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腹泻患儿实施捏脊疗法联合蒙脱石散治疗临床价值研讨
摘要
关键词
腹泻患儿;捏脊疗法;联合;蒙脱石散;治疗
正文
小儿腹泻在儿科当中比较常见,为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种,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是治疗方案不正确,会导致患儿的腹泻表现加重,不仅引起水电解质的紊乱,也极易导致休克、脱水等并发症的出现,很容易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1]。蒙脱石散为一种止泻药物,会平衡肠道菌群,抑制、消除消化道中的病毒,并起到保护胃黏膜的效果[2]。而从中医角度看待小儿腹泻,导致此疾病出现的原因为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中医捏脊疗法的运用,能够起到健脾和胃,提高患儿脾胃运化功能的作用[3]。故此次研究之中将医院收治的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蒙脱石散联合捏脊疗法的疗效,现将得到数据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医院在2021.6月至2023.6月期间收治的88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有44例患儿。研究组中男患儿24例、女患儿20例,患儿的年龄在3岁至10岁之间,均值为(6.70±1.89)岁,病程时间为3-10d,平均病程时间为(5.30±1.20)d,对照组中男患儿25例、女患儿19例,患儿年龄在3岁到11岁之间,均值为(6.77±2.21)岁,病程时间为3-11d,平均病程时间为(5.33±1.18)d,通过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得知无明显差异,P>0.05。纳入标准: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对研究中药物不存在过敏表现;已经确诊为小儿腹泻。排除标准:对研究中的药物过敏;存在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有局部皮肤破溃的表现。
1.2 方法
研究组和对照组中患儿均予以抗病毒、抗感染、水电解质纠正等对症处理。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蒙脱石散,H20053263为国药准字号码,药物规格是3g/袋,对于2岁以上的患儿,一日用药三次,一次用药3g。将药品倒入50ml的温开水之中,充分摇匀口服。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捏脊疗法,蒙脱石散用法和对照组相同,捏脊疗法内容如下:让患儿处在俯卧体位,消毒处理好局部皮肤以后,沿着患儿脊柱两侧,使用两手的拇指在桡侧缘抵住鱼尾穴的皮肤,并使用中指和食指按压,三指用力捏起皮肤,捏提的高度一般在1-2cm。使用推捏捻放提的方法,沿着督脉朝向大椎穴捏脊,重点捏提的穴位是胃俞、大肠俞、脾俞等穴位,每次捏脊的时间为25-30s,反复提捏5分钟。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均接受持续五天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比较:研究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估,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便检达到了正常水平为治愈;显效指的是症状以及便检结果得到改善;有效指的是便检结果以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指的是上述指标均未达成。治疗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②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大便正常时间以及呕吐消失时间。
③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小儿腹泻的中医证候积分,包括大便性状、大便次数主症;次症食欲减退、神疲体乏、腹胀。对总分进行比较,获取的分数越高,说明症状表现越严重。
④血清炎性因子: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指标。
⑤不良反应:便秘、大便干结、皮疹、恶心。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治疗效果两组对比[n(%)]
组别 | 例数 | 治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研究组 | 44 | 20(45.45) | 16(36.36) | 7(15.91) | 1(2.27) | 43(97.72) |
对照组 | 44 | 16(36.36) | 12(27.27) | 8(18.18) | 8(18.18) | 36(81.81) |
x2 | - | 6.0647 | ||||
P | - | 0.0137 |
2.2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研究组腹痛消失时间、大便正常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完整的数据内容见表2。
表2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两组对比(±s,d)
组别 | 例数 | 腹痛消失时间 | 大便正常时间 | 呕吐消失时间 |
研究组 | 44 | 2.18±0.96 | 2.55±1.51 | 1.14±0.66 |
对照组 | 44 | 4.02±1.21 | 4.66±1.52 | 2.39±0.77 |
t | - | 7.9020 | 6.5325 | 8.1759 |
P | - | 0.0000 | 0.0000 | 0.0000 |
2.3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中医证候积分两组对比(±s,分)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研究组 | 44 | 14.20±2.50 | 4.28±0.50 |
对照组 | 44 | 14.02±2.21 | 4.99±0.80 |
t | - | 0.3578 | 4.9922 |
P | - | 0.7214 | 0.0000 |
2.4炎性因子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炎性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过后研究组的hs-CRP、TNF-α、IL-6、IL-8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炎性因子两组对比(±s,n=44)
组别 | hs-CRP(mg/L) | TNF-α(ng/ml) | IL-6(ng/ml) | IL-8(pg/ml)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治疗后 | ||
研究组 | 5.17±0.94 | 2.15±0.74 | 3.11±0.57 | 0.91±0.25 | 182.88±15.22 | 91.05±9.44 | 5.99±1.02 | 3.30±0.77 |
对照组 | 5.22±0.91 | 4.06±0.88 | 3.15±0.55 | 1.47±0.19 | 182.71±15.24 | 121.66±12.20 | 5.97±0.99 | 4.18±0.81 |
t | 0.2535 | 11.0190 | 0.3350 | 11.8298 | 0.0524 | 13.1627 | 0.0933 | 5.2231 |
P | 0.8005 | 0.0000 | 0.7385 | 0.0000 | 0.9584 | 0.0000 | 0.9259 | 0.0000 |
2.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组中患儿经治疗以后,有1例患儿出现了便秘的表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对照组中患儿经治疗以后,有3例便秘、2例恶心、1例皮疹以及2例大便干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经比较得知x2值为6.0647,P值为0.0137。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临床之中小儿腹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在病因上比较复杂,是多种作用机制下发生的一种疾病,和患儿胃肠功能不完全、喂养不当、温度变化、细菌、真菌病毒感染等相关[4]。若患儿有明显的腹泻表现,会导致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会容易导致慢性腹泻的出现,疾病反反复复发作,甚至容易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因为小儿腹泻在病机上比较复杂,所以治疗时要控制住病原体,缩短患儿的大便次数,使患儿的大便性状得到改善,从而改善患儿病情[5]。
蒙脱石散属于肠黏膜保护剂,具备比较强的吸附以及固定作用,会将金葡菌、大肠埃希菌等吸附出体外,且能够提高患儿肠道黏膜屏障,使患儿疾病抵御能力提高。另外,蒙脱石散不会吸入血液当中,可伴随肠道的蠕动排出患儿的体外,取得的治疗效果良好[6]。
中医角度认为小儿腹泻在“痢疾”、“泄泻”范畴当中,多数是由于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阳气未充,如果喂养不当、饮食不节、外感六邪,会损伤到患儿的脾胃,使他们出现了腹泻的症状表现[7]。由于小儿腹泻脾虚湿盛,所以在治疗时要坚持脾胃调节、化湿止泻的原则[8]。中医捏脊疗法可起到上述作用,在治疗期间会沿着患儿的鱼尾穴,沿着督脉向大椎穴的方向捏脊,从而协调阴阳,平衡患儿的脏腑功能。在操作期间会重点捏提脾俞以及胃俞,会起到胃肠调节、温阳补中、健脾化湿的作用[9]。
在现代医学也证实了脊柱是脊髓和大脑到达身体各个脏器组织的“道路”,使用捏脊疗法可刺激到患儿的机体体表,并作用到患儿的脊神经节段,促使患儿的下丘脑分泌和释放各种激素,从而提高患儿的脏腑功能,消除原本存在的病理表现。并且,通过重点捏提患儿的穴位,会促进胃肠的蠕动,使患儿的胃动力学障碍得到改善[10]。
在此次的研究之中,对照组患儿应用单一的蒙脱石散治疗方案,研究组患儿接受捏脊疗法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分别治疗过后,得到以下结论:在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上,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消失时间比较上,研究组的腹痛消失时间、大便正常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儿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前两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论均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结论也证实了蒙脱石散和捏脊疗法的联合使用,会减少患儿的排便次数,加快患儿的康复时间,且在治疗方案性上比较高,患儿用药过后极少出现不良反应。究其原因是捏脊疗法会刺激到患儿的机体,而蒙脱石散通过内服快速消除症状表现,两种治疗方式联合使用,患儿的症状消失速度加快。
综上所述,建议对腹泻患儿实施捏脊疗法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方案,不仅治疗以后患儿的症状表现快速消失,也减少了患儿机体的炎症反应,治疗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比较高,也避免了病情的反复发作,有临床运用以及推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晶,管雪芸,吴鹏琴.雷火灸神阙穴联合捏脊疗法在脾寒气滞型小儿夜啼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3,30(23):108-111.
[2]宋春玲.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片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效果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27):146-148.
[3]陈杭.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治疗急性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医学信息,2022,35(24):139-141.
[4]暴亚婷,王姣姣,韩艳.小儿泻速停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34):155-158.
[5]拜博,周婷,秦粉粉.复方嗜酸乳杆菌片与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30):86-89+124.
[6]贾颖,陈丹莲,王马帅等.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2(18):105-108.
[7]宋俊玲,黄丽,阎婷婷.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22,44(08):1295-1298.
[8]蔡霞.双歧杆菌活菌与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18):130-133.
[9]黄彩瑜,许英锦,曾科学.小儿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21):13-14.
[10]苏家辉,刘翠瑛.温脾止泻散敷脐联合捏脊疗法对儿童脾虚湿盛型腹泻患儿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道菌群及细胞免疫水平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06):136-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