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健康教育在溃疡性结肠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摘要
关键词
互动式健康教育;溃疡性结肠炎;生活质量
正文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在消化道疾病中较为常见,多发于30岁左右的中年人,也可见于儿童或老年,是慢性消耗类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具有病程长、复发率较高、治疗周期长且预后普遍较差的特点,本病会因心理因素发病或病情加重,这类病人往往消极被动、情绪低落,从而影响疾病的康复。常规健康教育在治疗中无法获得理想效果,护理人员只是单纯的对患者做治疗,缺少交流、健康宣教。因此,如何实行有效的互动式健康教育,利于整体治疗效率的提高成为目前研究重点。互动式健康教育以健康教育、交流为主,可提高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利于调整心态及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本文主要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护理中实行互动式健康教育的具体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2021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分别实行常规护理、加以互动式健康教育,其中对照组女11例,男14例,年龄22~41(31.63±3.17)岁;观察组女12例,男13例,年龄23~42(30.17±3.19),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自愿参与,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
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无缺者;(2)符合临床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3)对研究知情并同意者;(4)临床配合度较佳者。
排除标准:(1)伴有心、肾等多器官损伤及严重性疾病者;(2)伴有认知障碍、精神异常者;(3)由于各种原因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主要对临床患者进行常规的疾病知识讲解,并给予用药指导、叮嘱注意事项,提醒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常规病情监测、病例记录等护理工作。
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互动式健康教育:(1)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通过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家庭状况、患者的文化水平等信息,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情绪,明确交流目的、健康教育的范围及内容,采取差异化教育,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与患者深入交流,让患者从整体上对疾病相关信息有所了解,讲解过程中与患者进行非语言的沟通,如眼神、肢体动作等,确保互动交流实施的有效性。(2)结合视频、音频、宣传手册等方式对患者讲解疾病治疗、缓解方法及注意事项,如:日常运动、饮食及生活习惯、情绪与疾病的关联,不良行为的危害等,健康教育内容可尽可能全面性地实行健康教育。(3)在护理过程中观察患者的日常饮食、运动习惯,提醒患者科学地搭配饮食,针对性的适当运动,正确指导并确保日常实施。(4)建立沟通渠道,如微信、短信等方式,持续性实行互动式健康教育,为患者及时答疑解惑,加强信任感,增加患者治疗信心,利于患者保持良好状态,顺利配合治疗。(5)定期举办知识问答活动,或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入健康教育,通过健康知识调查表得分来评估患者的认知度,并通过设定合理性的奖励机制来提高患者互动意愿。
1.3观察指标
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疾病复发情况;采用健康知识问答调查表,设定0~100分,分数70以上为较佳的健康知识知晓度,70分以下则为知晓度较差,进行统计比较;参照生活质量评估表,分别对患者的机体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功能、活力、情感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状态等方面进行评估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疾病复发率及健康知识认知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疾病复发率明显更低,健康知识认知率更高(P<0.05),见表1。
表1两组疾病复发率及健康知识认知率比较()
组别 | 例数 | 复发率 | 健康知识知晓度 |
观察组 | 25 | 1(4.00%) | 24(96.00%) |
对照组 | 25 | 6(24.00%) | 19(76.00%) |
t | - | 5.178 | 7.563 |
P | - | 0.023 | 0.006 |
2.2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更高(P<0.05),见表2。
表2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组别 | 例数 | 生理机能 | 躯体疼痛 | 情感职能 | 心理状态 | 社会功能 | 精神健康 | 活力 | 总体健康 |
观察组 | 25 | 84.79±8.53 | 83.79±7.19 | 80.96±6.73 | 84.19±7.86 | 81.97±6.53 | 82.76±6.85 | 81.74±6.96 | 82.96±7.54 |
对照组 | 25 | 72.19±6.84 | 73.69±7.38 | 72.39±7.15 | 74.37±7.86 | 74.16±5.82 | 71.54±5.96 | 73.56±6.32 | 71.96±5.74 |
t | - | 6.786 | 5.357 | 5.647 | 5.163 | 4.643 | 5.357 | 4.169 | 6.369 |
P | -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2.3两组不良心理状态评分
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不良心理状态评分更低(P<0.05),见表3。
表3两组不良心理状态评分()
组别 | 例数 | SDS评分 | SAS评分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观察组 | 40 | 60.74±9.63 | 32.17±5.19 | 61.82±10.67 | 30.69±5.83 |
对照组 | 39 | 59.87±9.54 | 41.69±6.78 | 60.17±10.57 | 47.69±7.58 |
t | - | 0.574 | 4.576 | 0.843 | 5.967 |
P | - | 0.569 | 0.001 | 0.457 | 0.001 |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社会、生活及环境的变化,人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改变,胃肠疾病发病率呈现显著增高趋势,其中UC近年来发病率也逐年递增。本病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如患者情绪紧张焦虑、神经过敏状态,精神创伤以后起病或者是病情会加重。心理因素可能是本病的一个主要病因,临床观察这类患者的性格往往消极、被动,生活中,常感到无力沮丧或有强迫倾向,过分追求清洁。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慢性消耗本身也会使患者的情绪低沉和失望。疾病多位于直肠、结肠部位,甚至可延伸整个结肠,对机体造成的不适感较为明显,病程长,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反复发作的病情进一步增加了不良情绪的累积,更易诱发疾病复发,呈现恶性循环,阻碍了患者的康复。
UC常规治疗主要以药物、手术为主,多采用药物治疗,通过抗炎、抑制免疫反应缓解疾病,由于需要长期的治疗,部分患者对疾病认知较低,治疗依从性低,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保持良好的习惯,或不重视遵医嘱用药,导致疾病反复发作,无法有效治疗。因此,临床护理干预尤为重要。其中以健康教育为主,在患者治疗期间实行互动式健康教育,做患者的知心人,通过了解、分析、答疑解惑,给到患者情绪的疏导,增进患者对医生、护士的信任度,增强治疗信心,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及治疗依从度,利于患者的康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更低,相关知识认知度、治疗依从性比例更高,不良心理评分更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明确表示互动式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通过开展互动式健康教育对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健康知识认知度、改善生活质量上具有重要价值。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互动式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强调重视患者心理,除了面对面增加交流机会,还建立线上沟通渠道、采用视频、图画、宣传手册、举办知识问答等生动有趣的方式,提高患者的主动性,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良好生活、康复习惯,最终获得理想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溃疡性结肠炎护理中应用互动式健康教育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效降低疾病的复发,提高患者健康知识认知度、对疾病的信心及有效提升生活质量,利于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孙琴.肢体语言沟通结合互动健康教育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22):109-111.
[2]杨晓柳,王新雅.LEARNS模式健康教育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23,30(07):977-978.
[3]黄翔.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健康教育联合健康日记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2,29(12):122-126.
[4]汪永华,乔昭君,刘欣等.互动式健康教育对老年胃溃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遵医行为的影响[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0(08):162-163.
[5]翟艳丽,张乐乐,李彦珠等.基于健商理念的健康教育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肛肠病杂志,2021,41(11):68-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