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学前教育渗透德育教学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立娜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韩集镇仇陶中心幼儿园252000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学前教育工作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学前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讲授,而忽视了道德素质的培养。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学前教育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促进幼儿的道德价值观培养和全面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幼儿教师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从而有效提升幼儿的道德素养和社会情感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学前教育;德育教学;渗透

正文


引言

在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可以健全幼儿的人格,完善幼儿的思想体系。在幼儿阶段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幼儿学前教育渗透德育教学的问题和路径展开研究,也非常具有必要性。

一、德育教学在幼儿学前教育中渗透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通过渗透德育教学,幼儿将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诚实守信等道德行为,这对他们今后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幼儿阶段是幼儿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发展社交技能、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并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渗透德育教学有助于引导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形成的行为习惯将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自律、守时、团结协作等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幼儿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的基本原则

(一)尊重和关注幼儿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背景、兴趣、能力和发展水平。因此,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和关注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其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德育教学方案。

首先,教师应该了解幼儿的家庭背景、文化背景和成长环境,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形成的背景。这有助于教师更加全面地认识每个幼儿,避免过度一概而论,而是针对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其次,教师应该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尊重他们的选择权。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德育活动和资源,教师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在参与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和满足。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尊重他们的个人观点,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支持。

(二)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

通过适当的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并逐步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

首先,教师应该通过言传身教来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唱歌等方式,向幼儿传达关于诚实、友爱、尊重、勇敢等道德价值观,并给予正面的评价和鼓励。同时,教师自己也要做出榜样,让幼儿从教师的言行中学到正确的道德行为。其次,教师应该通过德育活动来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德育活动可以包括情感体验、社交活动、游戏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公平等道德概念,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

(三)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首先,作为教师,要坚守道德底线,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准则。应该始终遵守法纪、尊重他人、保持诚信,以及展现出公正、善良和责任感等美德。通过教师的榜样力量,幼儿能够亲眼见证和感受到正确的道德行为,并在模仿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其次,教师要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教师应该建立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包容他们的不足,鼓励他们的优点。同时,教师要提供公平公正的机会,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并感受到平等和公正的待遇。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能够培养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的品质。

三、幼儿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与体验式学习

创设情境与体验式学习,需要注重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进一步深化对道德行为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更好地体现出道德品质。

首先,创设情境是培养幼儿德育素养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社会情境、日常生活场景等方式,让幼儿参与到道德故事或事件中,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到相关道德行为和原则的正确性和必要性。在这样的情境中,幼儿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其次,体验式学习也是培养幼儿德育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实践等方式,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到道德行为的影响和效果。例如,设计一个团队合作的游戏,通过让幼儿分工合作、协同完成任务等方式,让他们感受到团队合作、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和成就感。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教师也可以通过情境与体验式学习结合的方式,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德育教育。例如,在一个小组讨论中,教师可以抛出一个道德问题,然后让幼儿依照自己的想法去解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帮助他们理解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道德规范。

(二)游戏与角色扮演的运用

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幼儿可以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体验和学习道德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首先,游戏和角色扮演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将道德概念融入到游戏和角色扮演中,幼儿可以更加主动地投身其中,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他们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情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道德问题的本质和重要性。

其次,游戏和角色扮演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和社交技能。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与其他角色进行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分担责任等,从而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他们还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权益、分享资源等社交技能,培养出友善、宽容和互助的品质。

此外,游戏和角色扮演也可以帮助幼儿发展自我管理和决策能力。在扮演某个角色的过程中,幼儿需要学会自我控制情绪、规划行动、做出决策。他们会面临各种情境和抉择,通过自主思考和选择,培养出自信、独立和负责任的品质。

(三)推动家校合作

庭和学校共同肩负起培养幼儿品德与道德发展的责任,通过密切的家校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互相支持,为幼儿的德育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机会。

首先,家校合作可以形成育人合力。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两个主要环境中成长,家庭是他们的第一课堂,学校是他们的第二课堂。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可以形成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致性,让幼儿在不同环境中接受到一致的道德教育。家庭和学校共同关注幼儿的品德培养,形成合力,使德育教育更加全面、有针对性。

其次,家校合作可以促进信息共享与互通。家庭和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的家长会议、家访活动、线上沟通平台等方式,及时交流幼儿的学习情况、行为表现等信息。家长可以了解幼儿在学校中的德育教育情况,学校也能了解家庭的关注点和期望。

此外,家校合作还可以提供德育资源的共享。家庭和学校可以相互分享有关德育教育的经验、方法和资源。学校可以向家长提供培训课程或教育活动,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幼儿的德育需求。同时,家庭也可以向学校提供有关幼儿在家庭中的观察和经历,为学校制定德育教育方案提供参考。

结束语

通过渗透德育教学,幼儿能够在学前阶段培养出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然而,当前对于幼儿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教学的研究仍有待深入,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关注实际操作和具体效果评估,以进一步提高幼儿德育教育的质量与成效。

参考文献

[1]张晓夏.谈幼儿教育德育教学开展的现状及对策[J].东西南北:教育,2021(11):0145-0145.

[2]彭凤.“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德育[J].学前教育研究,2020(7):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