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冯成富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山东东营257000

摘要

目的:分析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共计100例即分为(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的研究组(n=50)和常规治疗的参照组(n=40),统计结果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前NIHSS评分、Burke评分、VFSS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改善且优于治疗前,其中研究组优势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效果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方法进行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使临床治疗效果提升,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脑卒中;吞咽障碍;综合康复训练;疗效

正文


引言:脑卒中是临床中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颅内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的脑损伤所致。该病发生后患者的食管功能受到一定的损伤,导致无法安全地将营养物质、水分和食物送入患者胃内,这种情况称为吞咽障碍,一旦发生该情况患者就会出现营养不良或水电解质失衡的情况,甚至因误吸引起肺部感染,对患者预后有着较大的影响[1]。因此临床中需要采取有效手段进行治疗,本研究提出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法,为了分析其效果,选择部分患者开展对比分析试验,统计结果后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2年9月-2023年9月从本院选择1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入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的研究组和常规治疗的参照组,各组50例患者。所有患者的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84岁,年龄平均值(61.29±5.73)岁。上述资料相比区别不明显(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确定后对其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即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所使用药物为胞二磷胆碱、脑蛋白水解物和血塞通,每天1次。

研究组患者确定后除了采用常规治疗外,还对患者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具体训练方法和步骤如下:(1)基础康复训练。①指导患者进行发音训练:首先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张口,并演练发出单音节知母,例如“a”的发音,同时指导患者向两侧发音,以“yi”为主,之后指导患者发出“呜”的声音,每天训练2次,于早晨和午睡后完成,每个音节发音时间控制在3s至5s,连续发音5次至10次。②舌部肌肉运动训练:指导患者向前伸出舌尖,并左右摆动,之后以下唇和上唇为两个点,指导患者使用舌尖交替舔动,控制好动作持续时间,以5s为宜,每个动作训练10分钟,每天训练3次。在训练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采用压舌板进行一定的辅助。③口轮匝肌和颊部肌肉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张口、闭口、吸吮和鼓腮吐气等动作,每个动作控制好持续时间,以5s为宜,每个动作训练5分钟,每天训练2次或3次。④抬高喉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用手指感受自身甲状软骨上缘处的情况,之后护理人员做吞咽动作,让患者用心感受,之后指导患者将手指置于自己的甲状软骨处,模仿护理人员的动作,训练二十次,每天2次。⑤屏气和发生训练:为患者准备一把椅子并指导其坐上,并告知患者用双手进行椅面的支撑,并上下推压,并指导患者屏气,此时声门应紧闭、胸廓固定,然后声门突然打开并呼出声音,每天训练3次,每次20下动作。⑥冷刺激和空吞咽训练:护理人员使用棉棒蘸冰水,对患者的舌根、软腭、腭弓以及咽后壁进行刺激,之后指导患者进行吞咽动作,每次训练总时间为10分钟,每个动作持续时间控制在5s,每天训练2次或3次[2]。(2)针灸治疗。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除了训练外,还可采用针灸治疗方法,选择患者的双侧夹承浆、地仓穴、下关穴和颊车穴;并选择列缺穴、双侧风池穴、玉液穴、廉泉穴、金津穴、翳风穴、扶突穴、天突穴作为针刺穴位;明确穴位后对患者的皮肤进行酒精消毒,采用75%的酒精完成,在无菌的条件下采用1.5寸毫针使用泻法针刺廉泉穴,得气后为宜;以喉结方向为主进行翳风穴的进针,选择1寸毫针或1.5寸毫针完成,直至咽部感受到针感为宜;采用点刺放血的方法进行玉液穴和金津穴的针灸;采用支刺方法针灸天突穴,进针0.3寸后转动针尖至下方。根据穴位的情况合理地选择毫针,使用平补平泻法进行针灸,每天1次,每次20分钟。(3)在综合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可对患者采用低频电刺激疗法,合理地选择电刺激治疗仪,在患者的咽喉正中线两侧贴上电极,切记应避开颈动脉,调整仪器脉冲宽度、输入功率、电流强度,分别以50μs-100μs、100VA、0mA-25mA为宜,期间根据患者的情况再做出适当的调整,每天2次,每次刺激20分钟。

1.3 观察指标

1.3.1神经功能评分分析

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对其神经功能评分进行评价,采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我那成评价,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越差,分别统计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相关数据,进行组间对比。

1.3.2吞咽障碍分析

治疗前后对患者的吞咽障碍情况进行检查,采用Burke吞咽障碍筛查量表完成,其中包括7个项目,分别为双侧大脑半球卒中、正常进食程序改变、卒中急性期发生肺炎、进食时间较长、进食和饮食试验有咳嗽表现、与正常食量相比食量降低。若出现上述1项指标或一项以上则判定为阳性。

1.3.3吞咽功能检查

对患者治疗前后采用X线荧光透视(VFSS)进行相关检查,将食物与硫酸钡(5ml)调制成不同状态的食物让患者吞咽,分别有固体食物、流质食物、浓流质食物和糊状食物,吞下后采用X线检查,对吞咽情况进行分析。采用评分制对吞咽功能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说明吞咽功能越好。

1.3.4临床效果分析

患者接受治疗后,依据吞咽功能、神经功能更以及相关检查结果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治疗后患者X线检查吞咽功能评分高于8分、神经功能评分低于4分则说明治疗显效;对患者进行治疗后患者的吞咽障碍得到改善,且X线检查后评分高于4分低于8分,神经功能评分低于8分高于4分为有效;对患者进行治疗后未见吞咽功能发生改善,且未达到上述指标为无效;(显效+有效)/50例×100%=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n(%)为研究中计数资料,(x±s)为研究中计量资料,相关资料的分析和统计,使用计算机软件SPSS 23.0完成,记录相关数据后,对其进行检验,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若有显著差异,则说明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对神经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后比较,发现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且优于治疗前,其中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的改善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不同方法治疗前后比较2组神经功能评分`x±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50

12.32±2.49

2.15±1.07

参照组

50

12.38±2.56

9.14±2.04

t


0.658

7.698

P值


0.132

0.000

2.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urke评分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对Burke评分进行统计后比较,发现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且优于治疗前,其中研究组Burke评分的改善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不同方法治疗前后比较2组Burke评分`x±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50

5.51±1.47

0.66±0.23

参照组

50

5.46±1.54

3.33±1.10

t


0.587

3.521

P值


0.236

0.000

2.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FSS评分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对VFSS评分进行统计后比较,发现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且优于治疗前,其中研究组VFSS评分的改善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不同方法治疗前后比较2组VFSS评分`x±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50

3.14±0.37

8.24±1.35

参照组

50

3.13±0.41

5.06±0.14

X2


0.635

3.697

P值


0.136

0.000

2.4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接受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4 不同方法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效果(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50

45

1

1

47(94.0%)

参照组

50

31

6

13

37(74.0%)

X2





12.235

P值





0.05

3 讨论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猛,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脑卒中发生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这标志着患者临床表现十分凶险,且预后不良。在此类患者吞咽过程中,有一定的误吸发生率,这增加了患者的感染情况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较大的威胁。所以临床中应采取有效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状态,提高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3]。当前我国对于该病的治疗有多种方式,不仅包括药物治疗和相关功能的康复训练,还有针灸、电刺激等治疗方法,良好的治疗能够使患者咽下肌群发生费用性萎缩的情况得到预防,还能够促进咀嚼肌和舌部的运动,从而改善患者的吞咽灵活性。据相关研究指出[4],采用电刺激疗法能够改善患者的脑神经和兴奋神经肌肉阻滞,而针刺治疗对调整大脑皮质功能有良好的作用,这对患者症状的改善有着积极作用,并且能够使患者咽部无力肌肉得到强化,促进相关运动功能的恢复。还有研究指出[5],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可促进患者体内产生内源性药物因子,如电磁、红外辐射和微粒子流等物质,从而增加人体线粒体过氧化氢酶,此时细胞的新陈代谢得到增强。本研究对研究组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法,结果显示患者接受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urke评分、VFSS评分均得到改善,与参照组相比优势显著,同时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对患者进行长期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能够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提高,且有利于提升吞咽反射的灵活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翟保垒,姜春蕾. 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改善作用研究 [J].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22, 37 (06): 104-106+103.

[2]张丽,董继革. 认知康复训练配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伴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 [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2, 20 (05): 138-141.

[3]金欣,邵天祥,刘海兰等. 腹针联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探讨 [J].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2, 15 (09): 848-852.

[4]权程. 想象训练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康复的影响 [J]. 护理研究, 2022, 36 (02): 333-336.

[5]于敢红,李慧敏,张海红. 早期康复护理联合摄食训练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J]. 齐鲁护理杂志, 2021, 27 (15): 55-5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