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理念融入术后镇痛的分析综述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姚芳

红河州滇南中心医院(个旧市人民医院)云南 个旧 661000

摘要

疼痛是因机体部分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使大脑产生了一种不愉悦的主观感觉。大部分患者在接受了外科手术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而疼痛感不仅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速度,对其生活质量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伴随着舒适化医疗理念的提出,为患者减轻术中痛苦及创造良好的就医体验已然成为的了现代麻醉医师的重要使命。人文关怀可帮助患者缓解不必要的疼痛感,理应成为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节。本文对人文关怀理念应用于术后镇痛过程中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析,以期为术后镇痛的有效干预提供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

人文关怀;术后;镇痛效果;分析

正文


多数患者在术后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当前,国内外对术后的镇痛现状并不乐观,部分患者术后通过镇痛治疗后疼痛症状可得到有效的缓解,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治疗后效果不明显,而且长期大剂量的使用镇痛药物,将会对机体的消化道系统、神经系统等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甚至会产生药物成瘾的现象,不利于术后身体的恢复[1]。人文关怀是对人权和人性的保护与尊重,是创建医患良好关系的基础,在实践的护理过程中应用人文关怀,从人道主义精神的角度出发对患者的人格尊严、生命健康及合理需求等方面进行关怀照顾,满足其身体及精神健康方面的要求,以此提升手术的治疗效果[2]。本文对人文关怀理念融入术后镇痛的效果进行分析综述,为后期人文关怀理念与术后镇痛的有效融合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1 人文关怀理念的核心

人文关怀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采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式赋予护理层面上的“灵性”,此“灵性”属于一种护理文化,是一种充满艺术特性及人性关爱的人文理念与思想。

2 人文关怀理念在围术期的重要性

当代的医学模式是由“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正向转变的服务体系,这就要求临床的医务人员不仅具备精湛的医疗水平,同时需要具备高水准的人文素养。围术期的患者常会出现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3]。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的患者是由于陌生的手术室环境、对手术过程的不了解及担心术后出现并发症影响手术的预后效果,从而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等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反过来又会影响身体的恢复效果,成为了一种恶性循环的过程。麻醉医师作为患者麻醉期的守护者,有责任向实施手术的患者提供人文关怀服务,改善患者因手术产生的主观感觉,提升其服务质量[4]。人文关怀可帮助医护人员建立良好医患关系,而良好的医患关系可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使其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提升医疗质量,最重要的一点是可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因此,人文关怀理念是现代医学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3 术后疼痛的概况

3.1引发术后疼痛的机制

术后疼痛的发生机制比较复杂,在临床中除过常规的外科手术的创伤引起的中枢神经及外周痛觉敏化外,镇痛使用的药物也会引起机体的痛觉过敏,不良情绪的产生也会造成剧烈的疼痛反应。若是患者在疼痛发生的初期阶段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那么急性疼痛很容易转化成为慢性疼痛。

3.2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行手术的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3/4的患者术后受到疼痛的侵扰,有少部分的患者会通过治疗后会得到有效的缓解,但是仍有六成的患者术后实施治疗干预后疼痛度仍很高[5-6]。术后疼痛的发生率与疼痛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患者个人的因素,另一类情况是与手术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术前自身状况的评估(手术耐受度、疼痛评分、精神状况、病症程度等)、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的部位、切口的大小等)、手术的类型、麻醉的方式等[7]。除过这些表面的影响因素外,患者的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也是甚大,如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肯定与术后疼痛程度有着密切的关联,如相同疼痛的刺激焦虑程度强的患者会有着更深的痛苦感觉,而随着镇痛药物的逐渐增多,患者的急性疼痛很可能会转变为慢性疼痛,这样会使治疗起来难度更大。

4 国内外人文关怀理念融入术后镇痛的现状分析

4.1国内外疼痛管理的现状分析

通过相关的调研数据发现,住院患者术后发生疼痛的现象国内与国外的人数比例相差不大,但是国内患者在24小时内发生重度疼痛的人数是远高于国外,使得患者的满意率大幅度低于国外[8]。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患者的原因,患者认为手术产生疼痛是必然的现象,而若是使用镇痛药物会额外的增加一笔医疗费用,镇痛药物也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担心长期使用镇痛药物会成瘾,所以患者对疼痛感觉是能忍则忍。患者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医生及时感知术后的疼痛程度,因此,无法给予有效的治疗[9]。另一方面是当前国内医院的镇痛模式比较单一,单从药物镇痛向多种模式镇痛转换的过程中均落后于国外,所以在疼痛管理方面,国内的管理模式还不够完善。

4.2国内人文关怀理念融入疼痛管理中现存的问题

目前,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国内疼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大多数的患者在手术前没有接受全面的疼痛评估,或者是医院的评估量表未进行及时的更新。加上主治医师在手术前可能对患者及家属未进行充分的疼痛教育,致使患者对术后发生的疼痛程度了解不足,认为术后发生疼痛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10-11]。(2)国内的术后疼痛管理机制不够规范,从而导致患者术后的满意度较低。分析原因是患者在术后发生疼痛镇痛的方式主要是依赖镇痛药物治疗,而且多数是在患者术后出现疼痛之后才给予药物镇痛,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因此患者的就医体验大幅度降低。另一种原因是患者在面临身体和精神上巨大痛苦的时候,是最需要家庭及医务人员的理解与支持的时候,但是,当前的形势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家属之间沟通方面存在着不足,本来医务人员是最了解患者身体情况的人,而当患者发生疼痛引发不良情绪时未给与行为上的支持,也未向家属进行疼痛生理病理的发生机制阐明,致使医患关系不和谐。(3)国内当前的疼痛管理大部分只是注重术后72h内的患者感受,但仍有部分的患者在出院后也被疼痛所困扰,而出院后又无法得到医务人员的专业疼痛管理,致使患者的生活及工作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引发患者出现焦虑、抑郁、自杀等现象[12]。(4)由于医院的医疗资源与学术力量各具差异,患者的经济条件也是千差万别,如家庭经济条件好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追求的是舒适化的就医体验,对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患者在治疗的时候大多是追求的是较低医疗费用的治疗形式,对于痛苦会尽可能的忍受。因此,想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与生理需求实施个体化的镇痛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5 术后镇痛的人文护理

在临床的护理操作过程中,只有将人文关怀理念彻底的与护理操作相结合,使其真正的应用到患者的身上,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收获满意的效果。在术后镇痛中人文理念的应用表现在以下几点:

1)人性化的语言护理:手术结束患者在进入恢复室后,对患者使用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语言,如轻轻地抚触患者的肩部,给予患者鼓励与安慰,告知患者手术结果。通常情况下,患者在苏醒期时常会出现健忘、意识不清等现象,因此,在护理诊疗操作时应耐心地向患者讲解治疗或护理操作的过程、意义,以此减轻患者的焦虑及恐惧的心理活动。

2)减少催醒药的使用:以往由于医疗条件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医院里是没有麻醉恢复室的设置,在进行手术治疗的时候只是注重操作的有效性、安全性,有时也会使用催醒药使患者术后快速的苏醒,忽视了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就医的舒适性。现在我们对于患者术后尽可能的通过补充体液、改善呼吸状况、平稳循环系统、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中毒、贫血等现象,以此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尽可能的减少催醒药物的使用,让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中自然的苏醒。

3)心理抚慰:患者在术后常会因为担心自己的病情变化,心理时常处于紧张、不安、痛苦中,护理人员面对患者应该向对待正常人那样给予其尊重,尤其是女性患者,心思比较细腻、敏感,任何不恰当的举止或语言都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创伤。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像肿瘤患者,其可能会根据医护人员的言行举止猜想自己的病情,因此,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应注意要有一定的分寸,多站在患者的角度,为患者真真实实的考虑,让患者感受到被关爱。

4)术后给予适当的镇痛处理:麻醉药物在术后会被身体逐渐的代谢而出,患者会出现各种不适感与疼痛感,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术后出现的疼痛度若可以忍受时,可通过分散注意力的方式减轻痛苦,如听音乐、看电视等。若疼痛无法忍受时可遵医给予其适当的镇痛处理,以此提升其舒适度[13]

5)患者隐私的保护:护理人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及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恪守职业道德,不可在背后随意的议论患者的病情,对于行导尿操作的患者,在护理的时候一定要使用床间的帘子进行遮挡,避免患者的身体被暴露,保护患者的隐私及尊严,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6)向患者及家属展开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健康教育:大部分患者及家属由于对镇痛药物的了解不足,认为使用镇痛药物会成瘾,对身体具有较大的副作用,因此,宁愿忍受痛苦也不愿意使用镇痛药物。针对此现象,护理人员应该主动的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纠正其药物成瘾认知,告知其常规的、适量的镇痛药物是不会成瘾的,并且告知其身体若是有不舒服的地方一定要及时主动的向医生汇报,这样医生才能快速的、真实的了解其身体的恢复状况,通过相互协作,缩短住院时间,提升预后效果。其次,医务人员的工作比较繁忙,病人获取疼痛相关知识的途径比较狭窄,所以,医院可定期的走向社区,利用社区力量进行疼痛知识的健康宣教,纠正多数市民朋友对疼痛认知区域的偏见,普及疼痛治疗的效果,通过科学权威的宣讲,提升大多数患者对疼痛管理的认知。家属的态度对患者的决定也会起着一定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教育的时候,也不要忽视对家属的教育。

6 结束语

我国的疼痛管理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将人文关怀理念应用与术后镇痛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患者参与疼痛管理的积极性,促进身体的快速康复,还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降低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因此,将人文关怀理念合理的应用在术后镇痛的管理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议在各大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冯苑苓,梁翠琼.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护理干预在肺癌根治术后早期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医学,2022,46(18):2269-2272.

[2]蓝淑明.持续静脉镇痛泵配合护理干预在经产妇剖宫产术后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7):152-154.

[3]李红,杨一兰,罗颖丽,等.不同方式髂筋膜阻滞应用于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麻醉护理观察[J].生命科学仪器,2022,20(S1):199+201.

[4]徐翠玲,蒋钰辉,徐芳.超前镇痛护理干预对肺结核胸部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J].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2022,3(03):198-202.

[5]李会勤,魏燕.NBASS-APS在重症颅脑损伤患儿术后镇痛护理中的应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19(05):117-120.

[6]倪逸斐,薛茵,陈琳.多模式镇痛护理对肝癌开腹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情况的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2,29(04):488-490.

[7]张华,梁爱华.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患者使用镇痛药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2,28(04):532-535+540.

[8]威翠,曾小芳,宋美风.帕瑞昔布钠用于股骨粗隆骨折术后镇痛的临床护理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6):394-395.

[9]林琪望,张志华.妇科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J].海峡药学,2021,33(11):203-205.

[10]杨林杰.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20):3638-3640.

[11]过晓力,唐月琴,孙晔.手术室舒适护理对股神经阻滞联合自控镇痛患者术后镇痛的辅助作用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0(10):2687-2690.

[12]王雁,邵建林.老年患者麻醉临床带教中的人文理念[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03):71-72.

[13]闻庆平.导言:全面做好规范化术后镇痛[J].医学与哲学(B),2018,39(12):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