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龚梦悦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肝胆外科 山东东营257000

摘要

目的:分析在肝胆外科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本次肝胆外科患者的护理研究于2022年6月开展,2023年6月结束;研究对象的选取均来源于中心医院收治且资料完整的肝胆外科患者,共计80例,使用传统护理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干预。为了探讨优质护理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开展对比试验。整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使用随机分组软件完成两个小组的划分,一组分入40例患者并采用常规护理,视为参照组;另一组分入40例患者并采用优质护理,视为研究组。由于使用的方法存在差异,可能会出现结果方面的不同,所以需要详细记录和统计。护理前后的对比数据为患者的情绪状况(SAS、SDS),护理后的对比数据为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采用相关量表评估方法对SAS评分、SDS评分等指标进行评价,评价时间段为护理前和护理后,统计评价数据,研究组护理前和护理后上述指标比较,无显著区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的指标明显发生了变化,两组均有改变,比护理前强,其中具有优势的为研究组,存在显著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组比参照组低,即(7.50%)>(25.0%),比较时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分析,研究组比参照组高,即(97.5%)>(80.0%),比较时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分析,研究组比参照组高,即(97.5)>(80.0%),比较时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肝胆外科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方法,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情绪状况,使其护理满意度提高、并发症减少,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值得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

肝胆外科;护理;优质护理;效果

正文


引言:在医院所有科室中,肝胆外科的风险较高,加之所收治的患者疾病复杂且数量较大,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不对护理方法进行改善,就无法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护理质量。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肝胆外科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除了给予相应的治疗外,还应重视患者的护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患者的恢复[1]。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能使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肝胆外科中优质护理的应用,从科室中选择部分患者,使用对比分析试验,统计相关结果后,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中接受治疗的肝胆外科患者中选择部分作为分析目标,研究开展期间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选择80例,对肝胆外科患者的优质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整理所有患者资料后,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个不同方法护理的对比小组,即研究组40例(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参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是由16名女性和24名男性组成,年龄下限31岁,年龄上限82岁,(48.57±4.86)岁为平均年龄;疾病类型:1例胆瘘、9例梗阻性胆管炎、23例急性胰腺炎、7例其他。参照组是由18例女性和22例男性组成,年龄下限32岁,年龄上限80岁,(47.88±5.14)岁为平均年龄,疾病类型:2例胆瘘、10例梗阻性胆管炎、21例急性胰腺炎、7例其他。对以上患者资料进行公平性对比,发现患者资料之间的差异极小,可忽略不计,侧面反映所选的两组患者信息,无明显的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高的可比较性。此次研究报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明确后,护理人员对其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即依据常规规范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完成病房的管理,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注重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加强日常护理。

研究组患者明确后,对患者的护理工作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具体护理内容如下:(1)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制度进行强化。组织肝胆外科护理人员定期参与相关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让护理人员充分地认识到优质护理的内容,同时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加强训练,并在培训后进行考核,合格后合理地安排岗位。在护理中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使用责任制进行管理。同时要对护理工作的排班进行科学地优化,对排班表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患者数量较多时,应在高峰期增加护理人员人数[2]。患者数量较少时应合理地安排护理人员休息。此外建立相关检查小组,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地监督,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明确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为了促进护理工作的优质性,建立晚上的奖惩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对护理记录的内容进行简化,从而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2)优质化心理护理。由于大部分肝胆外科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有限,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受到疾病的影响,会产生较多心理压力,导致多种不良情绪产生,进而对临床治疗工作和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了解,抱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进行沟通,通过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了解导致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同时不断的鼓励患者,使其自信心得到提高[3]。(3)优质健康教育。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护理人员制定肝胆外科相关知识宣传手册进行发放,并在手册中设置图解内容,同时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手册内容为患者讲解。告知患者床上设备使用方法,并向患者说明相关训练计划,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同时为了便于患者更好地掌握相关方法和训练内容,护理人员可制作视频进行播放,给患者更直观地感受,使其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进一步,以此提高临床依从性和配合度。(4)加强环境护理。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房环境进行改善,提高其舒适度和温馨度,可在病房中摆放绿色植物或花卉,定期对室内进行清理,保持干净整洁,同时适当地调整病房内的湿度和温度,定时消毒;另外可在病房内适当地增加日常用品,为患者提供便利。(5)术前准备。在患者接受治疗前,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治疗前的准备工作,提高告知患者禁食和禁饮时间,并进行备皮或灌肠准备。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和呼吸情况进行全面地监测。避免患者接受治疗中出现呼吸不畅或呼吸道梗阻的情况。(6)优质地疼痛护理。患者接受治疗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此时护理人员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掌握患者的疼痛情况后,进行相应的护理,在相关操作期间要保证动作的轻柔,避免拖动或牵拉患者引起强烈疼痛。如果患者疼痛程度较轻,护理人员可为患者播放其喜爱的音乐或视频,或者与患者交流其感兴趣的话题,从而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疼痛。若患者的疼痛程度较高,护理人员则根据医嘱为患者合理的使用镇痛药物[4]。(7)并发症护理。患者接受手术后,需要护理人员对其体温情况进行详细地了解,如果患者体温异常升高,则说明患者有较大的感染可能性。此时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结合医嘱为患者提供相应药物治疗,并协助患者进行体位调整,对其进行叩背,指导患者正确的咳痰动作,使其能够顺利咳出痰液,结合患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雾化治疗,防止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情况。另外,在护理操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并定期为患者更换引流袋,避免感染情况发生。此外,如果发现患者的引流袋中有大量的红色液体,或者患者的血压出现下降情况,则说明患者可能发生活动性出血,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上报,并根据医嘱进行处理,嘱咐患者保持绝对卧床,更换引流袋,对引流袋的情况进行密切观察。(8)优质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充分的了解,结合患者的饮食偏好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嘱咐患者饮食该过程中以清淡食物为主,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

1.3 观察指标

1.3.1护理前后情绪状态评估

在患者接受护理前以及护理后,分别对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相应的评估,主要包括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评价抑郁情绪时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完成评价,该量表中包含20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抑郁状态越明显。另外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AS)完成焦虑状态的评分,该量表是由10项正向评分和10项反向评分组成,各个项目均采用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抑郁程度越深。统计相关数据后完成两组之间的对比和分析。

1.3.2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患者接受肝胆外科治疗后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切口感染、恶心呕吐和高热较为常见,记录发生类型和例数,并计算发生率。

1.3.3护理满意度分析

护理后对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并将其发放给患儿家属,由两名专业人员进行问卷填写方面的指导,但不干预填写结果,填写完成后当场回收,统计总满意度人数并计算满意度,完成组间对比。

1.3.4生活质量评价

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使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完成,其中包含四个项目,除了家庭和社会、功能外,还有情感和生理方面的评价,各项25分,得分越低说明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n(%)为研究中计数资料,(x±s)为研究中计量资料,相关资料的分析和统计,使用计算机软件SPSS 23.0完成,记录相关数据后,对其进行检验,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若有显著差异,则说明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不同方法护理前后比较2组患者的情绪状况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情绪状态的改善和比较情况详情见表1。

1 不同方法护理前后比较2组患者的情绪状况`x±s,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40

43.22±2.73

26.19±2.67

39.43±2.21

26.22±2.02

参照组

40

43.96±2.78

33.83±2.74

38.39±2.18

31.16±2.21

t


0.478

6.289

0.278

5.125

P值


0.05

0.05

0.05

0.05

2.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采用优质护理的研究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不同方法护理后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切口感染

恶心呕吐

高热

总发生率

研究组

40

0

2

1

3(7.50%)

参照组

40

3

4

3

10(25.0%)

X2






P值






2.3不同方法护理后比较2组满意度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后满意度低于采用优质护理的研究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不同方法护理后比较2组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研究组

40

30

9

1

39(97.5%)

参照组

40

25

7

8

32(80.0%)

X2






P值






2.4不同方法护理后比较2组生活质量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4 不同方法护理后比较2组生活质量`x±s,分)

组别

例数

情感

生理

家庭和社会

功能

研究组

40

22.19±2.08

20.83±3.12

21.11±2.57

19.76±2.76

参照组

40

19.75±2.55

18.63±2.37

17.58±3.76

17.56±2.01

t


3.235

3.296

4.587

3.765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肝胆外科是临床中重要的科室之一,所收治的患者大部分需要接受手术治疗,采用手术治疗后能够使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从而使患者的病症和痛苦得到缓解[5]。但手术操作的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创伤,加之大部分患者对手术治疗和肝胆外科的相关知识了解有限,在接受治疗期间极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多种不良情绪产生,如恐惧、焦虑和紧张等,这种情况下患者的机体会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进而导致循环系统受到影响,出现紊乱现象,不利于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同时患者的依从性也会受到影响[6]。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所采用的常规护理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已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为了能促进肝胆外科护理质量的提高,需要对护理工作方法进行深入探讨。有研究指出,在对肝胆外科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方法,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还能够促进护理效果的提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7]。本研究对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方法,结果显示本组患者的情绪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护理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和社会质量均比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肝胆外科中采用优质护理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着积极作用,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沙燕.优质护理理念在肝胆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02):166-168.

[2]李岩,田园,罗影等.优质护理模式下肝胆外科护生实习体验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23):69-71.

[3]许兰兰.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在肝胆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中的影响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15):150-153.

[4]李莉,田芳.优质护理在肝胆外科引流管护理中的疗效评价[J].人人健康,2020(04):154-155.

[5]贾丽娜.浅析优质护理对患者恢复的作用[J].科技风,2019(36):2038.

[6]王座敏.优质护理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7):3+5.

[7]向念念.扁平化管理模式应用在肝胆外科优质护理中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02):189-19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