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王茹心

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 610039

摘要

本论文探讨了乡村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提出了相关策略和展望。研究发现,乡村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密切相关,可成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然而,这一关系面临国际法律与政策框架、社群参与、教育培训等挑战。展望未来,国际合作、社群参与强化、教育与培训的加强以及持续的研究与评估将有助于更好地平衡乡村旅游的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为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和社群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

乡村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正文

引言

背景介绍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当今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它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远离喧嚣的休闲胜地,还为农村地区带来了经济发展机会。然而,乡村旅游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自然景观和现代化设施,更在于丰富的文化传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技艺、口头传统、节庆仪式和语言,是乡村旅游的独特吸引力之一,因为它们代表了一个地区的独特文化和历史。因此,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同时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以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元素得以永久保存和传递给后代。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论文的目的在于研究乡村旅游发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策略。我们将探讨如何在乡村旅游的背景下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促进可持续的乡村旅游发展。此研究的意义在于提供了有关如何平衡乡村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实用指导,有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和乡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1 乡村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1.1 乡村旅游的概念与发展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强调了对农村地区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利用,以提供游客独特的体验。它不同于传统的城市旅游,更注重与自然环境和当地文化的互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始于20世纪末,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对乡村的向往以及可持续旅游的兴起,它逐渐崭露头角。乡村旅游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保护并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人类创造的非物质文化传统,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知识与实践、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这些传统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以下特点:它是活的、不断发展的,是社群认同和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社会的多样性和文化的独特性。

1.3 乡村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联

乡村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首先,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在于它能够提供游客与当地文化互动的机会,包括参与传统庆典、学习手工艺技能、品味当地美食等。这些活动都直接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其次,乡村旅游的成功往往依赖于当地文化的独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旅游的一项重要资源,能够吸引游客并提升他们的旅游体验。最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当地文化的保护,以确保旅游业不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破坏,而是为其传承提供支持。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理论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法律与政策框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建立了一系列国际法律与政策框架来指导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无形文化遗产保护公约》(2003年),该公约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并要求各成员国采取措施来识别、记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还有其他国际公约和协定,如《文化多样性公约》(2005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促进公约》(2013年),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法律支持。

这些法律与政策框架强调了社群参与和传承的重要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社群的积极参与和共同管理,以确保其真正属于社群,并得到社群的认同。此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保护的一部分,它强调了将知识、技能和传统传递给下一代的重要性。因此,国际法律与政策框架鼓励各国采取措施来提高社群的意识、认知和参与,以及开展相关教育和培训活动。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理论与方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保护的核心任务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者和文化保护专家提出了各种理论与方法。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是“社群参与和拥有”,它强调社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积极参与和主权权利。社群参与可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基于社群需求和价值观的,而不是外部干预。此外,“口头传承”理论强调了传统知识和技能通过口头传递的重要性。这种传递方式有助于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力和灵活性,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传承方法方面,采用口头历史、故事讲述、师徒传承等方式都被认为是有效的。

2.3 乡村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理论联系

乡村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理论联系。首先,乡村旅游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游客与当地社群互动,学习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游客的参与可以为社群提供经济支持,同时也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因为社群通常会将他们的文化传统展示给游客。其次,乡村旅游的成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密切相关。游客倾向于寻找独特的文化体验,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乡村旅游的一大卖点。因此,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还有助于吸引游客,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3 乡村旅游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3.1 意识与认知的提升

提高游客、社群和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与认知至关重要。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包括教育、宣传和文化活动。教育是培养游客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和理解的关键,可以通过在游客中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来实现。同时,社群和政府可以举办文化节庆、展览和工作坊,以增加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

3.2 教育与培训的推广

为社群成员提供教育与培训机会,使他们能够传承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策略的关键部分。这包括传统技艺、口头传统、节庆仪式等方面的培训。培训可以帮助社群成员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乡村旅游业中。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可以提供资源和支持,以推广教育与培训项目。

3.3 社区参与与合作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社群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社群成员应该参与决策过程,以确保保护策略符合他们的需求和期望。此外,合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不仅在社群内部,还包括与政府、学术界、旅游业者等各方的合作。共同努力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4 旅游产品与体验的开发

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旅游产品和体验可以吸引游客,并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这包括设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旅游路线、工艺品销售、传统表演等。通过提供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旅游产品,可以增加游客的兴趣,同时也为社群提供了经济支持,以维护和传承文化传统。

4 乡村旅游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策略

4.1 传统技艺与技能的传承

传统技艺和技能是一个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了社群的创造力和智慧。在乡村旅游中,传统技艺可以通过工艺品展示、手工制作工作坊、技艺大师讲习等方式传承。重要的是要确保年轻一代有机会学习和练习这些技能,以保持其活力。此外,将传统技艺与乡村旅游产品相结合,创造出有吸引力的旅游体验,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并提供经济支持。

4.2 口头传统与故事的传承

口头传统和故事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它们包括传统歌谣、民间故事、口头历史等。在乡村旅游中,可以通过举办讲故事活动、音乐会、传统表演等方式传承口头传统。同时,记录和数字化口头传统也是重要的,以确保它们能够被保存和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口头传统的传承可以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同时也为社群提供了一个传承自己故事和历史的机会。

4.3 节庆与仪式的传承

节庆和仪式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仪式,它们代表了社群的团结和价值观。在乡村旅游中,可以将节庆和仪式纳入旅游产品中,让游客亲身参与。这不仅可以增加游客的体验感,还可以为社群提供经济支持,以维护和传承这些仪式。同时,社群成员也需要积极参与仪式的传承,以确保它们得以继续举行。

4.4 语言与方言的传承

语言与方言是文化传承的关键元素,它们代表了社群的认同和沟通方式。在乡村旅游中,语言与方言的传承可以通过语言课程、文化交流活动和当地导游的培训来实现。保护和传承语言与方言有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同时也有助于游客更好地理解当地文化。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可以提供支持,以确保语言与方言的传承得以持续。

5 案例研究与分析

巴厘岛是印度尼西亚的一个热门旅游目的地,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化节庆而闻名于世。这些节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表现形式,代表了巴厘岛社群的传统和价值观。乡村旅游业与文化节庆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体验,同时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巴厘岛的乡村旅游中,文化节庆被视为吸引游客的亮点之一。以下是这一成功案例的关键要点:

首先,节庆与仪式的积极传承:巴厘岛的社群一直积极传承并持续举行各种传统节庆和仪式。这些包括庙会、祭祀仪式、舞蹈表演等。这些活动被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代表了巴厘岛社群的文化和宗教传统。其次,游客的积极参与:乡村旅游业允许游客积极参与巴厘岛的文化节庆。游客可以参加庙会、观赏传统舞蹈表演、亲身参与仪式等。这种互动式的体验不仅吸引了游客的兴趣,还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了巴厘岛的文化。此外,经济支持和社群受益:文化节庆旅游为当地社群提供了经济支持。社群成员可以通过售卖传统手工艺品、提供导游服务、出售传统食品等方式获得收入。这为社群提供了改善生活条件的机会,同时也鼓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最后,文化教育和相互尊重:巴厘岛的社群注重文化教育,向游客介绍他们的传统文化和仪式。游客在参与节庆时也被鼓励尊重当地的文化和宗教习惯。这有助于减少文化冲突,促进了和谐的旅游体验。

这个案例突出了乡村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成功融合。通过保护并积极传承传统节庆和仪式,巴厘岛的乡村旅游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同时也为社群提供了经济和文化的收益。这一成功案例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以更好地平衡旅游业发展与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

6 结论与展望

乡村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密切相关,可以成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国际法律和政策框架的支持,以确保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妥善保护。乡村旅游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包括意识提升、教育培训、社区参与和旅游产品开发等,需要社群、政府和旅游业者的合作。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传统技艺、口头传统、节庆仪式和语言方言的传承,需要社群的积极参与和教育培训的支持。

展望未来,乡村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之间的关系将持续发展。国际社群应该共同努力,制定更具体的法律和政策,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保护和传承。此外,强调社群参与的重要性,为社群提供更多机会参与决策和项目实施,同时加强教育与培训,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和知识。此外,持续的研究与评估也是必要的,以了解乡村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策略和措施的实际效果。这将有助于不断改进和优化相关政策和项目,以实现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为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和社群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杰,陈锦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以浙江舟山奇观村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7(25):118-121+126.

[2]杜小三,杨静,秦利民等.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以四川省乐山市为例[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8,20(03):39-44.

[3]黄继元.乡村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以云南省石林县大糯黑村为例[J].云南社会科学,2010,(03):114-11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