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肾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徐兴孪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肾内科 山东东营257000

摘要

目的:分析和研究在肾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对提升该科室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带来的效果和作用。方法:实验通过对比研究来完成,实验时间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该时间段在中心医院肾内科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护理服务实施之后对两组患者基本情况进行了解,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方式的优势和效果。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知,观察组患者多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中多种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为5%,低于对照组17.55%(P<0.05)。结论:为肾内科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管理,能够提升护理服务细致性、全面性,当护理质量得到保障时,就能提升患者身体恢复效率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所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肾内科;护理管理;效果评价

正文


前言:内科疾病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疾病对人体产生的伤害不同,但由于肾脏维持人体功能的重要器官之一,所以多种疾病的出现都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情况下也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在医疗行业发展,治疗肾内科疾病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但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始终会影响着最终治疗效果。所以,为了实现肾内科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复,就必须为其实施有效的护理服务。以往常规护理服务应用中重点任用患者疾病护理中,提供的护理服务内容具有单一性和固定性,所以无法满足患者的多种需求,也不再满足医疗行业发展需求。而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根据肾内科护理中的多种不足对护理方案以及管理方案进行优化,也能提升护理服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因此应用中能够从护理质量保障中提升患者满意度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次实验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3年5,对照组总人数40例,2218分别为该组男女患者人数,44为其中最小年龄数据69为其中最大年龄数据,从该组患者年龄计算出平均年龄为55.17±4.21岁。观察组总人数为40例,21、19分别是该组男女患者人数45为最小年龄数据,70为最大年龄数据从该组患者年龄计算出平均年龄为54.31±2.99)岁。选择的患者均存在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等相关疾病,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存在精神障碍以及配合度差的患者,由于所有患者资料并无差异P>0.05)所以可以正式进行

1.2 方法

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为对照组管理内容主要就是根据患者的投诉以及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来告知护理人员工作中的不足,并在每个月末护理人员实施一次考核。
    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为观察组,护理工作中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第一,护理方案制定。肾内科收治的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这些不良反应都会对患者最终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所以为了从有效护理服务提供中保障患者预后,在应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会要求组长定期组织会议,会议中让护理人员对近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在全体护理人员讨论下归纳导致不良事件出现的风险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为了保障制定的护理方案具有适用性和科学性,长除了要定期监督护理人员工作实施情况,也应该对护理方案落实情况进行调查[1]
    第二,优质护理管理模式落实。肾内科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操作失误而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针对这种情况,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中会应用带教、传教方式,主要是让工作经验能力较低的护理人员与工作能力经验较高的工作人员配合,这样能让工作经验较少的护理人员从实践学习中提升自身临床护理能力。社会快速发展中,每个时期患者对于护理服务需求不同,所以为了给予患者全面性的护理服务,也会定期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从培训中提升其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肾内科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同为了避免意外情况发生,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在必要情况下会安排护理人员进行一对一陪护,还会在患者病床上张贴标识,以此让护理人员加强对该类患者的巡查。巡查中护理人员不但要保持动作轻柔,也应该做好相应的记录如果发现患者存在异常情况会及时与主治医生进行联系和为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处理,以此将伤害降到最低。为了保障患者急救效果会在病床周边放置各种急救设备和药物,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中,也要求护理人员定期对这些急救设备和药物进行检查,以此保障突发问题出现有助设备和药物使用[2]

除此之外,优质护理管理模式中注重护理服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让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实施疾病护理,也会让护理人员定期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并对情绪状态较为低落的患者展开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工作。为了有效的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认真性,也建立了奖惩机制。对于日常护理服务中表现优异的护理人员进行奖励,对出现差错较多的护理人员进行惩罚,惩罚后也会对影响其工作状态的因素进行探究之后通过激励的方式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3]

1.3 观察指标

1.3.1以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观察指标,研究指标有基础护理、分级护理和病区管理等几种,分值0~100分,得分与护理效果存在正比关系。

1.3.2从护理服务实施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了解护理效果,常见的不良事件有穿刺部位出血、坠床、感染等,发生率与护理效果存在反比例关系。

1.4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n(%)和计量资料(x±s)是研究中的主要数据组成部分;处理和分析时均采用计算机SPSS 18.0软件完成,分别对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检验,即计量资料采用t完成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完成检验,如果发现数据有明显的区别,则说明存在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表一数据表明,从基础护理、分级护理和病区管理几个方面来看,观察组护理服务实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对比`x±s

组别

例数

基础护理

分级护理

病区管理

对照组

40

85.12±1.23

80.26±2.91

83.31±2.29

观察组

40

96.51±2.19

92.68±2.91

91.58±2.98

t值


10.054

9.665

10.514

P值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表二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与对照组17.5%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

2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穿刺部位出血

坠床

感染

发生率

对照组

40

3

2

2

17.5%

观察组

40

1

1

0

5%

X2





9.166

P值





0.05

3讨论

肾内科患者疾病较为复杂,所以患者心理状况较差,而常规护理管理中主要是要求护理人员完成自身工作,对于护理人员工作具体情况的约束较少,所以使得护理服务以护理人员工作为中心。而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中不但能够根据护理不足进行管理方式和护理方式的优化,也会细节化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以此能将人性化的护理充分体现。当实施的护理服务有章可循时,不但能够实现护理质量的提升,也能在医疗纠纷问题出现之后实现患者和护理人员权益的保障。其次,优质护理管理也注重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和积极性,当护理人员具有认真性和积极性时,就能避免护理差错引起的问题出现,所以与常规护理方式相比,能够实现护理质量的总体升高[4]

综上所述,为肾内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提升护理质量,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所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陆明亚.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肾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名医, 2021, (16): 119-120.

[2]丁纯叶.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研究 [J]. 中国卫生产业, 2020, 17 (16): 18-20.

[3]杨晓午,王淑芳.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肾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研究[C]// 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2020: 5.

[4]芦婷婷.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 (06): 197-19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