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分子分型及预后分析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李青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病理科 山东东营257000

摘要

目的:对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和分支分析以及预后情况进行探讨,并制定诊疗方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研究中所分析的对象均为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于2020年10月-2023年10月选取中心医院50例患者,并整理其资料采用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依据患者的年龄进行小组的划分,其中20岁-35岁的青年患者有15例,分入研究组;剩余35例患者年龄处于35岁以上为中老年患者,分入参照组,分析两组的相关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最低生存时间为9个月,最高生存时间为89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50.79±6.54)个月;研究组和参照组的总生存率分别为(66.67%)、(91.43%),两组数据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青年乳腺癌患者生存率较低的原因是肿瘤复发转移和肿瘤直径高于5cm,其中独立危险因素为复发转移和肿瘤直径高于5cm。结论:青年乳腺癌患者具有复发的病理特征,其疾病极易复发,因此临床中应早期进行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青年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青年路乳腺癌;病例特点;分子分型;预后分析

正文


引言:《中国年轻乳腺癌诊疗专家共识(2022)》显示:2020年,乳腺癌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球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中国,乳腺癌是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在女性肿瘤疾病中乳腺癌较为常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高,加之国家对宫颈癌和乳腺癌两癌筛查的重视程度提高,许多乳腺癌患者的病情被发现,据相关调查分析得知,乳腺癌发生率越来越高,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一旦发生该病就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较大的影响,还会增加患者家庭压力。就青年乳腺癌患者而言,详细地分析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加以探讨,能够为临床诊疗方法的确定提供参考[1]。基于此本研究为了分析青年乳腺癌患者的诊疗方案,对此类患者的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疾病的分子分型及预后,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过程中所分析的对象均为乳腺癌患者,于202010月-2023年10月从本院中选取50例,所有的患者均得到明确的诊断,且患者的意识清晰,可积极配合临床各项工作的开展。本研究纳入的患者,最低年龄20岁,最高年龄64岁,年龄平均值为(39.55±4.55)岁。研究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详细地统计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分析,结合患者的年龄情况将其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为20岁至35岁的青年患者,共计15例视为研究组,另一组为35岁以上中老年乳腺癌患者,共计35例视为参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肿瘤直径、生存期进行详细地观察和记录并进行比较,同时了解患者的肿瘤直径,并分析ER阳性率、记录复发转移情况,对分子分型进行分析,以此数据确定后进行比较。

1.3 观察指标

1.3.1组织分型

依据WHO标准进行组织分型,肿瘤细胞数量高于10%为ER、PR阳性。三阴性乳腺癌、LuminalB型、HER-2过度表达型、LuminalA型为分子亚型。

1.3.2病理特征

复发转移、发病年龄、肿瘤直径、分子分型以及分期等,依据(第六版)AJCC[2]中的标准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n(%)为研究中计数资料,(x±s)为研究中计量资料,相关资料的分析和统计,使用计算机软件SPSS 23.0完成,记录相关数据后,对其进行检验,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若有显著差异,则说明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比较两组生存期

9个月是本研究中50例患者的最低生存时间,89个月为所有患者最高生存时间,平均生存时间为(50.79±6.54)个月。研究组中有10例患者生存,总生存率为(66.67%)。参照组中有32例患者生存,总生存率为91.43%),相比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参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存在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X2=4.865)。

2.2分析乳腺癌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

对青年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有影响的相关因素为肿瘤复发转移和肿瘤直径(P<0.05),见表。

1 两组乳腺癌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n/%)

组别

肿瘤直径

ER表达

复发转移

分子分型

5cm

≤5cm

阳性

阴性

三阴性型

HER-2过度表达型

Luminal B型

Luminal A型

研究组(n=15)

11(73.33)

4(26.67)

9(60.0)

6(40.0)

10(66.67)

5(33.33)

3(20.0)

3(20.0)

4(26.67)

5(33.33)

参照组(n=35)

13(37.14)

22(62.86)

27(77.14)

8(22.86)

12(34.29)

23(65.71)

3(8.57)

5(14.29)

17(48.57)

10(28.57)

X2

5.697

0.198

4.765

0.679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明确协变量,以复发转移和肿瘤直径为主,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发现肿瘤直径>5cm为独立危险因素,复发转移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

3 讨论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筛查诊断技术的提高,青年乳腺癌患者在全球都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在女性群体中,乳腺癌这一恶性肿瘤较为常见,该病对患者的影响较大,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而且还会给患者的生命以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据相关研究指出,在我国对“两癌”筛查力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许多乳腺癌患者早期得到了准确的诊断,然而所诊断的乳腺癌患者中,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通常情况下,将年龄不高于35岁的乳腺癌患者称为青年乳腺癌患者,所以此次研究中将青年乳腺癌患者定义为35岁以下的患者,以此为依据对所选患者进行分类。已有研究表明,青年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对比较差,而年龄则是影响预后效果的关键因素。青年乳腺癌患者有着独特的医疗和心理社会需求,包括生育、卵巢保护、生活质量等,需要在临床上加以特殊关注。青年乳腺癌患者由于发病时年龄尚轻,在抗肿瘤治疗的同时,有着生育力保护、保留乳房外形等个性化需求,正是因此,才需要医生在临床治疗中考虑得更多。

和年长的患者相比,青年乳腺癌患者不但面临更差的预后,还有生育、卵巢保护等一系列要面对的问题。通过此次研究发现,有73.3%的青年乳腺癌患者肿瘤直径高于5cm,而仅有37.14%的老年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直径大于5cm。这与蔡芸学者的研究相似,他认为[3]青年乳腺癌患者的复发率相比于老年乳腺癌患者要高。由此可见,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十分复杂,这也是影响其预后效果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复发转移和高于5cm的是影响青年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的重要原因。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肿瘤直径高于5cm青年乳腺癌患者的科学管理,这与邱元胜[4]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以上研究结果还表明,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相比,青年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差[5]。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青年乳腺癌患者的关注,通过指导患者定期体验,以便及早发现病情,从而提升患者预后效果[6]

综上所述,对于青年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在中国目前面临更严峻的问题,因为中国乳腺癌患者发病情况和欧美是不同的,中国发病趋势更加年轻化。相比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特征,青年乳腺癌患者更具有特殊性,存在预后差、复发率高等诸多点。当复发转移和肿瘤直径高于5cm是导致青年乳腺癌患者预后差的关键要素,对于癌症的防治来说,早诊早治是关键。因此,在临床治理过程中,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关注与管理,并进行科学干预,这是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效果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李鹏,李静,连婧. <30岁青年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 21 (14): 2481-2482.

[2]艾勇彪,袁杰,李文仿等. 不同分子分型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J]. 中国医药导报, 2020, 17 (08): 117-120.

[3]蔡芸. 探讨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分子分型及预后 [J]. 人人健康, 2019, (22): 62-63.

[4]邱元胜,周云川. 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分子分型及预后分析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 11 (27): 57-59.

[5]刘翠婷,陈良英,陈春莺等.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生育忧虑特征的潜在剖面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23,58(16):1989-1995.                                      

[6]张文涛,张林杰,董汉华等.二元应对干预对青年乳腺癌患者及配偶创伤后成长和二元应对水平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2,43(24):        2384-238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