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蒋和平

绵阳市安州区第一初级中学 622651

摘要

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新课标的实施和习近平总书对教育的论述对当前教育提出更高要求。作为物理学科,更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不同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认识能力不同,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分层教学方案,因材施教、因人制宜,采用分层教学,有效促进全员学生的发展,提升学习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展开如下探究。


关键词

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实施策略;探究思考。

正文


引言

物理,作为自然学科,一方面贴近生活,另一方面又特别需要综合能力。初中阶段是整个物理教学体系的初始阶段,它是学生物理思维的启蒙,也是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石。它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辨证态度、严谨精神,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物理概念及基本物理原理、定律,强调提升学生观察、实践、判断、对比、整合、推理等综合能力,对学生后续学习及未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及深远影响。而分层教学法的含义则在于,通过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规划的教学设计,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有效物理教学指导,进而从不同程度上对学生的实际物理水平、物理实验能力、分析判断力、物理思维、物理综合素养进行培养与提升,通过不同难度、不同深度、不同高度的教学设计及课后习题确保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共同进步,进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强化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成效。

明确分层目的,制定分层目标

现阶段,为在最大限度上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促使学生共同进步、全面成长,科学合理应用分层教学法开展初中物理教学已刻不容缓。那么在应用分层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时,最首要、最核心、最基础的当属制定针对性有效的分层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和当地实际,实施教学内容、借鉴吸纳其他分层教学优秀经验,做好初中物理各部分的教学准备工作。

如此才能够从根本上开展有效分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在备课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逻辑思维能力及物理学科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新课改教育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大纲及教学活动,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学习能力的初中物理教学目标,打造出针对性极强的分层、生本教氛围。

以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温度》教学为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思维特点制定出不同深度、不同难度的分层教学目标:对于物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将“温度的基概念、摄氏温度的规定、温度计正确使用方法及温度辨识”为教学目标,以确保学生对温度章节内容有基本的了解,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刻度;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而言,在上面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增加熟悉并记忆常用温度、理解温度的意义,实验操作问题分析,细化温度的意义这样教学目标,以确保学生能够应用温度相关知识解决基础问题;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在全面了解并透彻掌握章节知识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温度物理知识与现实实际进行有效融合,促使学生探究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温度及温度原理的实例,并向学生传授绝对零度为-273.15℃,酒精凝固点是-117℃等常用物理知识,促使学生能够应用温度相关知识进行实际问题解决。进入通过这种形式,通过对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让每位学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切实有效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及物理基础,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以致用,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使学生共同进步、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的自信心。

了解学生差异,科学进行分层

在教师应用分层教学法进行物理教学时,应该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目标设置、计划制定、步骤实施,应该从根本上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将自身教学观念从传统教学理念的桎梏中脱离出来,应该充分认识到分层教学法的规划制定、实施目的都围绕学生学习与成长而服务,教师不能随心所欲的随意设置教学方案、进行层次划分,应该从实际出发、以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及认知特点为基本出发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层次划分、方案制定,如此才能够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其物理能力、物理素养及综合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进而为学生后续学习及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教师在应用分层教学法进行物理教学时,应该提前进行一次摸底测验,即根据相关知识问题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知识掌握程度、知识关联度、物理学科逻辑思维、认知特点等物理真实水平进行有效检验;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的物理学习综合水平进行全面、多维、综合的剖析研究,以确保教师所制定的分层教学规划完全符合学生学习实况、完全满足学生学习发展需要;在制定出针对性极强、有效性极高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规划后,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综合素养将其划分到不同学习小组中,以确保每个学习小组中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存在。然后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思维碰撞、问题探究,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而确保学生能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进而充分发挥出分层教学法的教育价值。

尊重个体差异进行分层评价

对物理课堂内外学生的合作交流,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和对学生基本能力、综合能力进行评价时,教师也应该充分意识到分层评价的重要性。首先,教师应该以积极正面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教学激励,不应该对学生进行过多苛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与正确引导,应该促使学生充分发散自身逻辑思维进行问题探究,而不是将自身想法强制施加到学生身上。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掌握章节基础内容,表扬学生学习优点以培养学生自信心,让学生进一步夯实物理基础,以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而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视自我、剖析自身现存或潜存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如何有效改正这些问题;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有效评价,并引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通过这种形式,确保评价具备针对性、有效性,让学生在正面积极的指引下提升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效。

 设置不同题目,布置分层任务

从本质上讲,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刀切、齐步走”弊端,它能够通过不同层次、不同题目的设定来强化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及综合能力,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收获,学有所成。

以《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为例。在基础内容讲解完毕之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能力以及认知特点制定出针对性极强的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然后引导学生选择不同难度、不同深度的问题进行解答。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掌握欧姆定律的运算公式、了解欧姆定律的原理,并充分掌握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能够应用基础知识点解决简单的直接运用的问题;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分析并解决简单电路问题、具有实验探究中基本操作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尝试对更高层次的问题进行尝试实践;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对实验的要求除了一般学习能力的要求外,能对一般故障分析、器材选择作用进一步要求,对分析能力不仅局限于简单电路,适当增加滑动变阻器,开关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提高自身学习能力、认知自身学习缺点、对自身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有效整改,以确保学生学有所得,助力学生共同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施分层教学法开展初中物理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势与必然选择。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及认知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针对性有效教学方案,目标分层、任务分层、评价分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以促使学生共同成长、有效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助力学生学习成长、推动教育教学创新改革。

参考文献

[1]孙逢春.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7):239.

[2]周利军.探讨如何将分层教学实施于初中物理教学中[J].学周刊,2015(35):12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