,17(08):42-44.
[4]文结维,李凤珍,梁梅菊. 多途径延续性护理对改善老年抑郁症伴焦虑患者心理状态的价值[J]. 名医,2021,(24):139-140.
[5]李务英,漆红艳,朱和平. 心理认知及康复干预在老年抑郁症中的护理价值[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22):135-138.
[6]庞慧琦,陈怡琳,管淑媛. 心理疏导联合精神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J]. 心理月刊,2021,16(22):50-52.
[7]李冰,刘鑫嵩,施晓亮.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心理月刊,2021,16(12):34-35+204.
[8]张向京,梁平,李淑莹. 放松疗法联合计划性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及认知功能影响[J]. 临床研究,2021,29(05):178-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