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原因
摘要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原因;护理对策;
正文
引言
血液透析是基于半透膜理论过滤血液中有害物质、代谢废物以及电解质等一种调节和血液净化的技术[1-2]。血液透析是维持肾病晚期患者生命的重要临床干预手段,而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高达40%[3]。低血压可引发血液透析患者的诸多不适,影响血液透析的充分性,诱发患者心律失常,甚至导致患者提前下机[4]。文献指出,低血压可增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风险。因此,如何控制、减少低血压的发生,可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延续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基于上述原因,本文通过参阅相关的文献报道,系统的概括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原因,综述了当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防护对策,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改善和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原因
1.1 疾病相关因素
患者的基础疾病对血液透析诱发低血压的形成密切相关。文献[2]指出,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等基础疾病可降低心血管调节功能,阻碍植物神经功能,最终导致血液透析患者神经系统调控功能降低而导致低血压的出现。文献[5]指出,对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患者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均为诱发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李婷[6]研究指出,中老年患者多有心血管并发症,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血管调节能力下降,且中老年患者常体温偏低,故易引起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此外,血液透析患者影响不良、血容不足、贫血等状况可降低患者血液黏滞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导致患者的透析耐受力不足,甚至产生低血压[7]。
1.2 有效循环量不足
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液需通过体外的血液透析器,但如果血液流出过快而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快速降低,极易导致患者心脏心室充盈量和心排血量减少而出现低血压[8]。潘璐璐等[9]分析了14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诱发低血压的患者,发现低血压的独立文献因素包括:细胞外液压力低、血液透析前收缩压高、身体含水量不足等。此外,也有文献[10]指出,血液透析过程进士可能会诱发患者迷走神经持续性兴奋,进而提高消化系统的相关血液,进而导致有效循环血量的不足而出现低血压。
1.3 透析相关因素
透析相关因素包括透析液成分、透析液温度、透析药物等,与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形成密切相关。在进行透析的过程中所用透析液所含成分将会影响血压,透析液的浓度及碱基都会对血压产生影响,尤其是醋酸盐缓冲液导致低血压发生的几率较高[11]。李青等[12]分析了140例血液透析诱发低血压患者的发病原因,指出超滤量/体质量与其低血压的形成密切相关。降压药物的服用降低了机体对血容量减少引起的缩血管反应,这在老年患者中由于其神经功能调节较差,更容易发生透析中低血压和透析后直立性低血压。朱昭章等[13]对10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低血压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透析龄长是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1.4 其他因素
除上述原因外,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失衡、心脏功能减退、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等因素与维持性血液透析诱发低血压的形成密切相关[14]。也有文献[5]指出,≥65 岁、体重指数≥25、血流量> 300 ml/min是导致持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低血压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此外,也有文献[15]指出,重度浮肿、透析中管道脱落与失血、低血糖等是低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与此同时,作者指出患者误报体重导致超滤量计算错误以及透析机超滤故障等认为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低血压的发生。也有文献[13]指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受教育程度与其低血压的出现密切相关。此外,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高血压疾病,往往需要药物治疗,但不当的药物使用可能导致低血压的发生[7]。
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护理干预研究措施
2.1 重视个体护理
重视个体护理有助于降低血液透析诱发低血压的发生。首先,透析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状态。护理人员用保持高度责任心,随时关注患者的表情变化,如患者出现不适感,应立即询问,必要时通知主治医生甚至下机[16]。其次,强化饮食指导。患者透析过程中应科学规划饮食,严格控制水钠的摄入,保障蛋白质丰富的饮食。针对贫血患者,应适当补充铁元素丰富的饮食以及维生素等,必要时在透析过程中补充蛋白质和血浆等,以避免低血压的发生。李小凤等[17]重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个人护理,采用分层护理模型对142例患者进行护理,经护理后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仅为9.72%,远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应保持合理的体位,患者透析后应静卧半小时,不可突然做起或站立。
2.2 优化透析过程
优化和完善透析过程可有助于降低血液透析诱发低血压的发病率。应根据患者的个体病情指定具体的透析方案,可采用低温、超滤以及钠渗透等方式,或增加透析频次等方式优化透析过程,从而降低血液透析诱发低血压的发生[5]。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蒙军平等[18]等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法对1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治疗,患者低血压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李燕燕等[19]研究指出,调节透析液钠浓度、减少超滤量、补充高渗液体及低温透析等方法可有效处理和改善血液透析诱发低血压的发生。付敏等[20]指出,透析低血压发生率与高超滤率呈线性相关关系。因此,应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维持缓慢的血液透析进程有助于降低低血压的发生,但会增加血液透析的时长。
2.3 强化心理护理
心理疏导护理能有效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诱发低血压患者的紧张、压抑情绪,释放不良情绪,有助于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心理护理主要包括:建立信任、心理护理、强化支持等。首先,护理人员应加强与血液透析患者的交流,注意谈话的态度、方式、语音、语调,倾听患者的感受,创造和谐的沟通氛围 [21]。其次,医护人员应尊重和关心血液透析患者,鼓励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调节,调养身心,疏解压力,消除患者的心理危机,保持患者积极的治疗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状态。针对血液透析患者不同的文化层次和职业背景,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护理。此外,应积极调动患者的情绪,促进家庭和社会支持和理解,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勇气。心理护理可以满足患者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2.4 开展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现代临床医疗的延续,通过多媒体、海报、讲座等多种途径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进而提高患者的自护技能,最终降低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个性化评估和健康宣教。朱昭章等[13]研究指出,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知识水平,有助于降低其低血压发生率。健康教育能从根本上提高患者对血液透析诱发低血压的认识,降低患者的恐惧感,降低血液透析诱发低血压发生率, 加快患者机体的恢复。
3. 结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肾病患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其中血液透析是肾病患者延长寿命、保持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但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作为并发症极易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综述了疾病相关因素、有效循环血量不足、透析相关因素及其他因素等维持性血液透析诱发低血压的发病原因,汇总了重视个体护理、优化透析过程、强化心理护理、开展健康教育以及其他护理干预等防护对策,以期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顾晨艳, 刘榕华.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防治与护理进展[J]. 全科护理, 2018, 16(33): 43 - 45.
[2] 李秀云, 郭俊勇, 杨晓玲, 等. 血液透析患者相关性低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 齐鲁护理杂志, 2017, (19): 51 - 53.
[3] Pilar Auón, Ana García, Eduardo Gutiérrez, et al. Chronic Hypotension in Dialysis is a Prognostic Factor in the Evolution of Kidney Transplantation [J]. Transplantation, 2018, 102: S529.
[4] Drachev I Y, Shilo V Y, Dzhulay G S. A new approach in prevention and correction of intradialysis hypotension in patients o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J]. Transplantologiya The Russi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 2018, 10(4): 298 - 307.
[5] 周美香. 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防护对策[J].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34(29): 92 + 94.
[6] 李婷.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与血管钙化的相关性探讨[J]. 医药前沿, 2019, 9(29): 89 - 90.
[7] 任慧莲, 许周洁, 冯钰,等. 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中患者低血压的研究进展[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 17(25): 183 - 185.
[8] 陈雪兰, 丘余良.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频发透析中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20, 58(23): 116 – 118 + 123.
[9] 潘璐璐, 何颖雪, 邵国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浙江医学, 2019, 41(22): 2421 - 2423, 2437.
[10] 祖源, 喻倩, 李寒, 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频透析相关低血压与透析后乳酸水平相关性研究[J]. 中国血液净化, 2019, 18(10): 669 - 672.
[11] 王丽霞. 血液透析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24): 50 - 51.
[12] 李青, 华建武, 陶静 , 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7, 12: 81 - 82.
[13] 朱昭章, 卢岚, 周凡力. 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与透析间低血压相关性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 2020, 49(3): 300 - 303.
[14] 余雯枫, 余毅.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预防和治疗[J]. 世界临床药物, 2018, 39(2): 31 - 32.
[15] 王欣, 曹艳佩, 杨晓莉,等. 血液透析患者频发性透析中低血压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 35(8): 599 - 603.
[16] 李媛媛, 祝浩栋. 透析中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其与患者死亡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 (12): 106 - 109.
[17] 李小凤, 陈春莲, 黄碧云. 分层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预防低血压的临床应用价值[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 24(24): 139 - 140.
[18] 蒙军平, 李占亭, 张涵, 等. 不同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 24(15): 43 - 46.
[19] 李燕燕. 影响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高血压和低血压相关因素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38): 72 - 72.
[20] 付敏. 调钠血液透析配合超滤曲线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对低血压的预防护理干预研究[J]. 心理月刊, 2019, 20: 23 - 25.
[21] 曹红梅, 叶静, 朱岚. 集束化护理在老年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防范中的效果和满意度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5(40): 75 - 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