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针放血疗法结合拔罐在胁肋痛的临床应用研究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颜士金 盛伟通讯作者

嘉兴市秀洲区嘉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 嘉兴 314001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梅花针放血疗法结合拔罐在胁肋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其相比传统治疗方法的优势。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共纳入120名胁肋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实验组采用梅花针放血疗法结合拔罐,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期间监测疼痛强度、生活质量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疼痛强度下降幅度和生活质量评分的提升在实验组更为显著。治疗有效率在实验组为85%,对照组为65%。结论:梅花针放血疗法结合拔罐在胁肋痛治疗中表现出显著的疼痛缓解效果和生活质量提升,且优于传统药物治疗。该方法为胁肋痛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替代方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梅花针放血疗法结合拔罐;胁肋痛治疗;随机对照试验;疼痛管理;传统中医疗法

正文


胁肋痛是一种在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多发于胸部和腹部,与多种疾病如胸膜炎、肋间神经痛和肌肉骨骼疾病有关。其症状可能源于肌肉紧张、神经压迫或内部器官问题。治疗胁肋痛的方法多样,包括药物和物理疗法[1]。在中医理论中,梅花针放血疗法结合拔罐被认为是一种通过调整经络和气血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健康状态由气血的流通和阴阳平衡决定。梅花针通过在特定穴位施行微创放血,旨在疏通经络,调整气血流通,恢复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梅花针放血疗法结合拔罐的治疗原理在于利用微创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加速病灶区的废物排除和营养物质的补充。这种微创刺激被认为可以激活局部组织,促进细胞再生和修复,同时减少炎症介质的聚集,有效缓解疼痛和炎症。通过这种方式,梅花针放血不仅直接作用于局部病灶,还与中医的整体调理理念相结合,实现局部治疗和整体调整的双重效果[3]

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对梅花针放血疗法结合拔罐在胁肋痛治疗中的效果进行了系统评估,旨在探究其临床疗效,比较其与常规药物治疗的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120名胁肋痛患者,他们在近一个月内均出现了胁肋痛症状。这些患者的年龄分布在1865岁之间,包括60名男性和60名女性,以确保性别的平衡。这些患者的胁肋痛症状多种多样,包括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疼痛程度从轻微到剧烈不等。所有参与者均未接受过针对当前症状的任何药物或非药物治疗,确保了研究的初始基线一致性。在研究开始前,所有患者均经过详细的医疗评估,排除了其他可能导致胁肋痛的疾病,如内脏疾病、胸膜炎或胸部外伤等。此外,我们还考虑了可能的诱因,如长时间的不良姿势、过度的体力劳动或压力累积,这些因素可能加剧或触发胁肋痛症状。参与者在加入研究前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了解研究过程和目的。

2.方法

实验组 - 梅花针放血疗法结合拔罐

实验组患者接受梅花针放血疗法结合拔罐,具体步骤如下:

· 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疼痛区域的触诊,以确保选择最合适的穴位。

· 精确定位胁肋痛区域的穴位,如肋间穴或肝俞穴,以针对性地缓解疼痛。

· 在施治前,采用碘伏对穴位进行消毒,确保无菌操作。

· 梅花针敲击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不超过患者的舒适度阈值。

· 在实施梅花针治疗时,每次治疗过程控制在510分钟内,以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患者的不适。

· 治疗后,使用无菌纱布轻轻覆盖处理过的区域,防止细菌感染。

· 治疗周期设定为连续四周,每周进行两次治疗,以充分评估梅花针放血疗法结合拔罐的疗效和持续效果。

对照组 - 常规药物治疗

对照组患者接受以下常规药物治疗:

· 根据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调整抗炎止痛药物的剂量,如布洛芬400mg每日三次或对乙酰氨基酚500mg每日四次。

· 评估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可能的药物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 每日监测患者症状变化,并在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以优化治疗效果。

· 提供给患者详细的药物使用指导和可能的副作用说明。

· 治疗也同样持续四周,期间严格遵循药物使用指南,保证治疗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禁止使用任何其他止痛或抗炎药物,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的症状和体征监测,以评估治疗效果。

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主要评估指标包括疼痛强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问卷评估)和总体治疗有效率。统计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和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所有统计测试的显著性水平设定为P<0.05

 

二、结果

指标

实验组(治疗前)

实验组(治疗后)

对照组(治疗前)

对照组(治疗后)

t

P

VAS评分

6.5

2.3

6.4

4.5

5.1

<0.001

生活质量评分

50

80

52

68

4.8

<0.001

疼痛缓解程度(%

-

65%

-

30%

4.3

<0.001

疼痛缓解持续时间(天)

-

18

-

12

3.7

0.002

治疗满意度评分(1-10分)

-

8.5

-

6.0

4.5

<0.001

这个表格显示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疼痛缓解程度、疼痛缓解持续时间以及治疗满意度评分的变化。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在所有指标上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改善,且差异均达到了统计学显著性。这些结果表明梅花针放血疗法结合拔罐在胁肋痛治疗中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三、讨论

1. 梅花针放血疗法结合拔罐的效果分析

1疼痛缓解的显著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梅花针放血疗法结合拔罐的患者在疼痛缓解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梅花针的微创放血作用可能通过刺激局部血液循环和疼痛调节机制,有效减轻胁肋痛[4]。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梅花针疗法展现出更高的疼痛缓解程度,这可能与其直接作用于疼痛区域有关,从而提供了更直接的疗效。

2生活质量的改善除了疼痛缓解外,梅花针放血疗法结合拔罐还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种改善可能与疼痛减轻直接相关,使患者能更好地进行日常活动并提高整体幸福感。此外,梅花针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降低了药物副作用的风险,对于追求整体健康和自然治疗方法的患者来说尤为有益。

2.梅花针放血疗法结合拔罐与传统药物治疗的比较

1治疗效果的对比在本研究中,梅花针放血疗法结合拔罐与传统药物治疗在胁肋痛治疗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梅花针疗法展现出更快的疼痛缓解速度和更高的缓解程度,这可能与其直接作用于痛点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关。相比之下,传统药物治疗虽然有效,但疼痛减轻的程度和速度较梅花针疗法为低。

2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梅花针放血疗法结合拔罐在安全性方面表现良好,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由于其微创性质,该方法减少了药物副作用的风险。在患者满意度方面,接受梅花针治疗的患者普遍报告了更高的满意度,这不仅反映在疼痛缓解上,也包括对治疗过程的接受度和对副作用的忧虑减少[5]。相比之下,传统药物治疗组患者虽有疼痛缓解,但对药物副作用的担忧和不满意情绪较高。

3.梅花针放血疗法结合拔罐的作用机制

1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的结合点梅花针放血疗法结合拔罐的原理在中医中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理论基础,被认为是通过调节气血和经络来达到治疗效果。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疗法可能通过激活局部血液循环和刺激皮下神经末梢,从而影响疼痛传导路径和局部炎症反应。

2梅花针放血疗法结合拔罐作用机制

1. 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放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废物的清除和炎症介质的消散,从而减轻疼痛和促进组织修复。

2. 神经系统调节:微创刺激影响神经系统,降低疼痛敏感性,减轻疼痛感觉。

3. 免疫反应调节:梅花针可能调节局部免疫反应,降低炎症反应,加速愈合过程。

4.临床应用范围

梅花针放血疗法结合拔罐在临床应用中的范围远超胁肋痛治疗。例如,在头痛治疗中,特别是对于紧张型或偏头痛,梅花针能通过局部刺激减轻痛感。在肌肉疼痛方面,尤其是由于肌肉紧张或损伤导致的疼痛,梅花针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局部紧张带来缓解[6]。此外,对于慢性关节炎症,如风湿性关节炎,梅花针能够通过改善关节周围的血液供应,减少炎症和肿胀,从而缓解疼痛。这些多方面的应用展示了梅花针疗法在疼痛管理和炎症缓解方面的广泛潜力。

5.患者个体差异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在梅花针放血疗法结合拔罐中,患者个体差异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因素。年轻患者往往新陈代谢较快,对治疗反应更敏感,可能较快体验到疗效;而老年患者由于血液循环和组织再生能力相对减弱,可能需要更长的治疗周期来达到相同的疗效。此外,中医理论中的不同体质类型,如气虚、阳虚或血瘀,对治疗的响应也有所不同。气虚体质的患者可能需要更温和的治疗方法,而血瘀体质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治疗。这些差异要求医生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个体特点调整治疗方案

6.安全性和风险管理

梅花针放血疗法结合拔罐在安全性方面通常表现良好,但仍需注意几个关键风险管理方面。除了前述的局部出血、感染风险和皮肤刺激外,还需关注患者在治疗后可能出现的轻微疼痛或不适感。特别是对于体质较弱或有特殊健康状况的患者,如凝血功能障碍、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采取额外的预防措施[7]。治疗前后的全面评估和密切监测,以及适时的干预和护理措施,是确保梅花针放血疗法结合拔罐安全性的关键。

7.具体护理措施

1伤口护理细节:在治疗后的几天里,确保放血区域保持干净并且干燥,避免直接沾水或受到污染,这对于预防感染是至关重要的。每日检查伤口是否有红肿、疼痛、渗液或其他感染迹象,如有任何异常,应立即联系医生或前往医疗机构寻求帮助。

2避免刺激措施:治疗区域在疗后数天内较为敏感,应避免过度摩擦、按摩或压迫该区域,以免引发不适或加重症状。

3生活方式调整建议:减少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给予身体足够的休息时间,有助于加速恢复过程。确保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4饮食调整指南:增加容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高蛋白食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以减少对身体的额外负担。

5症状监测:密切关注放血区域的疼痛程度和其他不适症状的变化,如疼痛加剧或出现新的不适症状,应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6定期复查:按医生指导进行定期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可能的副作用。在复查时,向医生提供详细的恢复情况和任何出现的症状,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评估和调整治疗计划。

四、结论

本研究表明,梅花针放血疗法结合拔罐在治疗胁肋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不仅能有效缓解疼痛,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梅花针疗法展现出更好的疗效和患者满意度,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然而,患者个体差异对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这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予以考虑。

研究限制与未来方向

· 研究限制:本研究样本量有限,且研究期限较短,可能无法全面反映梅花针放血疗法结合拔罐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

· 未来研究建议:建议进行更大规模、长期的随机对照试验,以更准确评估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同时,探索不同体质、年龄和性别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以及梅花针放血疗法结合拔罐在其他疼痛和炎症性疾病中的应用。

· 技术创新:研究梅花针放血疗法结合拔罐的精确作用机制,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如成像技术和生物标志物检测,以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和效率。

综上所述,梅花针放血疗法结合拔罐在胁肋痛治疗中显示出巨大潜力,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深化对其效果和机制的理解,为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提供更坚实的科学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敏,周利,张玲.梅花针放血疗法结合拔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19, 38(5):3.

[2] 娄悦恒.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罐放血疗法治疗53例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健康之友, 2019(16):2.

[3] 刘巧凤.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罐放血在寒凝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护理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96):3.

[4] 黄凯勋.梅花针叩刺放血配合上肢洗伤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20.

[5] 蒙智扬,罗廷威,吴小莹,.梅花针叩刺放血及拔罐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36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21(003):038.

[6] 洪秋成,李振楩,黄小滨.梅花针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 2023, 38(3):506-509.

[7] 李茜.梅花针放血联合杠板归外敷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