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阴道微生态及局部免疫变化与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阴道微生态;局部免疫变化;高危型HPV;感染;相关性
正文
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 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患病的最主要病因,且99.7%左右宫颈癌患者实验室检查可检测到HPV感染。女性HPV感染多发生于青春期、成年早期,通常情况下HPV宫颈感染无表现症状,多在感染1至2年内发生经宿主细胞介导的免疫清除,以此防御HPV感染的侵袭[1]。若是高危HPV持续感染,则极易进展形成恶性肿瘤。文献报道,多种因素在hr HPV感染及其致病过程中起到影响转归的作用,比如病原体适应性、阴道菌群、感染者适应性免疫等[2]。阴道微生态是女性阴道受因素调节的复杂体系,共同位置阴道内微环境平衡,当乳酸杆菌与其他菌群的平衡被破坏,则易引起阴道微生态紊乱,增加hr HPV感染风险[3]。文献报道,hr HPV长期感染的可能关键因素之一为阴道局部免疫力降低[4]。故而本次研究着重探究女性宫颈局部免疫、阴道微生态与宫颈hr HPV感染间的关系,旨在为临床经改变阴道微生态、调节局部免疫避免hr HPV感染提供思路与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妇科抽取2020年5月-2023年6月阶段来院诊疗的宫颈炎患者211例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①患者月经规律,接受检查时为非月经期;②符合宫颈炎诊断标准;③使用棉拭子擦拭宫颈,发现有脓性分泌物或者黏液;④既往3日内无性生活,无灌洗、阴道上药;⑤自愿接受阴道微生态及局部细胞免疫检测、宫颈HPV病毒筛查。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急慢性感染、免疫缺陷;②全子宫切除、子宫次全切除者;③合并严重脏器类功能不全;④既往2周内接受抗病毒及抗菌药物治疗;⑤低危型HPV检测阳性;⑥临床基线资料缺失。
211例患者接受宫颈hr HPV筛查,依据筛查结果的阴性与阳性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为hr HPV筛查阴性(n=136),观察组为hr HPV筛查阳性(n=75)。对照组年龄25~55岁,平均(38.44±3.65)岁;有分娩史者95例(69.85%)、无分娩史者41例(30.15%)。观察组年龄25~55岁,平均(38.61±3.50)岁;有分娩史者52例(69.33%)、无分娩史者23例(30.67%)。比较一般资料,无统计差异(P>0.05)。
1.2.1宫颈hr HPV病毒筛查:在接受筛查前,明确患者既往3d无性生活,未冲洗阴道,未阴道给药等。暴露宫颈(使用扩阴器)后通过无菌棉拭子顺时针在宫颈管内旋转,后放置在宫颈细胞保存液之中[5]。以13000r/min行细胞液离心,时长2min,其离心半径为8cm。取得上层清液后通过HPV分型检测试剂盒(深圳亚能生物)检测,包括13种高危型,即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筛查步骤严格依据试剂盒的说明书执行。
1.2.2阴道微生态及平衡检测:①检测阴道微生物:在阴道侧壁使用棉拭子(3支)擦拭,取得阴道壁分泌物,其中1支放入无菌管(内有0.9%氯化钠溶液),实验室检测有无滴虫、解脲脲原体、衣原体、支原体;1支胶头滴管滴入10%氢氧化钾,闻是否有氨味;1支制成涂片行革兰染色,分析是否有阴道内乳酸杆菌异常、霉菌、线索细胞、细菌性阴道炎的相关情况。②检测阴道微生态平衡:在阴道侧壁使用棉拭子擦拭,取得分泌物,通过来自山东仕达思生物的阴道微生态检测试剂盒对白细胞酯酶(LE)、唾液酸苷酶活性(SNA)以及过氧化氢(H2O2)进行检测。上述3项的阳性判断标准:LE呈绿或蓝色;SNA呈紫或红色;H2O2呈蓝色,且低于2mmol/L[6]。当3项指标皆判定为阴性,提示阴道微环境正常、微生态平衡;而当其中一项判定为阳性,提示阴道微生态失调。
1.2.3检测宫颈局部免疫:暴露宫颈(使用扩阴器)后通过无菌棉拭子顺时针在宫颈管内旋转,放入无菌离心管(内有0.9%氯化钠溶液1ml),以1500r/min的转速离心,时长10min,其离心半径为8cm,倒掉上清液,再加入0.9%氯化钠溶液2mL,重悬下层细胞,置于抗凝管(含肝素),通过流式细胞仪(来自美国BD公司,FACS Calibur型)检测CD4+、CD8+,并计算两者比值(CD4+/CD8+)。
(1)两组阴道微生态变化比较。(2)两组宫颈局部细胞免疫变化比较。(3)分析宫颈局部细胞免疫、阴道微生态与宫颈hr HPV感染间的关系。
运用软件SPSS25.0,n(%)表述计数资料以χ2检验;()表述计量资料以t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以r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差异。
2.1比较两组阴道微生态情况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阴道微生态失调发生率、细菌性阴道炎发生率、乳酸杆菌异常发生率以及解脲脲原体、支原体、衣原体的感染率更高(P<0.05)。且线索细胞、滴虫与霉菌发生率,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阴道微生态情况n(%)
例数 | 阴道微生态失调 | 滴虫 | 支原体 | 衣原体 | 解脲脲原体 | 线索细胞 | 霉菌 | 乳酸杆菌异常 | 细菌性阴道炎 | |
对照组 | 136 | 22(16.18) | 12(8.82) | 5(3.68) | 9(6.62) | 44(32.35) | 15(11.03) | 26(19.12) | 7(5.15) | 9(6.62) |
观察组 | 75 | 47(62.67) | 6(8.00) | 16(21.33) | 20(26.67) | 58(77.33) | 8(10.67) | 16(21.33) | 23(30.67) | 26(34.67) |
χ2 | 47.475 | 0.042 | 16.816 | 16.391 | 39.165 | 0.006 | 0.149 | 25.812 | 27.488 | |
P | <0.001 | 0.838 | <0.001 | <0.001 | <0.001 | 0.935 | 0.700 | <0.001 | <0.001 |
2.2比较两组宫颈局部细胞免疫情况
观察组宫颈局部细胞免疫CD4+、CD4+/CD8+较对照组的低(P<0.05)。见表2。
表2比较两组宫颈局部细胞免疫情况()
组别 | 例数 | CD4+ (%) | CD8+ (%) | CD4+/CD8+ |
对照组 | 136 | 26.89±3.40 | 20.87±2.23 | 1.28±0.26 |
观察组 | 75 | 19.45±3.28 | 21.34±2.26 | 0.90±0.23 |
t | 15.854 | 1.168 | 10.435 | |
P | <0.001 | 0.167 | <0.001 |
2.3分析宫颈hr 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宫颈局部细胞免疫的相关性
细菌性阴道炎、乳酸杆菌异常、解脲脲原体与衣原体感染与女性宫颈hr HPV感染正相关(P<0.05);局部细胞免疫CD4+表达、CD4+/CD8+比值与女性宫颈hr HPV感染负相关(P<0.05)。见表3。
表3分析宫颈hr 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宫颈局部细胞免疫的相关性(r)
项目 | r | P |
阴道微生态失调 | 0.192 | 0.216 |
乳酸杆菌 | 0.506 | <0.001 |
滴虫 | 0.169 | 0.258 |
支原体 | 0.130 | 0.281 |
衣原体 | 0.524 | <0.001 |
解脲脲原体 | 0.476 | 0.001 |
线索细胞 | 0.248 | 0.107 |
霉菌 | 0.291 | 0.097 |
细菌性阴道炎 | 0.433 | 0.004 |
CD4+ | -0.457 | 0.003 |
CD8+ | 0.183 | 0.209 |
CD4+/CD8+ | -0.423 | 0.004 |
3.讨论
宫颈hr 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明确的直接原因,临床中绝大部分宫颈癌病理组织均可检出hr HPV感染的直接证据,但伴随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恶化程度上升,hr HPV分型的检出率随之增加[7]。因而及时阻断hr 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率控制的关键。
阴道内涵盖微生物种类较多,且与女性内分泌、生理结构、免疫功能等形成微生态环境,是一个独特的体系,正常可维持动态平衡,一旦失衡,女性阴道与宫颈的局部免疫防御会减低,hr HPV感染率会升高。在阴道动态体系之中,乳酸杆菌属于一种优势菌群,其能发挥抵御病原体侵袭、激活免疫应答的作用。当乳酸杆菌比例异常,会削弱对其他细菌、病毒等的抑制作用,升高阴道PH值,导致衣原体、解脲脲原体、细菌、厌氧菌等大量繁殖,增加hr HPV感染的敏感性。本次研究分析阴道微生态与宫颈hr HPV感染的相关性,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阴道微生态失调发生率、细菌性阴道炎发生率、乳酸杆菌异常发生率以及解脲脲原体、支原体、衣原体的感染率更高(P<0.05),表明在宫颈hr HPV病毒筛查的阳性群体中阴道微生态失调、细菌性阴道炎、解脲脲原体与支原体以及衣原体感染、乳酸杆菌异常的检出率要较阴性群体的高,提示阴道微生态与宫颈hr HPV感染存在密切关系。分析相关性,发现细菌性阴道炎、乳酸杆菌异常、解脲脲原体与衣原体感染与女性宫颈hr HPV感染正相关(P<0.05),结果与章涤等[8]研究结果近似,进一步证实阴道微生态与宫颈hr HPV感染密切相关,阴道微生态紊乱会增加宫颈hr HPV感染率。
3.2宫颈局部免疫与宫颈hr HPV感染
HPV是一类DNA病毒,其嗜皮肤复层鳞状上皮及人黏膜等,多通过性传播病毒,与肛周癌、食管癌、女性外阴癌及宫颈癌、男性阴茎癌及尖锐湿疣等诸多病变的发生与进展密切相关。病原体防御机制中T淋巴细胞发挥关键作用,CD4+与CD8+均起到调节人体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且能持续调控机体免疫动态平衡,当局部免疫检测中CD4+/CD8+水平值降低,则表明患者免疫功能存在缺陷;CD4+的作用为分化形成辅助性T细胞1(Th1)与辅助性T细胞2(Th2),细胞Th1与Th2两者间拮抗作用与免疫调控。黄斐等[9]研究结果报道,hr HPV感染组患者的宫颈局部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低于非hr HPV感染组患者,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宫颈局部细胞免疫CD4+、CD4+/CD8+较对照组的低(P<0.05),与报道一致。进一步分析相关性,发现局部细胞免疫CD4+表达、CD4+/CD8+比值与女性宫颈hr HPV感染负相关(P<0.05),表明宫颈局部细胞免疫变化与宫颈hr HPV感染密切相关,当宫颈局部免疫减低,女性宫颈hr HPV感染的几率上升。按照表面抗原分类,T细胞分为CD4+、CD8+等,CD8+作用为抗肿瘤的免疫应答,CD4+参与炎症反应,调整炎性因子,CD4+/CD8+比值体现炎性反应与局部免疫调节间的平衡,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宫颈、阴道内CD4+、CD8+等异常改变,局部免疫受到抑制,宫颈免疫抵御能力减低,hr HPV感染风险增加[10]。
综上所述,阴道微生态变化、宫颈局部细胞免疫与女性宫颈hr HPV感染的关系密切,当阴道微生态紊乱、宫颈的局部免疫减低会增加宫颈hr HPV感染率。
[1]季璇,蔡云朗.阴道微生态与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0(3):410-414.
[2]杨颖.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右江医学,2021,49(12):952-956
[3]吴鸿滨,薛凤霞.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与细菌性阴道病和阴道微生态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5):797-800.
[4]唐清华,李艳萍.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及局部细胞免疫的关系[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18):107-110.
[5]顾燕楠,曾莉,黄永彤,等.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程度与阴道菌群、宫颈局部调节性T细胞的关系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21,22(1):10-13.
[6]叶丹萍.阴道微生态失衡、宫颈局部细胞因子变化与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14):41-42.
[7]杨颖,韦玉姣,韦桂红.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环境及宫颈病变的相关性[J].中国热带医学,2023,23(2):151-156.
[8]章涤,陈海江,冯阳春.新疆地区女性人群阴道微生态系统与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0,27(8):1299-1304.
[9]黄斐,赵文龙,楼颖素,等.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及宫颈局部细胞免疫的相关性[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2,34(4):463-466.
[10]葛爱娟,王小红,邓瑞华.宫颈局部炎性因子和T细胞亚群改变对高危型HPV感染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18(4):172-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