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训练提高留置胃管置管成功率中的效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留置胃管;置管成功率;吞咽训练;效果分析
正文
胃管置管是一种医疗技术,通过将一根细长的管子插入患者的食道,进而进入胃部,以便输送营养物质或药物。胃管置管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能够提供营养支持,对于无法正常进食或消化吸收功能受损的患者,胃管置管可以通过输送营养液或食物浆糊来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维持患者的营养平衡。另外,胃管置管可以用于给予患者口服药物,尤其是那些无法吞咽或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通过胃管置管可以确保药物的准确给予和吸收。同时对于胃部积液或胃内容物过多的患者,胃管置管可以通过抽吸胃液来减轻胃部的负担,防止胃内容物反流或引起其他并发症。并且胃管置管可以用于监测胃肠道的功能状态,如胃液pH值、胃液量、胃液颜色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问题[1-2]。但置管成功率常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疾病类型、手术操作技巧、医护人员的经验水平、设备的质量和适用性等。为进一步提高置管操作效率,我医院将吞咽功能训练应用于胃管置管患者中,并将最终获得的效果在文中进行了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病例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在我医院接受治疗且需要行胃管置管的患者5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病例分成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4例、11例,入选年龄范围在20岁~76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8.00±2.20)岁,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在20岁~75岁,平均年龄为(47.50±2.10)岁,两组患者临床研究资料经过对比分析后显示(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置管操作法;观察组则添加吞咽训练干预,1)吞咽训练认知教育:首先,医护人员可以向患者解释吞咽训练的目的和重要性,让患者明白吞咽训练对提高留置胃管置管成功率的作用。其次,向患者介绍吞咽训练的具体方法和步骤,让患者了解如何正确进行吞咽训练。同时,要向患者提供相关的教育材料和视频,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吞咽训练的内容和技巧。此外,要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解答患者可能存在的疑问和困惑,增强患者对吞咽训练的信心和积极性。通过吞咽训练认知教育,患者可以更好地掌握吞咽训练的技巧和方法,提高留置胃管置管成功率。2)吞咽训练具体操作方法:首先指导患者采取半卧位,采用冷水漱口刺激患者的喉部神经和肌肉,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吞咽动作;在进行冰刺激的同时,可选取以下穴位(人中、地仓、翳风、风池、风府、哑门、颊车、下关、承浆、廉泉及夹廉泉穴)进行按摩,每穴停留5s,重复5次,也可取自制棉棒,在金津、玉液穴位处停留,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3)置管体位管理:在进行留置胃管置管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仰卧位、半卧位、侧卧位等。并要耐心告知患者置管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在置管过程中要做好患者的体位固定,避免体位变化影响置管成功率。4)冰酸刺激法:使用柠檬水结合棉签制成的冰棒轻快刺激软腭、腭弓、舌根、咽后壁、两侧颊部及舌面,刺激手法为屈肘伴前臂旋前旋后,动作轻快,然后进行吞咽动作。冰酸的刺激能够引起口腔和咽喉区域的神经反应,从而增强吞咽肌肉的收缩力和协调性。通过反复进行冰酸刺激法的训练,患者的吞咽功能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通过不断地进行冰酸刺激法的训练,患者的吞咽反射可以得到有效的加强和改善,从而提高留置胃管置管的成功率。5)K点刺激法:首先,确定K点的位置,通常位于咽喉部位的特定区域,可以通过触摸或影像学检查来确定。然后,使用适当的工具或手指对K点进行刺激,刺激的方式可以是按压、振动或其他刺激手法。在刺激过程中,需要注意刺激的力度和频率,以及患者的舒适度和反应。刺激时间一般较短,但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此外,刺激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其他吞咽训练方法,如姿势调整、口腔肌肉锻炼等,以增加训练效果。6)置管后安全管理:定期通过X光或其他适当的检查手段来确认胃管的位置是否正确,以避免误吸或误插入其他腔道。定期更换胃管,保持管路的通畅和清洁,避免细菌感染和管路堵塞。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胃管的功能,制定适当的饮食计划,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并避免饮食引起的并发症。定期对患者进行身体状况和病情的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胃管脱出、胃溃疡、感染等,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1.3观察标准
①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置管操作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以及置管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②置管满意度评价:运用自拟调查问卷表,调查内容包括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标准,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病例数×100%。
1.4统计方法
两组研究数据用SPSS20.0软件处理,计量指标用(±s)描述,同时采取t检验;计数指标用n(%)/x²描述和检验,数据对比后显示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指标对比详情
记录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置管操作所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达到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成功率的76.00%,两组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组间各指标对比详情(±s、%)
组别 | n | 置管操作时间/min | 一次置管成功率 |
观察组 | 25 | 5.85±0.35 | 24(96.00) |
对照组 | 25 | 9.08±1.03 | 19(76.00) |
t/x²值 | 14.8459 | 4.1528 | |
P值 | 0.0000 | 0.0415 |
2.2两组置管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最终记录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置管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仅有4.0%,明显低于对照组置管不良反应的24.0%,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组间置管不良反应详情(n、%)
组别 | n | 恶心 | 呕吐 | 呛咳 | 咽痛 | 置管不良反应发生率/% |
观察组 | 25 | 1 | 0 | 0 | 0 | 1(4.00) |
对照组 | 25 | 3 | 1 | 1 | 1 | 6(24.00) |
x²值 | 4.1528 | |||||
P值 | 0.0415 |
2.3两组患者置管满意度对比
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此次置管操作满意度达到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置管满意度的76.00%,(P<0.05),见下表3。
表3组间置管满意度对比详情(n、%)
组别 | 例数 | 非常满意 | 基本满意 | 不满意 | 置管满意度/% |
观察组 | 25 | 18 | 6 | 1 | 24(96.00) |
对照组 | 25 | 14 | 5 | 6 | 19(76.00) |
x²值 | 4.1528 | ||||
P值 | 0.0415 |
3讨论
留置胃管置管适用于需要长期或临时辅助喂养、引流胃内容物、排空胃液、减轻胃肠道压力等情况的患者。常见的应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危重病患者、手术后患者、消化道疾病患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癌症患者等。对于无法正常进食或消化吸收功能受损的患者,留置胃管可以通过胃管进行营养液的输送,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对于胃内容物积聚、胃排空受阻的患者,留置胃管可以通过引流胃液、胃内容物,减轻胃肠道压力,预防并减少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3-4]。对于胃液过多、胃酸分泌过多的患者,留置胃管可以通过排空胃液,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缓解胃肠道症状。对于胃肠道功能紊乱、胃肠道梗阻等患者,留置胃管可以通过引流胃液、胃内容物,减轻胃肠道压力,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留置胃管可以通过观察胃液的颜色、气味、pH值等指标,监测胃肠道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胃肠道并发症。留置胃管可以通过胃管给予药物,提高药物的吸收效果,减少药物的副作用[5-6]。但由于留置胃管属于侵入性操作,在置管操作过程中患者常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加之多数患者缺乏置管操作过程中的配合能力,因此会影响最终操作效率及安全性。为提高胃管置管成功率,我院对留置胃管患者开展了吞咽训练干预,且最终获得了较好的干预效果。该干预措施中通过吞咽训练认知教育,患者可以更好地掌握吞咽训练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及配合度。通过指导患者反复吞咽练习以及配合穴位按摩刺激,能够使患者在置管操作过程中充分掌握吞咽技巧,而且能够减轻置管过程中患者过度紧张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7-8]。通过置管体位训练,确保置管过程中患者保持良好体位及配合度。而冰酸刺激法是一种常用的吞咽训练方法,它通过刺激口腔和咽喉区域的感觉神经,促进吞咽反射的形成和加强。K点刺激法是通过刺激咽喉部位的特定点位,促进咽喉肌肉的收缩和协调运动,从而提高留置胃管置管成功率。另外加强置管后的安全管理措施,可确保患者胃管使用安全性及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和有效的治疗[9-10]。
综上所述,吞咽训练对于提高胃管操作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置管前开展科学合理的综合训练干预,帮助患者更好地完成胃管的插入和留置,减少操作的困难和风险,提高操作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傅玉玲.吞咽训练提高留置胃管成功率的效果评价[J].华夏医学,2018,31(2):104-107. [2]黄关琴.留置胃管护理中舒适安置护理的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4):167-168.
[3]张小文,甘玉萍,崔腾云.心理干预联合吸柠檬水法在留置胃管中的应用体会[J].安徽医专学报,2021,20(6):137-139.
[4]莫少娟,陈少英,谭燕红.咽部肌肉电刺激联合直接摄食训练在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吞咽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110-113.
[5]沈莉,薛睿.舒适护理在安置留置胃管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科学养生,2019,22(10):122.
[6]李莉,许丽君,何华,等.基于V-VST介导的摄食训练对脑出血后留置胃管患者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10):1770-1772.
[7]江旭珍,杨娟,余海燕,等.品管圈在提高留置鼻胃管一次插管成功率中的应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0,25(1):93-94.
[8]何秀瑜,郑碧环,陈婷婷,等.针对性护理应用于患者留置胃管及对插管效果的研究[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23,12(2):153-156.
[9]杨海兰,付莲英,李建斌.二次试水法在难置胃管患者胃管位置判定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22,43(9):2508-2509.
[10]李纯香,王贤君,郑少端.留置胃管操作及留置期间不良反应分析与干预策略[J].中国处方药,2021,19(5):154-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