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剂对汤剂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对策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赵兴文

沂水县院东头镇卫生院,药房,邮编:276400

摘要

目的:分析中药调剂对汤剂临床疗效的影响,根据实际治疗情况选择相应对策。方法:遴选本院采取中药治疗的60例患者及19例调剂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信封法将60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试验组,分别有30例,其中对照组仅采取中药治疗,不进行中药调剂,试验组在治疗期间实施中药调剂。统计两组不良反应事件、治疗效果、差错事件发生率及调剂人员专业素养能力,研究时段为2021年2月-2023年2月。结果:试验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试验组差错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试验组调剂人员专业素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药调剂用于中药汤剂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不仅能够提升中药汤剂质量与临床疗效,同时还可提高调剂员专业素养能力,对降低不良反应事件与差错事件发生风险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中药调剂;中药汤剂;临床疗效;对策

正文


中药在中医学和传统药物学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已经在世界各地被广泛使用。药治疗强调个体化,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症状开具特定的中药方剂,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1]。中药不仅可以用于治疗疾病,还可用于保健、预防和促进健康,部分中药还用于养生和美容领域。中药汤剂的历史较为悠久,为古老的传统剂型,具有辨证施治、用药灵活、随症加减等优势,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中药汤剂被广泛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中。中药调剂主要指的是按照临床处方所开具的药物,准确为患者调配药剂的一种技术,此项工作对调剂人员的技术性、专业性、责任心要求较高。中药调剂的过程主要包括接方、审方、调剂、发药,涉及内容较为广泛,包括中药鉴定与炮制、中药学相关知识等多个方面,同时也是执业医师处方、患者就医用药的重要环节。现如今,对于中药调剂尚无统一的规范标准,导致中药调剂工作较为复杂,而调剂质量可影响临床用药效果及安全性,故加强此项研究具有重要价值[3]。本文选择医院在20212-20232月期间采取中药治疗的60例患者及19例调剂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期望为中药调剂工作提供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段为20212-20232,将本院在该时段内采用中药治疗的60例患者及19例调剂人员纳为研究对象,以信封法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其中30例作为对照组,剩余30例作为实验组。试验组中男19例,女性11BMI25-35kg/m2,平均(30.09±1.74kg/m2;年龄为23-82岁,平均(52.53±3.69)岁。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BMI24-36kg/m2,平均(30.06±1.82kg/m2;年龄为21-84岁,平均(52.58±3.71)岁。SPSS23.0软件分析两组资料,未见统计学价值(P0.05)。在研究期间,19例调剂人员未发生变动,其中男女比例为11:8;年龄为26-39岁,平均(32.50±2.83)岁;工作时长为2-11年,平均(6.50±0.83)年。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取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患者未进行中药调剂,仅根据药房要求进行管理,对全部中药房药师实施培训,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接方、审方、调剂、发药,对药物服用方法和剂量进行指导。

试验组患者采取中药调剂,具体措施为:(1)成立监管小组。组织中药房处方医师、调剂师成立监管小组,规范中药房调剂制度的同时将既往质量问题作为基础,优化各个流程,定期组织会议进行研讨,总结中药调剂期间出现的问题,同时制定整改措施。2)规范临床医师处方书写。中医药处方应使用规范的用语和术语,确保医生和药剂师能够准确理解,使用同音字代替相关的药名可能导致误解和错误用药,因此应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中医药处方中的药物名称应当使用正确的汉字书写,严禁使用拼音、缩写或同音字,确保药名的准确性,避免因误解而引发患者用药错误。处方中应清晰标明每一味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包括用药方式、频次、服用时间等。这有助于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同时也方便药剂师准确配置药物。处方上应当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避免处方混淆,确保用药正确性。处方应当由合格的中医医师亲自签名,并在签名下方注明执业医师证号,保证能够准确追溯用药责任。3)控制饮片质量。调剂人员应对药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确保饮片的质量符合标准,不得使用不合格的饮片,以避免影响中药配方的质量。中药饮片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定期查看和整理,及时清理斗中的残留泥沙和碎药,并将新的药材放置在斗的底部,陈药放在表面,有助于避免陈药放在斗底时间过长而导致发霉或变质。一旦发现不合格的药片,调剂人员应立即停止发药,并及时进行调查处理,防止不合格药品流入患者用药环节。(4)熟练掌握中药名。熟记中药名是调剂人员的基本功,确保对每种中药的正式名称和别名都有准确的了解。对于处方中的中药名字,调剂人员应当熟记,确保在调剂过程中不发生混淆或错误。中药处方名字应当按照中国药典或炮制规范中的要求确定,以确保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涉及到对中药命名规范的熟悉和遵循。中药的别名较多,调剂人员需要了解这些别名,以免出现混淆,例如太子参也叫孩儿参,元胡别名叫玄胡、延胡索等。对于需要炮制的中药,如苏子、苍耳子等,调剂人员应当按照规范进行处理,同时若处方标注了特定产地的药材,应当使用相应的道地药材,不可替代。避免在调剂过程中使用不同产地或替代品,尤其是当处方中已经标注了特定产地的药材时,应当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提供相应的药材。(5)强化调配工作。调剂人员应当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要求进行中药调剂,确保严格按照配方进行,避免混乱和错误。处方应逐张配制,以确保每个患者的用药准确无误,避免将不同患者的药物混在一起。中药处方中的味数是辨别用药的重要依据,调剂人员应当确保味数的准确性,不得随意更改。药物的剂量对于药效有着重要的影响。调剂人员应当确保准确的称量和配比,避免剂量过大或过小,从而保证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药物的剂量和配方要精准调配,可以利用减重法等方法,确保每次配制的药物剂量准确无误。某些中药处方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微调,调剂人员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6)发药交代。发药前仔细核对患者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确保准确发药。向患者提供详细的中药使用说明,包括煎煮的具体步骤,确保患者能够正确理解并按照指示使用中药,避免用药误差。解释使用煎药器具的正确方法,确保患者了解如何正确使用锅、煎药袋等器具,通过正确煎煮保证药效,同时注意提醒患者正确保存药材,防止受潮、霉变等情况发生。在发药交待过程中,鼓励患者提问,解答其可能有的疑虑和困惑,在必要情况下可为患者提供中药使用说明书,以便于患者及时查看,进一步提高用药准确性。

1.3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用药后评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结合不良反应分析治疗效果,判定标准为有效、显效、无效。(2)不良反应事件情况。统计各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主要为饮片质量差、配伍禁忌、处方错误。(3)差错事件发生率。统计各组中药质量问题、炮制不到位、剂量错误发生率。(4)调剂员专业素养能力。以问卷表(100分)评估各组调剂员专业素养能力,涉及专业技术熟练程度、责任心、职业素养,分值和调剂员专业素养能力呈正比。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3.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通过检验,计量资料±s”表示,通过“t”检验,P0.05说明差异存在价值。

2结果

2.1治疗效果分析

评估试验组治疗效果得知,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其中无效者1例,有效者8例,显效者21例;评估对照组治疗效果得知,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其中无效者6例,有效者11例,显效者13例。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价值(=4.043P=0.044)。

2.2不良反应事件情况分析

试验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价值(P0.05),见表1

1:不良反应事件情况分析表[n/(%)]

组别

饮片质量差

配伍禁忌

处方错误

发生率

试验组(n=30

0

0

1

13.33

对照组(n=30

2

1

3

620.00

 

--

--

--

4.043

P

--

--

--

0.044

2.3差错事件发生率分析

试验组差错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存在价值(P0.05,见表2

2:差错事件发生率分析表[n/(%)]

组别

剂量错误

炮制不到位

中药质量问题

发生率

试验组(n=19

0

1

0

15.26

对照组(n=19

2

3

1

631.58

 

--

--

--

4.377

P

--

--

--

0.036

2.4调剂员专业素养能力分析

3显示,试验组各项调剂员专业素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价值(P0.05)。

3:调剂员专业素养能力分析表(±s,分)

组别

责任心

专业技术熟练程度

职业素养

试验组(n=19

92.39±3.17

93.27±2.53

92.38±2.85

对照组(n=19

90.18±3.05

91.48±2.61

90.17±2.64

t

2.189

2.146

2.479

P

0.035

0.038

0.018

3讨论

中药汤剂在中医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如感冒、消化不良、妇科疾病、慢性病等,属于中医治疗的主要用药方式,主要是多种药材同时煎煮,相较于西药,中药汤剂的成分更为复杂,且表现各异,加之大部分患者对中药汤剂的认知并不充分,认为中药无任何毒副作用,存在超剂量用药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不良反应风险[2]。中药处方主要是临床医师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为患者选择适宜的药物,根据君臣佐使原则进行配伍,进而对人体脏腑、经络产生影响。药物治疗期间,若饮片质量差、药物别名模糊、审方不清楚等,极易会影响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故加强中药调剂具有重要意义[3]

中药调剂是中医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指的是按照医生开具的中药处方,由专业的中药调剂人员进行中药的选材、配比、炮制等工作,最终制备成患者需要的中药剂型,如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等,以供患者服用[4]。将中药调剂用于中药汤剂中具有重要意义,中药汤剂通常由多味中药组成,它们之间的搭配需要考虑药性、功效、归经等因素,通过中药调剂可精确配伍,能够保证发挥各种中药的协同作用,增强疗效[5]。中药汤剂的炮制过程也是中药调剂的一部分,不同的中药需要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包括煎煮、炸制、炒制等,科学的炮制有助于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吸收率,增强中药的药效。中药调剂涉及到对中草药材质量的选择和检验,调剂人员需要确保选用的药材符合质量标准,避免使用劣质或受污染的草药,可确保中药汤剂的质量和安全性。中药调剂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体质、病机等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中药,形成个性化的中药方剂,此种个性化治疗方式更符合中医整体观念,能够更好地调理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中药调剂干预后,通过科学合理地配伍药物,可促进药物成分相互作用,从而减少毒副作用,加强药效,提高治疗的效果,应用价值显著[6]

综上所述,中药汤剂治疗时,通过实施中药调剂,可促进汤剂质量提升,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以及调剂员专业素养能力,同时还可降低不良反应事件与差错事件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吴芳婷,何珊,曾丹. 我院中药房中药饮片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J]. 临床合理用药, 2023, 16 (28): 151-154.

[2]刘宁. 中药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实施效果探讨 [J]. 中国处方药, 2023, 21 (08): 152-155.

[3]万志玲,潘国军. 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在中药调剂管理中的应用 [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2, 30 (02): 50-52.

[4]李鋆. 中药调剂对汤剂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J]. 北方药学, 2022, 19 (01): 76-78.

[5]王红英. 中药调剂管理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应用对比 [J]. 光明中医, 2021, 36 (18): 3032-3034.

[6]赖丽萍,彭连共. 探讨强化中药调剂监管在减少中药房不良事件和差错事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J]. 当代医学, 2021, 27 (08): 80-8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