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
摘要
关键词
课程思政;中职;音乐教学
正文
前言
在当今的竞争环境下,人才的竞争已不仅仅是学历、成绩的竞争,更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较量。中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提供优质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要把“课程思政”思想渗透到高职教育的各个专业、各个学科之中。但从目前的中职音乐教育现状来看,目前的中职音乐教育与学科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学生的艺术和人文素养还有待提高。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对中职音乐教育与课程思政的有效整合进行了论述。
一、课程思政与中职音乐教学的融合价值
首先,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很有好处。音乐是一门对学生的思想有很深的影响,不同的音乐作品都蕴含着不同的思想和情绪,而音乐的学习也是一个经历各种情绪和生活状态的过程。通过将音乐与课程思政相结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音乐创作中所产生的思想进行梳理,并将其扩展到日常活动中,使其在日常活动中得到真正的体现。二者的结合将使学生的思维更为成熟,对音乐的理解更为深刻,对于提高其音乐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有利于学生建立稳定的心理环境。中职学生的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其专业素养,还可以提高其自身的审美水平。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提高中职职生的思想素质,并以相应的教育方式来影响他们的身心,从而形成更加健康的价值观。把“课程思政”思想与音乐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能使两个视角迥异,又具有相同的培养目的,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助于他们建立更加稳定的精神世界。
第四,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他还在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们的讨论会上说:“要做到每一节课都要讲授知识,还要讲授美德。”因此,在中职音乐教育中,教师要顺应时代潮流,跟上时代,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的优势,开展中职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思政与中职音乐教学的融合路径
(一)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被忽视。在新的课程思政理念下,教师要创新思维,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目标,从音乐作品中发掘出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中职音乐教育的许多作品,体现了个人的奋斗精神,体现了爱国情怀,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在传授学生歌唱技巧、欣赏技巧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懂得感恩、奉献、责任。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歌曲的创作环境入手。比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黄河大合唱》时,要对其创作背景进行详尽的说明,并使其了解其出版后所带来的巨大冲击。透过背景资料,同学们了解到,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史无前例的危难之中,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作曲家冼星海在这种情况下,写下这首歌曲,意在唤起中华人民的爱国情怀和坚决抵抗外敌侵略的决心。它的出版对人民产生了很大的激励作用,使人民同敌人作斗争,争取国家的独立,在此基础上进行音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第二,从创作这首歌开始。音乐是一种艺术,要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个成功的音乐人都需要付出自己的汗水。中职音乐教育应从柴可夫斯基,莫扎特,贝多芬等歌曲的创作者入手,发掘其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在引导学生们学习他们的作品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讲述他们的生平,比如贝多芬,他的耳朵是聋的,但他依然能演奏出许多经典的作品。通过讲述音乐家的生活,使学生了解他们的坚韧意志和坚强的意志,从而激发他们敢于与命运抗争、与困难抗争的精神。
(二)基于立德树人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中职音乐教育中,老师往往采用“解释-接受”的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跟随老师唱歌,或聆听老师的解释,而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在课程思政的指导下,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多种方式进行教育,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以达到激发学生情绪、引起学生共鸣的目的。
比如,采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造出直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感觉,使其情绪得到充分的激发,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比如,在学习《春天的故事》的时候,老师会播放一些有关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果的录像,让同学们从城市面貌的变化和重大工程的建设中,体会到中国的繁荣和改革的魅力。相比起口头上的训诫,通过录像的方式,学生们可以从中得到更多的启发,从而培养他们积极努力学习,坚持改革开放,做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再比如,在引导学生《英雄赞歌》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同学们播放《英雄儿女》中的影片,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听觉和视觉感受。学生在主人公的故事情节中,充分感受到了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从而促进了他们对生活的积极追求。
另外,采用激励式的教学方法。音乐是一种很难学的艺术。此外,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一般偏低,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耐力和耐性差,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一项任务,因而在学业上难免会遭遇各种挫折。因此,教师要善于应用激励式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教学前,要适时地提出学习要求,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学习目标。在学习期间,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况,特别是思想动向,适时地加以帮助和调节,例如,当一些同学遭遇挫折后,出现了自暴自弃的情绪,老师要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解决问题。采用激励式教学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又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又能使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目的。
结语
因此,中职音乐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深刻地认识到课程思政的价值,探索把课程思政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挖掘出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并将其定位于“立德树人”,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实现音乐学科和课程思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欧家玉.在高校音乐课程中融合思政素质教育发展新型音乐教学模式[J].农家参谋,2020(16):173.
[2]刘潇.高校音乐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4):84-87.
[3]杨国栋.中等职业学校音乐课课程思政建设初探[J].北方音乐,2020(13):158-159.
[4]杜沄.“课程思政,知行合一”——高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路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0):109-110.
[5]杨国栋.中等职业学校音乐课课程思政建设初探[J].北方音乐,2020(13):158-159.
[6]吴昱.大思政育人格局下对中职音乐教育的思考[J].中外交流,2019,26(39):9.
[7]孙丽娟.论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思政教育[J].科学咨询,2021(45):243-245.
...