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烧伤创面患者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深度烧伤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护理方法;效果
正文
引言:烧伤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疾病,此类患者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浅度烧伤,另一种为深度烧伤。就深度烧伤患者而言,其还伴有局部深度烧伤,创面中残留的上皮组织细胞较少,这需要临床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治疗,若延误就会导致创面组织受到严重的影响,进而发生肿胀、缺血或感染,创面上皮细胞受到严重的破坏,导致病情持续加重,甚至使愈合的机会丧失,对患者的影响较大[1]。因此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干预,就负压封闭引流而言,其是一种新型治疗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可促进引流效果的提高,同时还能对创面的愈合起到促进作用,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进行患者的治疗期间,对护理的要求较高,稍有不慎就会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2]。因此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该重视护理工作的开展,积极主动地对患者进行干预,这对患者的恢复有着积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选择部分患者采用相同方法治疗下,利用不同护理方法开展对比研究,记录结果后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2年9月-2023年9月从本院选择80例深度烧伤创面患者分入整体护理的研究组和常规护理的参照组,各组4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所有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有45例和35例,患者的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68岁,年龄平均值(45.69±3.17)岁。上述资料相比区别不明显(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所有的患者确定后均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明确参照组患者后对其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即护理人员依据常规方案进行相关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焦痂、渗出物和分泌物进行常规清理,告知患者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开展常规的心理护理。
研究组患者确定后对其护理期间采用整体护理方法,具体护理流程和步骤如下:(1)治疗前护理。①心理护理: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加之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了解有限,导致心理压力进一步增加,从而产生不良情绪,这不利于治疗的顺利开展。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接受治疗前,加强对患者的访视,在此期间积极主动的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并说明治疗的具体流程和期间所使用的麻醉方法。如果在访视期间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明显,则进行针对性的疏导,此时护理人员要使用温和的语言和亲切的态度,让患者感到安心。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将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相关内容向患者讲解,促进患者对治疗的认知,从而缓解不良情绪。此外还要给予患者一定地鼓励,使其治疗的信心得到增加,促进患者治疗配合度的提高。②治疗前准备。在对患者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前,护理人员要做好相关准备,准备好无菌包、三通连接管、泡沫敷料、生理盐水、无菌手术衣、过氧化氢等物品,同时还要依据患者的情况准备相关治疗物品和药物。(2)治疗中护理。对患者的创面情况进行了解,根据创面部位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体位调整。进行常规消毒后,对创面渗出物和坏死组织进行全面的清理,在治疗期间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护理人员在VSD材料传递或保存时,应佩戴干净的手套,避免液体被材料吸附,影响半透膜的黏性。医生在进行半透膜粘贴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协助,对创面周围皮肤进行擦拭,确保无漏气和渗液情况发生,完成粘贴后,护理人员需要加强监督,尤其是引流管的观察,避免受到相关牵拉导致的脱落情况发生。操作完成后,护理人员进行负压吸引的连接,详细地检查负压状态,如果发现漏气情况,则及时采用半透膜进行粘贴,使负压状态得到维持。完成后护理人员护送患者至病房前,应对引流管尾端严密地包扎,避免有流液情况发生,护送完成后与病房护士完成交接[3]。(3)治疗后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对负压吸引的管道进行严密地观察,详细地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引流量,以此为根据对负压进行适当的调整,通知及时进行引流装置的更换,患者接受治疗后八小时内采用持续吸引的方法,之后采用间断吸引方法,以此使创面组织再生,促进肉芽生长。患者接受治疗后,护理人员应协助其完成体位的调整,以免引流管出现折叠和压迫情况,对引流瓶及时更换。护理期间护理人员要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应注意翻身期间不可造成引流管的牵拉,以免出现漏气的情况。对患者开展药敏试验,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感染的预防治疗。患者接受治疗后,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案,并嘱咐患者适当地进行锻炼,同时护理人员给予患者适当的按摩,以免肌肉萎缩,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1.3.1观察护理后创面愈合率完全愈合时间并分析临床指标
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进行统计,即详细记录创面愈合例数计算愈合率,另外记录两组患者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另外对患者护理后的住院时间和费用进行统计,明确相关数据后进行对比分析。
1.3.2疼痛评分
患者接受治疗后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采用VAS疼痛量表完成,总分10分,分数越高说明疼痛越明显,记录两组数据进行对比。
1.3.3护理效果分析
对两组护理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依据烧伤创面情况分为三个等级,即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后创面恢复正常为显效;对患者进行治疗后创面有好转趋势,且有肉芽组织生长为有效;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后未见好转甚至恶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40例×100%。
1.3.4感染发生情况分析
统计两组护理后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并计算发生率,明确两组数据后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n(%)为研究中计数资料,(x±s)为研究中计量资料,相关资料的分析和统计,使用计算机软件SPSS 23.0完成,记录相关数据后,对其进行检验,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若有显著差异,则说明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护理后创面恢复情况和临床指标
研究组接受治疗和护理后无论程创面愈合率还是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参照组,且本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少于参照组,疼痛程度低于参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比较两组护理后创面恢复情况和临床指标(`x±s)
组别 | 例数 | 创面愈合率(%) | 创面愈合时间(d) | 住院时间(d) | 住院费用(元) | VAS评分(分) |
研究组 | 40 | 81.48±8.84 | 18.56±1.93 | 22.74±2.15 | 30872.79±360.51 | 2.63±0.31 |
参照组 | 40 | 68.25±6.37 | 26.35±2.58 | 31.83±2.95 | 41738.47±928.36 | 5.82±0.47 |
t | 9.587 | 12.462 | 10.912 | 18.147 | 20.369 |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2.2不同方法护理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研究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其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 2 不同方法护理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研究组 | 40 | 30(75.0) | 8(20.0) | 2(5.0) | 38(95.0%) |
参照组 | 40 | 19(47.5) | 9(22.5) | 12(30.0) | 28(70.0%) |
X2 | 14.258 | ||||
P值 | <0.05 |
2.3不同方法护理后比较2组感染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 3 不同方法护理后比较2组感染发生情况(n/%)
组别 | 例数 | 感染发生例数 | 发生率 |
研究组 | 40 | 1 | 2.50% |
参照组 | 40 | 10 | 25.0% |
X2 | 12.256 | ||
P值 | <0.05 |
3 讨论
负压封闭引流是一种新型治疗技术,起初在普外科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且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创伤领域中也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其不仅能够促进患者创面的愈合,还能够使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效果得到提高[4]。但深度烧伤患者的病情十分严重,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积极地护理干预,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5]。本研究对研究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方法,该方法应用后,本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和愈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同时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也低于参照组,且患者的疼痛程度低于参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和统计意义(P<0.05);另外对研究组患者开展整体护理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高,感染发生率降低,与参照组相比同样具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是负压引流治疗期间,能够对患者的异常分泌物和坏死组织进行彻底的清除,有利于减少感染的发生率,在护理期间对引流瓶进行定期更换,坚持无菌操作的原则,且护理期间详细地观察引流情况,结合患者的实际状况开展相应的护理,能够有效地促进创面的恢复。在护理期间对患者采用药敏试验,并根据结合应用相关药物进行感染的预防,可降低感染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深度烧伤患者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期间,采用整体护理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创面愈合,同时还能够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对治疗效果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而且还能够减少感染发生率,值得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玲. 深度烧伤创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临床护理分析 [J]. 基层医学论坛, 2020, 24 (09): 1269+1299.
[2]郭丽.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治疗烧伤创面的护理体会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 (26): 82+85.
[3]贺兴;孙家驹;陈天庆;邱海平. 负压封闭引流分别结合藻酸盐敷料和医用海绵材料治疗难愈性烧伤创面的效果比较 [J]. 中国当代医药, 2019, 26 (09): 82-84.
[4]杜慧青;祁丽;胡亚兰. 深度烧伤创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临床护理分析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 (38): 87+89.
[5]甘媛媛. 负压封闭引流术用于烧伤创面修复的护理现状 [J]. 继续医学教育, 2018, 32 (07): 88-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