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分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汪建群

湖北省利川市团堡镇永兴小学 邮编:445420

摘要

新时期,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生新的变革,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更高要求。核心素养指的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指向性的教学整改,促使学生具备顺应时代发展、适应就业变化的关键能力与品质。语文核心素养即为语言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文字感悟力以及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这对小学生后续学习与未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及深远影响。教师应该紧跟核心素养导向、创新教学策略,打造全新生本课堂、助力学生学习成长。基于此,本文展开如下探究。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正文


引言

作为众文科之首,语文是极其重要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它所培养的文字理解能力也直接关乎到学生其他学科的基础学习。与此同时,语文具备一定抽象性、复杂性、包容性、思考性与人文性,在新课改指导下,核心素养已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重点目标。教师应该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突破传统应试教育桎梏壁垒,让语文教学不再仅停留于表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迁移、内容深化、学以致用,以切实有效培养小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其后续学习及未来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依托生活因素唤醒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从教育教学本质上讲,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在教师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及正确指引下,具备良好学习习惯、正确解题思路、发散性学科思维,具备顺应时代发展、适应就业变化的关键能力与品质。这与现阶段教育要求、企业人才招聘需求不谋而合。而语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它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缺乏足够的生活阅历与社会视野,他们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感悟力、思维能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而这些能力恰巧需要教师的及时有效指引才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将生活因素全方位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抽象复杂知识内容以生活实际具象化出来,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通过对现行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深度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教材版本中含有大量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元素,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将生活因素与基础理论进行有效结合已成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必然趋势与必然选择。

以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大自然的声音》教学为例。在基础内容讲解完毕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大自然中声音的分类、声音的产生、声音给人带来的感受、探讨声音的用途等,以这些围绕“自然、声音”的任务构成学习主线,让学生在生活因素、任务驱动的引领下对整个章节内容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深度的认知与理解,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大自然声音音频,诸如古文所提“呦呦鹿鸣”的空灵、雨滴掉落的清脆、蝴蝶振翅的微弱、夏日吵闹的蝉鸣…。进而通过这种形式,切实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打破传统沉闷枯燥课堂氛围,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之美好、声音之美妙,让学生在生活因素的加持下夯实语文基础、掌握教学内容、提升综合能力,以切实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助力学生学习成长。

基于信息技术实施细化分化深化教学

立足于网络大数据时代,我国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科学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各种高科技现代辅助教学手段已大量融入各阶段、各科目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也表明,多媒体、投影仪、人机交互、线上线下一体化学习平台的出现与应用所衍生出来的新型科技教学体系,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它使得课堂教学整个体系趋向智能化、数字化、有效性发展。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也能够具象描绘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丰富教学资源、补充相关知识、连贯零散分布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给予学生丰富学习体验、拓展学生语文视野、发散学生语文思维,以创设轻松愉悦、优质高效生本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以《景阳冈》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通读课文,然后对基础内容进行全面讲解,并将整篇课文的重点教学内容(生字词、写作手法、段落大意、文章结构、文章主旨、主题思想)整合到微课视频中,并上传到线上线下一体化学习平台,搭配人机交互模式对整个教学过程、整篇教材文章进行细化、分化、深化。首先,教师应该时刻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充分掌握学生的认知程度,进而基于学生认知规律、学习能力科学合理应用网络资源细化教学内容,让学生透彻了解并全面掌握课文内容,并利用思维导图法将章节内容的前因后果关联起来,剖析文章脉络、补充相关知识,实现资源整合,进而弱化教学难度、精简繁杂内容、夯实语文基础;其次,通过信息技术实施教学内容的分化,即将微课视频的整个教学章节科学合理的划分成有效模块,以切实有效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先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简单叙述《景阳冈》选段的前因后果,并播放《水浒传》关于这一选段的前后图文视频,让学生清晰认知创作背景、文章事件所处时代,以此打下学习基础。然后利用思维导图细化教学内容,对教学重点进行深度讲解,让学生透彻认知文章所描写的时代的黑暗与封建制度对人的迫害,以深化文章教育主题;最后,教师可以以课堂提问、任务驱动的方式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数学及所思所想书写读后感,并随时随地应用线上线下一体化学习平台进行有效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学习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评价指正,并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制定科学合理的针对性教学方案,从根本上做到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进而深化教学记忆、强化学习能力,全面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助力学生学习与成长。

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改善学生差异化

实践经验及调查研究表明,合作探究式学习也是基于核心素养导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因为科学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确保组内成员学习能力高低不同,进而实现组内帮扶、共同进步。并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资源设计有针对性、时效性的教学方案,以确保合作学习的任务具备全面性、探究性、开放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趣味活跃教学氛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以《父爱之舟》教学为例。考虑到学生学习环境、成长环境各不相同,学生在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上存在个体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为在最大限度上促使学生融入课堂、融入教学内容、提升学习能力,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已刻不容缓。以“父爱的伟大、文章结构、段落大意、主旨情感、读后感”为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集思广益、互相指正、互相补充,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可以为能力弱的学生进行言语指导,以帮扶弱势同学提升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在帮扶过程中也可以再次深化学习记忆、强化自身学习能力,也可以在探究过程中共同提升自身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情感领悟力,读后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书写能力。由此可见,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改善学生的差异情况,推动学生共同进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并通过整个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并有效提升自身听说读写能力,进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落实新课改教育思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创新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教师应通过不同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弱化教学难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打造全新优质高效生本课堂,以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核心素养,进而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育教学创新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培佩.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12(25):33.

[2]马蓉菊, 仇星卫. 探析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 小学科学:教师, 2015(1期):6-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