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精神科护理团队建设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精神科护理团队;心理健康;离职意愿;职业认同
正文
The Application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sychiatric Nursing Teams
He Chengli and Jia Jingjing
Yancheng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Liubing District 224003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sychiatric nursing teams. Method: A total of 21 nursing staff working in the psychiatric ward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1 to January 2022 were collected. The supervising nurse and deputy chief nurse provided positive psychology training to all nurses in the conference room, including positive cognitive intervention, positive emotional intervention, and positive personality trait development. The training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L.R. Derogatis) Symptom Checklist. Result: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scenario simulations, the psychiatric nursing team transitioned from a basic silent state to an active speaking state in the face of a series of hypothetical events A. In the third scenario simulation, the psychiatric nursing team can maintain the correct way of thinking and continuously move towards positive thinking. And, discover one's own strengths and identify the strengths of the other party, make reasonable use of strengths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and solve problems, make the team more united, harmonious, and harmoniou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professional identity. During the 4-month training period, according to the (L.R. Derogatis) Symptom Checklist, 93% of medical staff had a decrease in total scores compared to before the training, and 91% of nurses had a decrease in positive items compared to before the training. Conclusion: Applying posi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ethods and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train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sychiatric nursing teams can reduce the impact of unreasonable thinking 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maintain correct thinking patterns, continuously move towards positive thinking,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of psychiatric nurses, continuously enhance subjective well-being, face work with a positive attitude, enhance professional identity, establish a harmonious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enhance team cohesion, Thus providing strong support for ensuring nursing quality and safety.
Keywords: Positive psychology; Psychiatric nursing team; Psychological health; Resignation intention; Professional identity
精神科护理团队的工作性质具有风险高、难度大的特点,并且在工作期间个人安全还可能受到威胁,导致其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负担,严重降低其生存质量,降低组织生产力,提高护士离职意愿,加速精神科护理行业人才的流失。精神科护理工作量较大,专业性强,压力负担较大。积极心理学属于新型研究领域,可通过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增强职业认同感,建立和谐的组织文化,提升团队凝聚力,从而为保障护理质量与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1]。鉴于此,为了提高生存质量,帮助其保持良好的心身状态,该院将对此展开研究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
采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该院工作的21名医护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3-48岁,平均年龄(28.5±3.6)岁;正式在编护士7名,招聘护士14名;本科18名,大专3名;
2方法
2.1积极心理学方法培训
由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在会议室对全体护士进行积极心理学方法培训,并合理安排时间制定针对性计划。培训周期为4个月,第1-3个月根据计划目标完成积极心理学3种干预方法,分别为积极认知干预、积极情绪干预、积极人格特质养成;第4个月,根据计划目标实施心理弹性训练,完成理论培训后,进行总结与实践。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促进专业能力,解决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可通过讲座、知识问题、课堂互动等方式进行学习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1)积极认知干预培训:咨询者有求助需求或求助愿望才可使心理咨询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受教育者有关注内心成长的愿望和行为才是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良好应用效果的重点。本次研究主要依据Albert Ellis 的 ABCD理论(合理情绪疗法)[2]为中心,其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人的思维、人的信念所引起的,不合理的信念容易使人们陷入情绪障碍中。ABC理论中可以“ABCDE”五个字头作为其整体模型,其分别为:A(Activating events)诱发性事件、B(Believes)由A引起的信念、C(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情绪和行为的后果、D(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ves)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E(new emotive and behavioral effects)通过治疗达到的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治疗效果[3],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分别有: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在ABC理论中,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B),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该治疗方式主要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求治者保持正确的思维方式,减少不合理思维对生理、心理等造成的不良影响,消除其情绪障碍。人并不是被某件事情深深困扰,而是被对某件事情的看法深深困扰。医护人员可通过积极认知干预了解认知评价与情绪体验存在的关联,发现其中的弊端,消除不合理信念,减少不合理信念的错误引导,不断向积极思维前进,增强职业认同感。首先,应提高精神科护理团队对心理健康水平的意识,使其具有提升积极认知﹑积极情绪及积极人格特质养成的愿望,才可使心理咨询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利用连环自我介绍帮助团队之间重新认识彼此,使其走进心理阳光小窝。通过角色扮演、自信心训练等活动让参与者之间进行相互激励,不断发现自身具备的优点,并且在每项活动结束时进行总结,发表个人的感受,触动医护人员之间的感知,建立和谐的组织文化,提升团队凝聚力[4]。
(2)积极情绪干预培训:情绪与情感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但也存在一定的区分。情绪指的是人或物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感指的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每种消极情绪(紧张、恐惧、害怕等)都具备特定的行为倾向(逃跑、逃避等),对其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次研究主要以Fredrickson积极情绪理论[5]为基础,积极情绪能拓展个体的瞬间思维-行动范围,进而建构持久的个人资源(智力资源、生理资源、心理资源和社会资源),给个体带来长期的适应性益处,提升个体主观幸福感。积极情绪是人们幸福感的表现,也可以不断引导人积极向上,从而缓解生活中出现的不悦或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6]。让精神科护理团队明白“过去已经过去,未来充满希望与阳光”。让护士以幸福、快乐、有趣为中心,记录生活中的事件,例如:最开心的事、最幸福的事或最值得感恩的人等等。通过对美好生活的记录、感慨等,引导并鼓励其进行分享,激励自己的同时也可以感染他人,将快乐与幸福分享给每个人。指导其如何向朋友、同事或者家人大声致谢,学会如何感恩和帮助别人,建立和谐的组织文化。
(3)积极人格特质养成培训:通过唤醒、激发和利用每个人身上具备的人格美丽和美德,给予克服困难的能力,指导其不断积极向上,发挥人体最佳机能。每个人的身上有6种美德,24种人格特质,通过合理应用不断激励,降低痛苦和不适,提高其生存质量。通过积极人格特质养成培训,不断发展人格特质,使个人和团队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增加自我意识、自我调控、自我激励等[7]。当医护人员出现疑惑不解时,可利用书籍或故事进行讲解,解决问题并引导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激发医护人员自身的潜能与优点,指导团队之间相互鼓励与支持,使其更加团结。通过走进社区、关爱老人、爱心助力等活动,使护理团队直观的感受爱、关爱、友善等积极心理,提高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可利用每周或每月空闲时间举办篮球友谊赛、聚会、游园会等活动,提高生活品质和个人感受,促进团队执行力和领导能力。利用德若伽提斯(L.R.Derogatis)的症状自评表[8]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测评内容包括:培训前1周与培训4个月的心理变化、心理状态,了解其对人际关系的掌控,抑郁、焦虑发生率等。根据5级(1~5)评分法,进行判定,分数越高表示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阳性项目数越多表示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3结果
在第一次情景模拟中,精神科护理团队在面对一系列假设事件A基本属于沉默状态,有少数护士进行发言,但是发言者也无法区分积极认知ABCD理论的B和C,导致情景模拟转变成为授课人讲述分析。在第二次情景模拟中,精神科护理团队在面对一系列假设事件A,医护人员可踊跃发表个人意见,多数医护人员可区分积极认知ABCD理论的B和C。在授课人的指导后,部分医护人员可提出相关的排遣方法D。在第三次情景模拟中,精神科护理团队在面对一系列假设事件A未出现沉默状态,可有效避免进入思维陷阱中。医护人员可保持正确的思维方式,减少不合理思维对生理、心理等造成的不良影响,消除不合理信念,不断向积极思维前进。同时,发现自身优点并寻找出对方的优点,合理利用优势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使团队更加团结、和谐、融洽,有效提高职业认同感。在培训4个月的期间,根据(L.R.Derogatis)症状自评量表表示:93%的医护人员总分较培训前降低,91%护士的阳性项目数较培训前减少。
4讨论
近年来,精神科护理团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成为热门话题。精神科护理团队的工作具有风险高、难度大、工作量较大,专业性强的特点,并且个人健康安全无法受到保障,常容易出现被患者攻击等现象,对其造成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损伤。根据相关报道表示:精神科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受到患者攻击的发生率为98.47%,对护理人员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严重降低其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30%的精神科医护人员在受到攻击后,出现明显的心理负担,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的2~3倍;多数精神科护理人员容易出现紧张不安、恐惧等消极情绪,严重降低其生存质量。随着精神病患者不断增加,人们对于精神科护理团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度也不断提高[9]。可见,对精神科护理团队采取积极心理健康干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根据相关资料表示:针对精神科护理团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其采取积极心理学方法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生活满意度,改善其生存质量。由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在会议室对全体护士进行积极心理学方法培训,分别为积极认知干预、积极情绪干预、积极人格特质养成。积极认知干预依据Albert Ellis 的 ABCD理论(合理情绪疗法)为中心,通过了解认知评价与情绪体验存在的关联,发现其中的弊端,消除不合理信念,不断向积极思维前进,不断增强主观幸福感。提高精神科护理团队对心理健康水平的认知,利用连环自我介绍、角色扮演、自信心训练等发现自身具备的优点,合理利用优势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触动医护人员的感知。积极情绪干预以Fredrickson积极情绪理论为基础,不断引导人积极向上,从而缓解生活中出现的不悦或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记录生活中开心、幸福的人与物,缓解生活中的不悦或痛苦,降低离职意愿,增强团队凝聚力。通过积极人格特质养成唤醒、激发和利用每个人身上具备的人格美丽和美德,激发医护人员自身的潜能与优点,指导团队之间相互激励,提高生活品质和个人感受,促进执行力和领导能力[10]。
本次研究对精神科护理团队采取积极心理学方法培训后,其根据(L.R.Derogatis)症状自评量表表示:93%的医护人员总分较培训前降低,91%护士的阳性项目数较培训前减少,证明其干预有效。医护人员在第二、三次情景模拟中,精神科护理团队在面对一系列假设事件A从基本沉默状态转变为踊跃发言。在第三次情景模拟中,精神科护理团队可保持正确的思维方式,不断向积极思维前进。并且,发现自身优点并寻找出对方的优点,合理利用优势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使团队更加团结、和谐、融洽。精神科护理人员若可灵活运用积极心理学干预方法及心理弹性训练,则可有效促进其心理健康模式的建立,提高生活满意度与工作应对能力,建立健和谐的组织文化,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专科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在精神科护理团队建设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干预方法及心理弹性训练,可有效提高其生活满意度,保持正确的思维方式,不断向积极思维前进,不断增强主观幸福感与职业认同感。
参考文献
[1]梁丽芬,黎秀,向莉,等.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干预对促进精神科护士健康状况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20):5.
[2]陈典彩,李华芳.新冠疫情期间积极心理学干预对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9):26-30.
[3]张莉,魏鑫,董小莉.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科住院患者康复指导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5):40-43.
[4]陈芳,任艳芳,万勉,等.积极心理学团体护理在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3):187-189.
[5]丁晓丽,徐改萍,刘宏建,等.积极心理学团体护理干预在耳鸣恐惧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3,5(2):112-113.
[6]刘晓宇.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医药,2022(5):4-7.
[7]符梦冰.分析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及对ADL评分的影响[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2(9):31-32.
[8]谢琳.浅析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4):164-164.
[9]徐敬.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4):194-196.
[10]朱艳玲,廖小华,张献强,等.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年28卷25期,244-246页,2021:广东省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