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研究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刘震

黄骅神农居医院中医皮肤科 河北 黄骅 061100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中医治疗方案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中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到我院经常规中医治疗方案治疗的42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将同期到我院经中医辨证治疗方案治疗的43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①观察组[40例(93.02%)]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37例(88.10%)]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丘疹、红斑、水泡和皮肤瘙痒的症状积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丘疹、红斑、水泡和皮肤瘙痒的症状积分改善比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中医辨证治疗方案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能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症状积分,值得推荐。


关键词

皮炎湿疹;中医治疗;辨证治疗;临床疗效;症状积分

正文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皮肤病症,近些年来因为人们的生活环境等发生变化导致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导致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发病的原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1]。对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在治疗中传统的治疗方案是经西医治疗,西医治疗方案能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很多患者经过治疗后效果不理想,甚至可能存在严重的副反应。这些年随着中医思想的不断深入和贯彻,临床认为[2]中医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治疗中占有绝对的地位,并能发挥更好的治疗作用,所以将中医治疗方案应用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治疗中成为当前一种十分常见的治疗方案。常规的中医治疗方案往往是针对皮炎湿疹类的疾病经过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可以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药效单一。从中医角度出发要坚持辨证疗法,这能针对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具体发病症状和表现,做对应性的治疗,可以使得治疗效果得到巩固[3]。所以本文基于此研究中医辨证疗法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效果,并采用常规的中医治疗进行对照,详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2月到20222月到我院经常规中医治疗方案治疗的42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将同期到我院经中医辨证治疗方案治疗的43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作为观察组。(1)观察组年龄23~75岁,均(45.35±14.38)岁,其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BMI17.8~36.4 kg/m2,均(25.35±5.13kg/m2,病程1~10年,均(4.75±2.13)年;(2)对照组年龄21~74岁,均(45.27±14.15)岁,其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BMI17.9~36.8 kg/m2,均(25.91±5.27kg/m2,病程1~9年,均(4.45±2.61)年。患者资料与《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相符,阅读《入院须知》和《知情同意书》并签字。统计学检验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较。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且入院得到确诊;(2)所有患者均具备开展中医治疗的条件;(3)经过解释说明后,患者愿意配合参与研究工作,临床资料完整。

1.2.2排除标准

1)患者存在其他的皮肤病;(2)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3)传染性皮肤病;(4)患者存在精神类病症或意识障碍;(5)临床资料缺失或者无法配合参与研究者。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采用常规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药物配方为:三七20g,白鲜皮18g,苍耳子9g,苦参12g,黄连12g,黄芩12g,黄柏9g。加入1000mL水,武火先煎2min,转文火煎45min1/d,取汁200mL,分早晚二次温服,持续用药2周后对疗效进行评估。

1.3.2观察组

对所有患者采用辩证疗法进行治疗,首先将患者的病症进行辨证分型,主要分为湿热侵淫、热毒蕴肤、血虚风燥、脾虚湿蕴、风寒束表、风热犯表、气血两虚7个证型。

1)湿热侵淫:用药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汤,该药物方剂为:龙胆草5g,黄芩12g,山栀子12g,泽泻15g,木通10g,车前子12g,当归6g,生地黄22g,柴胡12g,生甘草6g

2)热毒蕴肤:用药皮炎汤,该药的方剂为:生地32g,丹皮12g,赤芍9g,知母12g,银花12g,连翘10g,竹叶9g,生石膏32g,生甘草6g

3)血虚风燥:用药当归饮子合消风散汤,该药的主要方剂为:荆芥12g,防风12g,牛蒡子10g,蝉蜕5g,苍术9g,苦参12g,石膏()12g,知母8g,当归12g,胡麻仁9g,生地黄9g,通草6g,甘草6g,白芍12g,川芎9g,蒺藜12g,何首乌6g,黄芪6g

4)脾虚湿蕴:用药除湿胃苓汤,摘要主要方剂为:苍术()9g,厚朴(姜炒)12g,陈皮9g,猪苓12g,泽泻9g,赤茯苓10g,白术(土炒)12g,滑石12g,防风9g,山栀子(生研)9g,木通12g,肉桂5g,甘草()6g

5风寒束表:用药桂枝麻黄各半汤,该药的主要方剂为:桂枝28g,芍药12g,生姜12g,甘草()12g,麻黄(去节)18g,大枣()3枚,杏仁(去皮,尖)22枚。

6风热犯表:用药消风散汤,该药主要方剂为:当归8g生地6g,防风6g,蝉蜕8g,知母8g,苦参8g,胡麻仁9g荆芥9g苍术6g,牛蒡子8g石膏9g,甘草6g木通6g

7气血两虚:用药当归饮子,该药的主要方剂为:当归(去芦)35g白芍药32g川芎32g生地黄()32g,白蒺藜(去尖)32g防风35g荆芥25g何首乌18g,黄耆(去芦)18g,甘草()12g

以上诸药均加入1000~1800mL,开武火先煎1~3min,之后转文火煎35~45min,取汁230~400mL1/d,分早晚二次温服。所有患者持续用药2周以后对疗效进行评估。

1.4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根据患者治疗之后的表现将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等级[4]①痊愈:患者经过治疗之后,丘疹、红斑、水泡和皮肤瘙痒等症状完全消失,随访至今没有复发的情况;②显效:患者经过治疗之后,丘疹、红斑、水泡和皮肤瘙痒等症状完全消失,随访至今复发1~2次;③有效:患者治疗之后,丘疹、红斑、水泡和皮肤瘙痒等症状和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但并未完全消失,随着后续的不断延伸治疗或配合其他疗法治疗,逐渐恢复;④无效:经过治疗后,丘疹、红斑、水泡和皮肤瘙痒等症状甚至加重,配合其他疗法治疗,或者改用其他方法进行治疗才能控制症状。注:临床疗效=(①++③)/n×100%

2)症状积分:统计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丘疹、红斑、水泡和皮肤瘙痒等症状积分,没得症状积分为0~3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有关症状越重。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导入IBM SPSS Statistscs 26.0统计学软件,计算等级资料(临床疗效)、计量资料(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等。秩和检验等级资料[n%]”,求得“UZ”值;“t”检验计量资料“`x±s,均满足正态分布原则”,求得“t”值。根据所得统计值均计算P值,且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性。

 

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40例(93.02%]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37例(88.10%]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项目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观察组

43

2046.51

1227.91

818.60

36.98

对照组

42

1023.81

1535.71

1228.57

511.90

UZ

/

2.0821

P

/

0.0373

2.2症状积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丘疹、红斑、水泡和皮肤瘙痒的症状积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丘疹、红斑、水泡和皮肤瘙痒的症状积分改善比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对比`x±s

项目

n

丘疹

红斑

水泡

皮肤瘙痒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3

2.60±0.49

1.04±0.20

2.48±0.46

1.02±0.19

2.66±0.50

1.13±0.21

2.68±0.50

1.08±0.20

对照组

42

2.69±0.50

1.27±0.24

2.49±0.46

1.28±0.24

2.71±0.50

1.46±0.27

2.73±0.51

1.31±0.24

t

/

-0.8381

-4.8044

-0.1002

-5.5446

-0.4609

-6.2984

-0.4564

-4.8044

P

/

0.4044

0.0001

0.9204

0.0001

0.6461

0.0001

0.6493

0.0001

 

3.讨论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属于皮肤科中比较常见且严重的一类病症,该疾病在临床上的主要症状是患者存在丘疹、红斑和水泡等情况,发病后会伴随一系列的皮肤瘙痒,导致患者的整体感受不佳,生活质量受到影响[5]。临床针对这类病症的传统治疗方法往往是采用西医治疗,虽然西医治疗在针对这方面的病症进行治疗时能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所获得的治疗效果有限,而且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使得患者的就医体验大大降低[6]。近几年来随着中医的不断崛起,临床认为中医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治疗中占有绝对地位,所以本文基于此进行研究,分析常规的中医疗法和中医辨证疗法在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效果差异。

对本文结果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观察组[40例(93.02%]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37例(88.10%]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丘疹、红斑、水泡和皮肤瘙痒的症状积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丘疹、红斑、水泡和皮肤瘙痒的症状积分改善比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相对于常规的中医疗法进行治疗,为患者使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可以提升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的皮炎湿疹症状。中医辨证疗法相比常规的中医治疗而言可以对皮炎湿疹类皮肤病进行病症的分型,这能符合中医治疗的原则,同时也能考虑每个患者的个体化情况,针对患者的不同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表现做对应性的治疗和调整,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治疗的疗效得到巩固[7]。对本文的治疗疗效进行评价后可以看出,观察组治疗无效患者3例,对照组治疗无效患者5例,两组在总有效的患者人数上没有明显的差异,这说明中医疗法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治疗中占有绝对的地位。但经过秩和检验,显示观察组的疗效比对照组更高(P0.05),经分析这是因为在全体治疗有效的患者中,观察组的痊愈人数明显更占优势,而相较之下,对照组痊愈、显效和有效人数相差的比重不大。这也说明对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经中医辨证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能提升患者治疗疗效的等级,可以更加满足患者的整体舒适度体验和治疗感受需求,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经中医辨证治疗方案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能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症状积分,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蔡露,雷丽.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6):473-474.

[2]曾伟.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01):50-51.

[3]曾茂娟,陈晓吟,黄思红.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应用中医治疗方案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4):64.

[4]杨善花.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A2):227+229.

[5]刘爱萍,田效峰.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应用中医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探究[J].心理月刊,2019,14(19):210.

[6]曹璐璐,刘春柳,王炳权,宋媛媛,赵凯乐,夏嘉川,刘小钰.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08):162.

[7]曹桂娴.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应用中医治疗方案的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3):113-11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